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经非常推崇的一个投资方法叫“捡烟头”。所谓的捡烟头,就是捡起路边那些已经不剩什么的烟屁股,抽一口,过过烟瘾。在投资上,指的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等到价格回归时再卖出挣钱。
捡烟头的投资方法,是巴菲特从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学来的。在巴菲特投资生涯的前二十年,他用老师的这套方法挣到了可观的收益。
但捡烟头不是长久之计。在2004年的这封股东信中,巴菲特承认,近年来,这一招失效了,被低估的股票越来越难找了。怎么办呢?巴菲特给了一个新思路:找不到价格便宜的公司,但还是可以用合理的价格买到一家好公司的股票。
捡烟头的策略有两个缺点,第一个巴菲特已经说了,便宜公司没那么多;第二个是,便宜的公司往往随着时间流逝,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就像你在厨房发现一只蟑螂,永远不可能只有你看到的那一只。
上世纪50到60年代,美国股市遍地是黄金,巴菲特资金量也小,他靠捡烟头的方法获得了第一桶金。70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去寻找那些极具成长性的伟大公司,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发现了像喜诗糖果、可口可乐这样的明星级公司。到了本世纪前几年,随着伯克希尔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他更没必要去寻找那些市场上被低估的便宜烟头了。
那么,怎么找到一家足够好的公司?这个经典答案,巴菲特在历年的股东信中曾反复给出过很多次,不外乎是三点:公司的护城河、优秀的管理者以及合理的价格。
我们来看看他在2004年股东信里,是怎么阐述这件事的:
<2004年股东信节选>我们真正在乎的是实质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而庆幸的是,从1964年到2003年期间,伯克希尔已经从一家原本摇摇欲坠的北方纺织公司,蜕变成一个涉足各个产业的大型集团,其实质价值大幅超越账面价值,39年来实质价值的成长率甚至远超过账面价值22.2%的成长率。当价值相差无几时,我们更倾向于完整地拥有一家企业,而不仅只是持有部分股票而已。当然,在我们经营的大多数年头里,股票是更为便宜的选择。因此,在我们的投资组合中,股票还是占大头,占比和我先前提到的一致。然而,近年来我们发现已经很难找到被严重低估的股票。而且,随着我们管理的基金规模越来越大,这个难题变得愈发严重了。今天,能够被大量足额购买,继而影响到伯克希尔业绩净值的股票,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或者说,也就十年前可以买到。基金经理常常依赖于基金规模获益,而不是基金业绩。所以,以后哪个基金经理告诉你,基金规模不会影响到业绩表现,你最好小心点:看看他的鼻子有没有变长。虽然,找不到大量便宜的股票,但我们也并不困惑,只要我们找到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的企业:(1)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2)由德才兼备的经理人来经营;(3)合理的价格。近年来,我们买了一批这样的企业,尽管还不足以消化手里源源不断流入的资金。在并购业务里,我犯过一些严重的错误,不论是已经造成的或是该做未做的。不过,总的来说,我们的并购案还是为每股收益带来了不错的回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