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伙伴的建议下,我申请了美术馆的志愿者。我没有太多当志愿者的经验,去年因为时间算是自由,参加了为期一周石舍儿童夏令营,活动结束后,收到了营长签名的证书,这也便是我第一次获得志愿者证书。
看到这次志愿者有50小时的艺术相关内容的培训,我欣然往之。虽没有特别投入的热爱,但多数也是自己的兴趣,喜欢看展。
这个项目叫“上海种子”—Shanghai Project,在第一次志愿者见面会上,看了第一章的视频内容,虽然对上海种子这个概念非常模糊,但视频内容所展现的是完全不同于平时艺术展的内容。
这个以“远景2116”为主题的项目,开始于2016年,从艺术、人文,而且创造性地涵盖了科学、技术、医学和生态等多个领域深入探究人类未来的样态、命运。每一位艺术家都被称为根基研究员(Root Researchers),他们将以另外一种形式,与公众一起,想象和探讨未来100年到底是什么样子。未来是抽象的,但是未来离开我们很远吗。
现在和未来。
100年前的现在,西方国家正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国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思想的改革,实业的发展,这一切都是留给他们的未来——我们现在生活环境的根基。如果穿越到过去,我们会对100年前的人们说些什么。当今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增长,那我们又能给未来留下什么。可持续发展,这个经常出现在各大内容的词语,作为公众的我们,又是否意识到可持续的真正含义,它的重要性。
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周围环境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割裂的,融合的,互相依靠的,互相发展的?
雾霾,从不知道这个词,到现在几乎,一年50%的天气,都是和雾霾为伴;信任危机的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老人摔倒了,你还敢扶起吗?路边的陌生人找你帮忙,你还会给与热情的帮助吗?社会进步和发展了,抑郁症病人却越来越多;新闻每天充斥着各种假货,假的鸡蛋,假的大米,昨天又爆出假的创口贴。当我们因为突然获得了陌生人的帮助,而感动不已,感叹真诚,原来真诚已经是稀缺物品了。
如果有一天,100年后的人突然穿越过来。告诉你,他们只能生活在类似太空舱内的空间里,因为室外的空气已经无法呼吸,水资源匮乏,室内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经过净化,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管道链接的世界。他们不需要进食,每天的营养已通过各种分子合成输入体内即可。没有了享受美食的乐趣,孩子们没有办法真正地沐浴在阳光里,躺在草地上,而是在室内模拟舱内进行,或者带着VR眼镜,假装晒了太阳,去各地旅行。我们改为科技进步而高兴,但如果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让我们抛弃了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脱离了和地球的链接,让我们失去了做人的本源,如果是这样的生活环境,你会觉得幸福吗。
我们会不会愧对未来?
为什么选择艺术家来做个项目?我们需要有将问题呈现的方式,而艺术是最好的载体,通过艺术的方式,跨领域学科的合作,也许能更好地触发意识的觉醒。
关于上海种子(来自官方介绍,http://www.shanghai-project.org/)
上海种子开始于2016年,是一场实验、一个研究室,旨在考察一系列人们所假设的边界,并探究思想如何能够突破知识在单一领域积累的界限。伴随每一个新的章节,这种持续展开的结构将走出它最初尝试回应的双年展模式之外,获得生长和发展。
通过公共活动、出版物、放映、展览、公开征集与委托制作的建筑项目,上海种子坚持向既有的类型发起挑战。每一个新的章节都试图采用新的方法和模式。
上海种子第一章聚焦于公共项目和观众参与,完成了藤本壮介的远景之丘,一系列儿童项目、针对后89一代的公开征集,以及密集的表演、演讲、放映和其他活动。
“远景之丘”—— 世界知名日籍建筑师藤本壮介特别为“上海种子”量身定制的户外建筑场馆。作为“第一章” 的标志性建筑,它高21米,宽87.6米,占地面积638平方米,巧妙囊括了综合展示空间、活动空间和公共休闲区域。以纯白色脚手架为支撑,全透视的建筑理念,塑造出城市森林一般的视觉效果,与由矶崎新设计的喜玛拉雅艺术中心相得益彰。整个建筑被葱郁的植被点缀,以极简的方式将自然与人工融合,设想未来100年后城市建筑的可能性。
“上海种子”的第二章——时间的种子主题,将于4月22日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开幕。20多件展览作品,继续展示和讨论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正在参加培训的志愿者,我知道这次收获会更多,如果可以将思想传递给观众,这也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撒下时间的种子,看看我们玩出怎么样的未来。
未来真的已经到来。
想了这些,就写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