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上,我觉得付出明显多出的时间或者金钱,更多追求的不是最终的结果“是否赚回”,是否"物超所值”,而这投资的是一种选择的权利
1.比如说自助餐
我们愿意每人30镑去吃一顿自助餐,选择琳琅满目。要说到最后,真的能把“本钱”吃回来的能有几个?肯定不多,要么自助餐厅不是早倒闭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吃这个?
商人精明但是顾客也不傻啊。我们都在为自己最想保全的东西买单——掏钱买的是选择的可能。除了烧烤我们还能吃肉类,除了肉类还能品尝海鲜,除了海鲜还有水果点心,除了新鲜的蔬菜还有冰淇淋,众多主食和饮品选择。这就比拼单去点个菜选择多许多,而且大队人聚餐热热闹闹很有氛围。
如果一定要强行抱着“回本”的心态去吃,那就糟糕了,自己吃的难受本来就失去了吃东西最起码的享受权利,而且不知不觉摄入的卡路里,是后期投资很多时间金钱才回得了了。
2.比如说投资教育
越是高级的教育,越是需要大量的投资,全家人的心力时间金钱。如果把这些投资都按照以后回本的可能性来衡量,本身就无法估量,最次最次,就是用这样的简单计算的思维面对教育。但是还是总听周边的大人叨叨“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用?”,“学法律啊学金融啊学医啊,赚钱”...还有一群对大学生毕业做小生意冷嘲热讽的。
我反而觉得很奇怪。如果你不读书不学习不接受教育,靠的基本是只能是脖子以下去挣钱,开小摊小铺也好,打工打杂也罢;但是教育就赋予了人选择的权利啊,如果开心,如果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取向,我可以开个杂货铺开开心心,如果我希望更多的追求,我也可以坐办公室啊。多元化的社会取向本就因人而异,但是不学习,就是变相放弃选择权。
如果一定要跟学历抬杠,跟教育投资抬杠。那就很可能是选择了高收入选择了人人羡慕的职业,简历拿出来很漂亮,也抵不上内心一直迷茫彷徨觉得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3.比如投资自我
女生有能力追求的时候,一定要尽全力做有颜有脑有教养有眼界有品位的那一个。不是说为了选择“最好的”,真正的爱情本来就不是选择题。而是有权利当最好的来了,有底气坦坦荡荡接受,而不是总是心里觉得低人一等。
也有能力选择自己最渴望的。自我修炼,就是为了我可以选择最好最优秀的,如果愿意,我也可以选择和一个各方面都平凡的人共度一生,只要乐意。而不至于落到,想要,而不得;或者更差一点,总是在被选择。
如果一定要在自身的价值和婚姻的对等度上抬杠,不是说一定会多么不幸福,其实大多情况下这种强强联手更容易活得幸福。只是我觉得这种计量法也失去了一开始修炼的意义。
4.比如投资未来
有稳定的甚至大量的现金流,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是多少人的梦想。所以趁着年轻,我们愿意更多的努力更快的奔跑,为的是早日达成这种自由。然而,这个临界点是哪里呢?多少钱才算够呢?财务自由,自由的宽度又在哪里呢?
会赚钱的人是停不下来的,一开始可能只是想挣1万,达成了就想着10万百万过亿了很大程度上反而更少的自由时间,而投入更多的工作和挣钱计划中。因为这成就感已经远超了数额。这样看来, 是否这件事本身不值得追求?为了自由去工作,结果因为工作反而更少的自由时间。我觉得不是。如果你不积累不沉淀,50+了还是有很多为了金钱犯难的时刻,想停止工作依旧不能停不管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大的波折,日子依旧。但是如果有了财务自由,就是手握了对当下生活“按停”的权利。这个我可以做,也可以罢手不干去度假去陪家人去干什么都好
要多学习沉淀长本事,才有了议价权也一样。这个工作不喜欢,我可以说不干转身投入自己喜欢的。但是如果一无所成,能选择的范围就非常狭隘了,很多时刻,还是在不断的被选择被挑剔
选择即是自由。
选择的权利不代表一定会使用这种优待权。当我们开始抬杠,就已经开始给自己绑上了手脚架上了条条框框,这是变相的不自由。
所以活得更加坦荡更加真实吧。随性也自在一点——当然了,高度的自律和对生活的掌控力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