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一场自我寓言。
作者 | 赵晓璃
来源 | 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点击收听 主播宇頔温情朗读 配乐:鸣天
陷入自我否定最致命来自萝卜心理Psyrobot00:0016:22
▷1◁
《令人心动的offer》播出过半,要说最让人感到惋惜的选手,梅桢算是其中之一。
要说梅桢的履历,绝对响当当的硬——
本科就读于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院,19岁大学毕业;
20岁取得昆士兰州律师资格证,成为昆士兰州最年轻的取得律师资格证的人;
北京大学2017级经济法学专业在读博士生;
曾经在金杜律师事务所有过实习经历,还有过创业经历......
但是在《令人心动的offer》里,梅桢似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冲劲和实力:在以往的每期课题中没有占据过主导位置,表现很稳定,但给人的记忆点并不多。
针对这一点,王剑锋曾经找她谈过一次话,给到的建议是:“希望你去主动占据主导地位,以致更好地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
这次谈话之后,梅桢似乎有所触动,她鼓起勇气向队友何运晨提出主讲的请求,何运晨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表示愿意给予梅桢这次主题展示的机会。
可梅桢对于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一再强调自己不行。
到了课题展示的准备阶段,梅桢开始不断地道歉:“我感觉我对不起你。我自己认领个那么难的,然后我自己还捋不清楚。”
尽管梅桢鼓起勇气承担起主导地位,但可惜的是,她一直将之视为巨大的压力,在没有做事之前,就预判自己无法做好这件事情,总觉得自己会把事情搞砸......
以至于到了真正展示的环节,梅桢的声音明显发抖,甚至有种哽咽的感觉。
Papi酱说:“梅桢这一期太慌乱了,我觉得她给自己压力太大了。”
有过多年主持经验的何炅更是一针见血:“其实刚刚梅桢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她自己本身是有能力的,但是因为她要做一件自己不是特别确定的,或者不是她自己个性习惯的方式的事情的时候,她会表现出一种职场自卑。”
问题在于,最很多人看来,梅桢已经足够优秀了,为什么优秀如梅桢这样的人,依然无法摆脱自卑的影响呢?
想要了解这一现象,就得从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说起。
▷2◁
这个名词,叫做”冒名顶替综合症/骗子综合症“。
最典型的表现在于:“患者纵然功成名就,也依然无法分内化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们自命为名副其实的骗子,将成就归功于命运的垂青或者是机缘巧合。似乎眼前的辉煌并非最终结果,意外终有一天会降临。”
为什么这些优秀的人依然无法摆脱自我否定呢?
Valarie Young博士曾在《成功人士的秘密想法》一书中做过相应的总结,我们到底喜欢找哪些借口来否定自己成就的呢?
其实我只是运气好:说不定下次我就不行了呢?
正好碰上天时地利人和:这事儿做成了真是可遇不可求,碰上一个是一个吧;
此人肯定偏心于我:对我评价高?可能是因为喜欢我吧;
换了其他人一样也可以:我现在的工作一点也不难,换了其他人,会不会比我做的又快又好呢?
这就是个美丽的错误:拿到硕士/博士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认为自己是撞大运了;
我真的没有简历上看起来那么好:只是简历看起来比较厉害,实际上真的很普通......
研究发现,越是在需要外人肯定的职业里,这种现象出现的越多,比如学术圈、演艺圈、文学界,等等。
例如,英国知名演员艾玛·沃特森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我努力取得的成绩无法增强我的自信,相反令我倍感自己的无能。进步越大,这种怀疑就越是强烈。这就像是一个怪圈。我时常忧虑,生怕别人发现其实我是个‘骗子’,我不配拥有眼前的一切。”
——引自2013年5月29日的英国《每日邮报》
(艾玛·沃特森)
为什么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呢?
