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吃货不孤独
从熙熙攘攘的车流开始,到无奈对视的两父女结束,从热热闹闹的一大桌饭前的家庭会议入手,到冷冷清清的俩人为了一碗汤里面的姜多姜少的争论终了。李安的《饮食男女》把人从饮食带进去,以感情的不冲突为完结。是一部绝好的家庭电影。
不过,这部片子经常被人夸赞的,却是这个“舌尖上的诱惑”的开头。
其中这样的镜头
还有这样的……
总让你会有舌尖上的中国的既视感,但这部片子绝不仅仅只是说吃滴。一部好的电影,有丰满的人物,《饮食男女》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入微,郎雄饰演的朱老爷子,用剧中温师傅的话讲就是“挑剔,爱摆臭架子”。即使是一家四口人吃饭,也会把桌子摆得像请客吃饭一样。
即使给小孩子往学校带便当,也要做得跟公主出游一样。
要是人多了,餐桌之上更像满汉全席了。
并且总是在大招放出去还要口头上客气两句。
一部好电影,有细节、有伏笔的,老朱打电话旁边的夫人遗像,暗示着三个女儿中最像夫人的是二女儿。
之后家倩沏茶的功夫,摊煎饼的手法,这些细节,又暗示了她在父亲身边最长。
甚至归老师涂着大红嘴唇抽烟的细节刻画让人都觉着,这部片子描述的就是身边人身边事。
一部好电影是有感情的,整部电影有各种感情。老朱的无奈伴随了全剧,从刚开始面对三个嫁不出的女儿无奈,然后是感觉女儿所托非人的无奈,然后公布恋情的无奈,甚至再婚以后仍是无奈,到最后,味觉恢复也是一脸的无奈。
正如老朱宣布恋情时所说的那样,“我这一辈子,再怎么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材料集中起来了才下锅。”人生其实就是各种不完满组成的,这部电影就是用各种不完满来解释什么是生活。
起初注意这部片子,是因为片头,以及片中的各种食物吸引,想要着重描述一番,甚至这部电影之外还专门有本书来介绍此部电影中的美食:
喏……是这样的
但是,整部电影仔细看了几遍却发现,片中老朱对自己的老伙计发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的喟叹却是对人生的一种无奈感叹。
与影片中食物相比,影片在刻画“人”“情”上面,细细品味,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个中的酸甜苦辣更是让人叫绝。
老朱,情商高,智商高,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总能做好。能举重若轻地指挥整个后厨,甚至能力挽狂澜地将不好的食材从谷底救回,但是,抵挡不了岁月如刀,英雄迟暮。就算是能把整个厨房救活,但是面对浪费的小伙计的“你打包吧”的讥讽,却也无可奈何,就算是能做一桌风光无限的菜,面对几个女儿动不动在饭桌上“我宣布一件事”也是无可奈何。就算是老树开花,再婚又有孩子,对超声波检查结果也是无可奈何。其实,“无奈”二字就是老朱一生的写照。
家珍,大女儿,略有神经质的幻想狂。把大学时期的暗恋对象跟家里人说成是恋爱对象,在学校又与排球老师互相暗恋,好在李安导演慈悲为怀,抑或者是真感动上帝,最后暗恋成功了,却也不免让人唏嘘,那蹉跎过的岁月是一去不复返。
家倩,二女儿,跟老朱一样,高情商,高智商,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以后总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她的烦恼都是身边人造成的烦恼,家人的冲突,好友的故去,前任的结婚;而她的快乐也恰恰是别人的快乐,妹妹怀孕、姐姐的出嫁、甚至父亲味觉的恢复都能让她欣喜,片尾最后一声“爸”喊得让人心碎,一个家庭的主心骨是有接力的,老朱的继任就是家倩。只是,可能优秀的家倩最终面对的也可能是“无奈”二字。
家宁,小女儿,着墨不多,但看得出来,在两个强势姐姐的笼罩下,她是最受保护,但却是最乖巧的。所以,恋爱都是她撬了闺蜜的男朋友,甚至让人觉得撬得那么理所当然。归结到现实里面来,就是有两个姐姐打基础,小妹妹就会少走弯路啊。
归亚蕾和张艾嘉作为友情客串,饰演这一对母女,在戏中的表演更是突出,尤其归亚蕾一口流利的方言,自带喜剧效果。
李安编故事、导故事的优秀的地方就是总让人在该想通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想通了。有诸多伏笔,所以意料之外虽然来得突然,但总是让人能在“哦”的一声之后,就理解了。
整部片子除了美食、生活、感情矛盾之外,可圈可点的社会冲突也是一大看点,有大女儿由感情失利转向宗教寻得解脱,有二女儿在现代社会的复杂男女关系中回归家庭,还有小女儿从三角恋爱中寻得归宿,几乎都是将某种社会新闻进行了生活化的解读。
与现在的我们看到的很多民生节目动辄站到道德制高点来审判当事人的做法不一样,李安对这种故事的处理显得温和许多,更加理性化。即使是到了故事的高潮,也不过是某人气得几乎晕厥,然后众人抬走。体面,就是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
李安讲故事的方法是那种娓娓而来,让你感受到时间在影像的流动同时缓缓推进,虽然会有峰有谷,但总是在谷的时候,有只手托着,让人不至于感觉跌到人性的深渊,在峰的时候,有根线拽着,让人感觉不至于飘着飘着没了边际。一名优秀导演的功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整部影片很精彩,五颗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