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诗歌,诗歌到底需要具备那些条件?
现代已经是现代,所以今天不谈古体诗,只谈现代诗部分。
这几乎让人郁闷,到底为什么诗歌就不能走进高考作文里,或者说,为什么诗歌就不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规定,除了诗歌外,体裁不限。
假如诗歌是一位带着面纱的绝世美女,那请你跟着我一起一步一步来揭开这块神秘的面纱,露出诗歌本来的真面目。
甚至有人预言诗歌已死,而且这种腔调一度狂妄得无以复加。
如果余秀华不写诗,不写点文章,她现在可能在待在浙江老家默默无闻,割草喂兔子,煮猪食养猪,一条不离不弃的狗跟着她身后转悠。
她写了《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开始被人们所熟知,后来干脆出了一本诗集,名字取的得相当入流,堪称上档次,叫《月光落在左手上》——这本身就是一句优美的诗句好不好,还有另外一本叫《摇摇晃晃的人间》。
其实农村里优美的东西太多,不一一细数。只是人们被生活所累,为生计所困,再优美的东西都匆匆掠过,所以也优雅不了,从容不了,淡定不了——注定发现不了美……但是,当人们奋斗了一辈子,才发现自己终极目标就是在寻找美,可是已经回不去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她红了,这里不乏中国人特有的“爱起哄,爱看热闹”——过度得审丑,过度得消费,就像当年消费庞麦郎一样。还有她脑瘫的残疾身份加分。
但是她的诗歌显然写得够格,至少比某些名门正派的“武功”还高。因为《冯唐诗百首》里,除了“春风十里,不如你。”更多其实是狂傲,更多下半身写作。
在她身上,人们仿佛能看到霍金,史铁生,海伦凯勒的影子 ——他们都试图用某些东西去跟命运抗争,较劲——以求不朽,跟时间厮杀。在衣、食、住、行、拉、撒面前,他们何尝不想跟常人一样平等,甚至他们也想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佛说的众人平等——怎么可能?有些人从娘胎里就携带了某种致病基因,天生的比别人更容易获得癌症的亲赖。自从佛成佛那一刻起,便没有人可以成佛,而放下屠刀,是不是会变成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得“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跟光明,”都很优美,朗朗上口,老少皆宜。前者最终精神错乱,崩溃,卧轨自杀。后者妻子有外遇,精神也是一度紧绷,瘫痪,杀妻了事。
但是,余秀华的诗更接“地气”——本身就精神有问题,脑袋不清醒——而这恰恰适合诗歌“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独浊我独清”的特征。
既然脑瘫诗人能写一首好诗,正常的逻辑是,常人写出的诗歌岂不是更棒?
韩寒曾经说什么狗屁诗歌,其实都是作家为了获得稿费,加速换行罢了。
比如,“我爱你”一句话普普通通,如果换行了,味道,视觉享受全变了。
我
爱
你
韩寒好像说得有道理。
但是再回头看看,换行后的确实不太一样,这里头有想象的空间,有中国画“留白”的空间。
因为批作文卷子的老师不懂诗,不写诗,不念诗,不吟诗,不颂诗,不看诗,所以,抱歉,除了诗歌外,体裁不限。
凭什么,要让学生思想自由自在飞翔,却可以无缘无故剪掉他们的翅膀,还赐给他们条条框框的枷锁……
诗歌需要讲究意境——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古体诗。
若是意境美,那遣词造句都无所谓了。
比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写的是一位女子回娘家多日,男子写信给女子,让她回家,可是又不太催她,那时路上已经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所以就有了,让她缓慢回来,别忘了一路上的花朵,人生时时刻刻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的美。
比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私下常观察,刚刚下雨过后的山泉水都是浑浊不堪的,里面有青苔,泥土,草根,腐朽的松针,蕨类植物……为什么是清泉呢?一度觉得王维是扯淡,为了诗的意境美,气氛美,不惜破坏了生活的真实——诗本身是来源于生活,却升华于生活。如果换成“浑水石上流,”或“浑泉石上流,”是不是就是很俗。
前几日,大雨倾盆,一日以后,天空放晴。
山坡上水沟里流的泉水真的是又冰凉又清澈。
所以,王维的诗明显的是写雨后一日乃数日的泉水——那时即使有浑浊的也沉淀了,不是雨刚刚停止的泉水。
诗歌需要韵律美。
特别是古体诗,押韵,平仄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现代诗基本不押韵了,押韵了好像显得故意,做作,人为因素太多,人强加干扰了诗。像是在写歌词。当然,只要立意美了,韵律也可以免了。
诗歌需要情感美。
爱、恨、情、仇、哀,怨……都行。这里面必须有人的情感,情感饱满了,冲突够了,诗的格局就大。不管写什么,反正都有人的情感穿梭其中……而余秀华的诗恰恰情感丰富,肿胀。以最底层的人群去仰视人间,需要多少勇气跟毅力,同时需要多少悲愤与不甘……这时,诗就是一把利剑,从手中直抵云霄……
诗歌需要驰骋的空间。
比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前三句都是活生生的写实,很普通场景,最后一句诗一点缀,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整首诗因此活了,几乎飞起来。特别是那个“梦”,谁知道是“美梦”,还是“噩梦”——都不重要了——重点是让人有想象的余地。
曾经“半路出家”去写诗,意外的是,思路竟然跟著名教授传授的写诗之道不谋而合——冥冥之中的真理就在那里,每个人都有到达顶端的时候,时间,禀赋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