节前,Sir曾摸着良心说:
云舅导演的《呼吸正常》,虽然颇有争议,却是今年Sir最期待的国产电影。
你们懂,Sir从来不说假话(更别说云舅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载誉归来后,还灌了Sir几瓶劣质红酒)。
趁着酒精中毒,今天就来聊聊《呼吸正常》到底好在哪。
P.S.性急想看的,文末有惊喜。
先说故事。
这部电影其实讲了四个男人的故事,这几个男人都有个共同点……
最后都栽在女人手里。
第一个,银行仔。
他干着推销信贷、让人开信用卡的工作,看起来最脚踏实地。
虽然女友拜金,但也见了家长,准备结婚。
结果在一个音乐节上偶遇了素颜女记者,开始劈腿。
第二个,山寨富二代。
不想去家里的工厂上班,也没别的工作。
整天想着去追一个女大学生,而他连招呼都没跟人家打过。
第三个,文艺男。
隔三岔五就换工作,号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写小说。
可小说从来都没有写完过。
然后,他又号称要写剧本……
别人说他不行,他还要生气。
唯一他见到面啥也说不出的,是曾经甩了他的前女友。
第四个,科技男。
这人颜值相当不咋地,但拥有傲人的智商。
他有多神呢?
高雅的——他懂量子力学,会做电子乐,还会拍片;
接地气的——他会陪妹子聊天,会讲冷段子,还是个广州本地资深吃货。
这么神的男人,也没啥用。
依然把不到那个相亲认识的、有点像les的女孩子。
你说,这些屌丝故事算啥啊,中国哪个城市没有?
身边一揪,揪出来一把。
没错,这组年轻人的故事,就好看在这。
真实,自然,而且最珍贵的是,它跨越了时代。
在《呼吸正常》里,你看不到其他内地片那些急吼吼要成功的浮躁青年。
我们的青春片有各种虚假狗血,但这不是最可怕。
可怕的是每个人,都一门心思想成为“中国合伙人”。
然后几十分钟戏过去,他们轻而易举地成功,顺便还要抒发成功感言,哀叹青春不再。
或者现实一些,电影里没成功,就继续灰溜溜地做人。
这就是这个时代所有年轻人的样貌?
这时代的确功利,但功利就是全部的真相?
滚犊子。
《呼吸正常》说不是。
这里头的年轻人,跟我们一样迷茫,既满心好奇,又觉得生活无聊、不知所措。
这是70、80后的曾经,也是90、00后的现在。
说它跨越时代,就是因为这份真实。
搞不清状况,不知道要干嘛,做什么好像都不对——
这样的青春,才是每代人都会重复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跟那些假大空的肥皂剧、青春片比,更值得说,更值得听。
而且《呼吸正常》的好不止故事,还有说故事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
轻盈。
结构上,它把几组年青人的故事穿插在一起,按夏秋冬春夏的时间顺序自然发展。
但你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个顺序,只会感觉电影里的日子,水一般流走(和你的生活一样)。
节奏上,它用各种鬼马字幕卡穿插全片。
既有分隔段落的功能,又有音乐碎拍般的即兴,这种自由的感觉,很爵士乐。
观众不自觉就获得了一种轻盈的、超脱功利的感受,轻松地联想到属于自己个人的现实。
视听上,它的电影语言其实蛮讲究。
全片的对话镜头没用过正反打,但一样,你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
导演没想急吼吼地证明自己,反而选择了内敛说故事的方法。
刚毕业工作的年轻人,本来就没那么多惊心动魄,没必要拍得一惊一乍。
平淡日子里的许多对话,本来就有一搭没一搭,不用剑拔弩张的正反打,看起来就平实了许多。
其次,把平淡生活拍出味道,其实最需要技巧,但又要看起来没技巧。
大巧不工,搞不好就是这个意思。
《呼吸正常》的四个男主角,两个说粤语,两个说普通话。
看起来没啥,但对表现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感,挺有用。
再比如素颜女记者。
她和领导、和采访对象的戏看起来也没啥重要,谈的都是职业前途和内心渴望,但随便听几句,那份年青人的职业迷茫,同样境遇的人自然感受得到。
最后,导演还在平实中,加上了自己的味道。
比如灯光展那场,听完富二代的吐槽,你一定会好奇是什么灯饰那么丑;
这个时候才给你看画外空间里灯饰的样子,幽默感就出来了。
再比如男女主角吵架时,只剩环境噪音的处理;
还有相对无言时,突然亮起路灯的魔幻时刻。
都是这电影的神来之笔。
《呼吸正常》的表现手法挺细腻,但也圆融地不着痕迹,伪装得像一个处女作导演的影像自觉。
没关系,这一点不管观众看得出还是看不出,都会觉得挺……
舒服。
顺便,也会get到一些趣味,但不是那种捧腹大笑,而是会心一笑。
Sir觉得,电影有三重境界:情、技、境。
情,约等于内容。
那些煽情的,拍生离死别的,让小孩对着镜头哭的,最占便宜。
技,约等于手法。
实话实说,最爱表现技巧、最爱装逼的,其实就是艺术电影。
长镜头、性爱场面、人性奇观,都是艺术片的窠臼,跟商业片大场面其实是一回事。
这世界有一大半好电影,只得了个“情”字,平铺直叙了一些天生就好的故事。
而情技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辅相成,已是大部分电影能做到的极致。
还有极少数电影超越了情技,创造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美。
这种美,在Sir看来,就是境。
《呼吸正常》,摸着了一点境的边。
这样的电影难不难拍?
