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好友方又和我吐槽她在单位的事:“我说话时明明已经照顾到每一个人了,为什么还是有人那么轻易地就不喜欢我?我是不是不会说话?”
我有些吃惊,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方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在我还讷讷如不能言的初中,她就已经算得上“左右逢源”了。从班主任到同学、从门卫到宿管阿姨,她似乎和谁都能谈笑风生。
真没想到,初入职场的她也会遇上“不会说话”的烦恼。
1.
说实话,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也认认真真思考过“该怎么说话”这个问题。
因为印象里政府机关总是严肃、等级森严的,而我的性格却是不善言辞的,以后和领导说话肯定会如履薄冰。
然而已经入职4个月了,我已没了当初的担忧。现在的我,和领导同事相处得很融洽,也没有失去自己的本心去“演戏”、去讨好别人。
四个月来,我一直记着九个字:少说话、多做事、勤思考,这句话可以说是我的“定心神针”。
2.少说话
对于“少说话”,我的理解是不可不说,不可全说。即说前要思考。
对于我来说,最难学的是开口说话。因为我不善言辞,怕自己说错话,因而刚入职时我总是不敢开口说话。
后来,我开始观察自己的同事。有两位女同事——C姐和思思,她们说话时总是很出彩,我就仔细分析她们的说话方式。
C姐和我是同期入职的,她已经有了6年的工作经验,其中3年是在体制内工作的。她说话不多,但在一些微妙的气氛尴尬时节,她总能说一些恰到好处的话。因为语气带笑,所以即使她在夸奖别人,也会让人觉得不生硬、似是在这种场合彼此“商业互吹”一番是水到渠成的事。
C姐的说话技巧我可以学的地方很多。首先,我们性格相似,都不是张扬的性格,因此她说话的方措辞我学来也不会突兀;其次,C姐和我同期入职,说话的角度一致,可参考性强;最后,C姐和我负责的工作类似,例如看她如何汇报,我就知道我该怎么说。
但C姐的说话方式也有一些我不能学的地方:C姐和老同事们年龄差不多,她可以说一些略显老成的话、开一些她们年龄层次的玩笑,我若是照搬照抄了来,只怕会让人侧目。
而思思则是我们一起入职的人当中最早被别人记住名字的。她和我一般年纪,但我们性格截然不同。她爱说爱笑,脑筋转得快,平时也是大大咧咧的。因此我主要向她学习如何表现“刚毕业的大学生积极活跃”的一面。
思思和人交流的核心在于“主动”——主动开启话题、主动问问题、主动和人加微信进行后续互动。
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欢这种方式,因此我没有尽数学习,而是择了这种主动的“三分”加在自己的处事风格里。
3.多做事
“多做事”,顾名思义就是多做事情,隐含之义却是“少说话”。因为有些人说话是为了少做事,而我觉得多做事才是“说”的前提。在我所处的科室不做事是没有话语权的,而没有一技之长是要被替代的。
“多做事”要做两种事,一是工作之事、二是单位勤杂小事。
对于工作之事,我都会非常重视,既要做好、又要做全。做好毋庸置疑,做全是锦上添花。以前的我总是觉得做好领导分的任务就行了,很少汇报。后来,吃了几次亏,我也懂得了及时反馈的重要性。汇报时,有时候用说的,有时候用写的,总之是要将自己的工作结果呈现出来。
勤杂小事不能不做,现在我仍然记得第一天上班时我的震惊:我匆匆来到办公室后发现C姐正在擦桌子,而她已经扫好了地、打好了热水。虽然事小,但我当时触动很大:在我还没有这方面意识的时候,别人已经做得很好了。
在家里我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的,但我觉得,如果我是领导,我一定也会喜欢爱干净、勤快的人的。后来,我也开始注重这些小事,从事到人,争取让自己给人的感觉是周全稳重的。
4.勤思考
勤思考才能说到点子上去,思考是说得好的前提。带我的前辈告诉过我:办案的流程很好学,思路却很难学,有些人干了一辈子也没有正确的思路。
老子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这讲的就是思路与技巧的关系,技巧易学、思路难有,不思考仅仅埋头苦干很可能没什么大的长进。
写工作笔记并定期整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上班第一天开始,我就开始记工作笔记最开始不过是记做了什么、如何做,后来接触的工作内容多了,我就开始整理两份材料:一个是案件思路,一个是常用技巧。
虽然我目前做的事情很小,不能从宏观角度去看待分析案件。但是通过问同事,听同事聊天,我不断获取有用信息填充我的两个“智慧库”,比最开始有了不小的进步。但目前所学太少,也没能完整地跟完一个案件,因此这方面十分欠缺,急需填补。
5.
我把我的思考跟方聊了聊,她想了想,告诉我:“我以前太过注重怎么说了,总想着说得好听,讨别人喜欢就行。现在想来,自己专业技术不精,大家会觉得我说得没分量,像是哗众取宠一般。哎!”
我笑她:“你可别谦虚了,你说话一直让人很舒适的。只是说和做是分不开的,有时候说得不好,可能是因为做得不足。这一点,我也一直在学,毕竟你也知道我以前说话可是干巴巴的。一起学习,不断进步吧。”
她笑道:“明天有个技术考试,我去准备了。这次我可要下点功夫了,毕竟别人看我主要还是看我的能力的。做得好才能说得好,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