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你可能写过一些日记、一些文章或者一些分享稿,当你以第三者身份再去读的时候,感受如何呢?是亲切、有趣,还是晦涩、平淡呢?”
初心:为什么想写「启发日记」?
每次都提醒自己,我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能够找到聚焦的目标。
每天都可以因为自己的思考而记录一些内容,会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让脑子越用越活。一、看到问题时,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我写过日记,都是自己的想法的记录。我尝试过建一个小号,让一个朋友看我写的内容,后来他退出来。
我记得高中时,朋友让我看他们写的内容,我也没有看。
关于分享稿,自己写的不多,总是以自己的储备粮不够而拒绝做这件事情。
关于文章嘛,自己基本没有写过,但是自己写的一些想法,没想过别人会看,但是竟然因为公开,而被很多人点赞,让自己感觉到治愈和救赎,算是最近自己做的一个成就事件吧~~二、我文章的风格(调调)是什么?
平淡的事情发生的记录。
或者是给自己打鸡血。
看到一个很诚实的自己。三、排斥的想法。
看到超哥看剽悍一只猫的书的时候,自己有点瞧不上猫叔的书。觉得这样的书很不好(自己看过的)。但是看他单独摘出来的内容的时候,发现,挺好的内容的。
1、为什么会瞧不上猫叔的书呢??
1)太功利了。
可是功利本身就是自己所欠缺的,自己看不上的,很多时候又变成了自己所欠缺的。
2)禁不起推敲。
鸡汤可以起到短暂的治愈的作用,但是如何让自己持续有效,还是得自己动脑子去思考梳理出来自己认可、接受的逻辑,这不是别人所能够替代的。
2、如何看待积累如此之多的片段?
参加拆书帮的活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很多致用类方法的片段。这些片段如果没有办法用在生活中,其实知道和不知道区别不是很大。相比于一些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冲击力、震撼是很小的。
3、如何看待一本书?
虽然感性上有排斥的想法,但是自己如果真的要说排斥,这些排斥很多都是不成立,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让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观点,这也是自己写「启发日记」的目的。
像《好好学习》这都是读了好几遍之后,才从『这是一本垃圾书』变成『这是一本好书』的转变,但是对于这本书具体好在哪里,自己没有自己的观点,这是需要提升的。四、认可的想法。
每个人都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事情都有原因。而我没有看到超哥在用「费曼技巧」,这属于认知的问题吧~
我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容易轻易的下结论。
但是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于自己的坏习惯有了新的认识。
我有一次整理一位老师的音频,当时觉得老师那么牛,怎么就讲这些简单的东西呢?对于内容很失望,但是随着自己整理的次数不断的增加,发现,原来是自己理解的跟不上。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能够对一个知识点多点时间重复的理解的话,自己也是可以掌握的,但是时间上总是做不到重复。
自从自己有了这样的认识后,自己就不会轻易的下结论,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坏的点,那就是自己容易没有观点。总是不确定自己说的内容是否合宜。
对于自己不愿意写启发日记,就是被这个名字给唬住了,用以往的经验来做判断。我不想再花费很多的时间去不断地学习,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让那些知识做融合。看似不同的文字在表达,其实很多内容都是相通的,不应该再追求数量,而是应该关心内容的质量。
- 五、结论。
超哥还是在有目的的做他所做的事情,而我更多的是羡慕他能够运用片段做出自己的输出,不过我也在尝试找到自己的方式。
今天的内容很冷乱,就是很多的想法的记录。
感觉明知道错误,但还是不想改,先做起来再说吧~~
希望后面我以第三者身份来看看自己的这一个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