也难,也不难。
不难,因为《呼吸正常》没花多少钱,前期实际支出不到十万。
……还不够很多电影做一张海报。
设备是借的,摄影机没有,就用相机。
场地不是借的就是蹭的。
演员和工作人员要么是招募的,要么是朋友。
每到周末,导演就带着不到十个人的剧组,流窜在广州街头巷尾,拍上几段。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盲流。
但说难也难。
没钱租灯光设备,所以大部分戏都是自然光。
要保证画面品质,只有一个办法:等。
等合适的光线出现。
结果反而等到了一些魔幻时刻。
蹭来的场地,拍戏免不了被围观。
咋办?
那就一遍又一遍地拍,拍到围观群众觉得:哦,拍戏真尼玛无聊啊。
大家自然就无视你了。
结果反而拥有了最自然的群众演员,拍出了广州的味道。
演员都业余,咋办?
那就让他们本色演出,演自己。
在《呼吸正常》里,你听不到非人话的对白。那些鲜活的台词,是演员和导演在现场共同创作的。
甚至连故事也照着真实生活来,大部分人在电影里的身份、职业甚至经历,都和生活吻合。
这部电影甚至相当乌鸦嘴地,预言了某些演员的人生:
有人拍戏时没分手,拍完后真分了手;有人拍戏时没辞职,拍完后真辞了职。
《呼吸正常》有《少年时代》(Boyhood)的感觉,不是没道理的。
这种盲流般的拍摄,云舅坚持了一年(他家不是富二代,他也得在养家糊口的间隙拍)。
但Sir也不想夸他……“有初心”“有爱”什么的。
云舅本来就爱电影啊,这不是最基本的吗?夸个毛线。
再说了,如果电影烂,有初心有坚持也没鸟用。
而Sir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新世纪以来表现广州城市气质的最佳影片。
但Sir更想说得简单点——
这就是一部有品质、好看、舒服的电影。
可《呼吸正常》在很多地方,连放一遍的机会都没。
因为它没明星、没卖相,所以只在一些城市,做过一两场点映。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每周两场的放映,已经是奇迹。
正常情况下,一部电影想要全国大范围公映,拷贝、宣传……没个几百万拿不下来。
而很多电影花了几百万,换来的不过是“一日游”,上映一两天就被影院下画。
所以Sir想试试——
通过毒舌电影,让《呼吸正常》找到自己的观众。
你是它的观众吗?
它肯定不会带给你大片式的刺激,不会让你获得快速消费式的浅层娱乐。
它是另一种电影。
适合在你平静的时候,想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时候,看。
我们在全国找了50个城市。如果你恰好在,就买张票,来。
让我们用一种裸上、硬上的方式,一起参与这部特别的电影。
啥叫裸上?就是没做任何发行物料,不投放任何院线广告,不做任何宣传。
(好带种……对,我们就是这样自暴自弃)
第一期,10月22日周六晚黄金时段,Sir在全国50个城市的万达影院,开展60场众筹。
在每场众筹支付后,Sir将把你加入本城的观影团微信群,让你第一时间与毒舌粉丝大家族亲密接触。
对了!云舅和Sir打赌说,他这片,院线上映肯定惨败。
Sir也觉得是……
但Sir特别想看看:到。底。有。多。惨。
你们谁想看云舅笑话么?
微信搜索关注“我的毒舌电影”服务号,进入底部菜单栏“我要众筹”参与众筹,和全国毒友一起来看笑话吧。
Sir倒觉得,既然我们老说要改变中国电影,那不如就从一个笑话开始。
因为中国电影,恰恰就缺少这种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