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打卡区看到chan80的打卡,她问了一个人生终极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到底怎么样才能活出我自己?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好像是九岁时,有一个问题不时地闯入我的小脑袋,赶都赶不走,“我到底是谁?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我’这样一个人?”
这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让小小的我伤透了脑筋,越想越着急,越想搞明白,越找不到答案。
现在看来,那时的自己还挺可爱的!小小年纪就开始思考这么有哲理性的问题。我想,如果有人引导,我会不会成长为一个哲学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个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也消失不见了。
现在,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天参加工作时的情形:在办公室里,我如坐针毡,强迫自己装成“大人”模样和领导、同事打交道,各种不适应、失落、伤感、委屈,我特别怀念学校生活,甚至想再回到校园,坐到那间熟悉的教室里。
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自己在参加工作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还是以学生的心态去看待工作这件事情。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不前,不管你多么悲观、沮丧,总会雨过天晴。
结婚生子后,我又经历了一段令人沮丧的日子:哺乳期的睡眠严重不足,断奶期的生理疼痛,孩子生病时的焦头烂额……这一切都让我对生活产生了怀疑。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孩子一天一天长大,问题依然会有,但它却不再能伤到我。
2017年初,儿子出生了,我比第一次养育孩子时从容多了。但同时,又面临新的问题:既要照顾幼小的儿子,又要关注女儿的学习。
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女儿的学习仍然受到了影响,好在我及时发现,女儿最终考上了理想的高中,我也暗下决心,高中三年时间里,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和女儿像战友一样,并肩作战!
这个暑假,核聚老师的出现,让我对女儿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因为核聚老师教给我们的是最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我真得很幸运,第一次在网络上买课程就中了这么大的一个奖!
自从进入训练营,我就努力做一个“听话”的学生,而且对此从未怀疑过,我清楚地感受到:我思考问题比以前细致、深刻了,内心也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核聚老师说,所有学习上的问题,归结到底都是关于人生的问题。由此,我联想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关于学习跟风问题。
跟风:广义讲,应该是学习、跟随一种风尚或潮流。是一个中性词。狭义讲,是一味盲目的跟潮流,不管是否切合实际。这则是贬义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把跟风作为贬义词来用的,指突然盛行起某样东西时,自己没有或缺少主见,不经过仔细思考,盲目跟随潮流,参与,模仿,或可说是价值观的一种迷失。
现在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课程,写作的、阅读的、美容的、保健的,对于“爱学习”的人来说,好多课程都有诱惑力。盲目买几个课程就好比盲目购物,往往最后就是束之高阁,为什么?因为注意力分散,导致对每一个课程的学习都浅尝辄止。凡是有这种情况的人,往往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是目标太多了,想要的太多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学习当成了“表演”,把人生当成了“表演”,每天忙忙碌碌,内心却是空虚、迷茫。
如此种种,不如从众多充满诱惑力的课程中选定一个靠谱的,投入地去学习,去真的学习,同时切忌朝三暮四,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就算是表演,这种真实也是最美的表演。
关于“烧脑”问题。
“烧脑”,网络新词,是燃烧脑细胞的意思。从字面上看,就让人觉得脑仁疼,怎样才能拯救我们的脑仁呢?我想到以下几种方法:
1、将目标粉末化,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有多伟大,只专注当下能把握住的点滴,某一刻,你一抬头,就会发现目标已经在你眼前。
2、“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有些事情,不是我们努力了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
3、将期望值降低,舍与得是人生的真谛,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4、不纠结,不和自己过不去,不和烂人烂事纠缠,所有的纠结、纠缠都是在内耗。
关于人生的意义。
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等,都包括在意义的范畴之中。
我们经常说这个有意义,那个没有意义,到底什么是有意义?什么是没意义?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有价值、有意义,企业家为国家经济做贡献有价值、有意义,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妈妈为家人做顿饭同样有价值、有意义,不同的是价值大小不一样,相同的是他们的人生都有意义,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