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前几章,我真的是看不下去的。几乎都是老生常谈式的讲一些性选择理论。比如什么男生在基因里就有多偶的趋向,因为他们在两性关系中承担了更少的成本之类的。
总觉得这样的论点有为男生在感情中的背叛找借口的感觉。记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一个女生说她的男朋友因为工作关系在KTV叫公主,但是他自己没有叫,是为领导叫的,怎么办。结果下面一串回答都是,没有不出轨的男生,只有没有机会出轨的男生。因为男生都有多偶的倾向,它是从远古的时候就遗传下来的。对于这种论点,我只想送一个大白眼。你怎么不说女生也有多偶的倾向呢。在远古时期,为了留存更多的后代,母猿也是一边臣服于猴王,一边偷偷与其他健壮的公猿交配,以防止新君上位斩草除根。记得一个回答说得特别好,“一说到两性话题,男生就巴不得返祖到猿人时期。”
但是第七章第八章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在这两章中,作者强有力地反驳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他向我们介绍了韦斯特马克的理论。即两个从童年时期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产生性吸引的。
之前在学习弗洛伊德的理论时,就对俄狄浦斯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恶心感。对于他认为的人类有爱上异性抚养者的说法,我一想起就反胃。作者在书中说时因为弗洛伊德自己曾经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了欲望,于是便推测出其他人都会有这样的欲望。但是实际上时因为弗洛伊德是由自己的奶妈抚养长大的,他对自己的生母并没有正常的亲情。
得知真相的我只能长叹一声,哪怕是知名度最高的心理学家,也不能免俗的会犯一些心理认知错误,何况常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