如下图。
作为患有“骗子综合症”的人群而言,他们认为自己知道的仅仅是小小的篮圈那么一点点,他们会认为其他人懂得的就像是黄圈那么多。
但事实上,你低估了自己认知的篮圈大小,而你不知道的是,其他人懂的并不比你多,甚至还可能不如你多。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优秀的人自然就会因为感觉自己懂的好少而感到自卑。
▷3◁
要知道,类似梅桢这样的问题,存在于相当一部分职场人身上:这些职场人看起来都很不错,但由于他们容易低估自我高估他人,总感觉自己“没有准备好”、自己还“不够好”,于是往往容易错过一些机会,反而没法取得更快的成长。
来访者Erin(化名)也是这样优秀而自卑的人。
翻开Erin的履历,985高校研究生学历,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更获得很多奖项,就是这样一名妥妥的优等生,在踏入职场的第一年,不知为何,表现的畏手畏脚,被领导叫去谈了好几次话,大意是她其实可以表现的更主动更好的。
Erin百思不得其解,她深深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好,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调整,便前来向我们求助。
果不其然,Erin在职场中的表现和节目中的梅桢如出一辙。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次,领导带着Erin和另外一名新人Lily一起出席公司的一个会议,董事长讲完后,有意让新人发表下自己的看法,那个时候的Erin看到了领导递过来的眼神,但内心总在打鼓,生怕自己想的不够成熟,万一说的不好会被人笑话等等,就在犹豫之际,Lily却站了起来,说了些自己的看法。
没有想到的是,董事长对Lily深表赞赏,不到一年的时间,Erin亲眼看着Lily升职加薪的历程,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在咨询过程中,Erin渐渐察觉到,在自己做事的时候,似乎总有一个念头支配着自己,这个念头就是:“我不行”。
在这样的信念之下,Erin总是畏缩不前,这让领导也很失望。
然而现实却是,这种心态乃至行为模式整体上是不占据优势的,它会让当事人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争取的胆量和勇气,往往错过很多机会,事后懊恼不已。
深挖下来,Erin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源于小时候周围人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等长大之后,渐渐内化成了Erin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而同时,由于过分看重结果,Erin会在一件事情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由于不确定结果是否对自己有利,会不自觉地选择退缩或者逃避:结果越不敢尝试,就越无法提升能力;越无法提升能力,就越没有底气;越没有底气,就越会加剧内心的自卑感......
长此以往,当事人明明很优秀,却依然被自卑牵绊,反而无法表现出应有的水平,甚至会出现能力的退化。
那么,我们该如何冲破这样的心理障碍,让自己渐渐恢复应有的自信和胆量呢?
▷4◁
想要真正走出自卑,首先需要接纳一点,那就是,自卑并不是完全负面的,而是一种人人都会有的心理。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写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因此,当你觉察到自己隐藏的自卑情结时,先不要批判它,而是要告诉自己,这是在太正常不过了,因为这是你对自我高期待的投射。
这个时候,你必须加速自己的能力提升,去抓住一切可能提升自我的机会,这才是根本的办法。
不过,能力提升本来就需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方法是你可以用来缓解自己的自卑感,让自己恢复自信的。
1、相信他人的评价;
对于优秀而自卑的人来说,他们往往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加强自我觉察的能力,那就是,你眼里的自己可能和实际的自我有偏差。
为了修正自我认知的偏差,我们可以通过采集他人评价的办法,对自我的认知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比如,心理学中有一个“360主观评估法”,就是通过收集与自我有密切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评估信息,对自我进行全方位评估。
这种评估比起自我主观评估,其实更为客观和综合,也有助于个人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2、抓住机遇,提升能力;
在职场环境下,能力的提升往往是围绕完成任务展开,如果在一开始就不敢抓住机遇,那么,你往往无法获得真正的能力提升。
与此同时,行动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紧张情绪。
就好像原始森林中,羚羊在遇到狮子的时候会撒腿奔跑,其实运动过程本身就能释放羚羊体内的紧张和恐慌。
因此,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先别急于评判自我,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看,当你真的去做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3、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力量;
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你会发现节目中带实习生的律师前辈们,总能给到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指点,这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在现实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些能够给予自己正面鼓励和反馈的权威人士(可以是你的领导、父母等等),也可以寻求同辈的支持和鼓励;
当然,如果实在找不到人,不妨寻求职业生涯咨询师的帮助,一般来说,训练有素的咨询师是会根据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素质,采用不同的咨询策略,从而让来访者达到更好的工作状态。
4、坦然面对过往成就;
如果是自己过去取得的成就,在他人夸奖自己时,不妨大方说句“谢谢”,这也是强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归根到底,每个人的人生像是一场自我寓言,如果你觉得前面的方法太复杂,不如试试最后这个方法,那就是,用正面暗示取代以往的负面暗示。
在做事之前,不妨一遍遍地对自己说——
“这没什么,我会比想象中做的更好!”
“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 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