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后一天,晨起偶见飘落的零星雪花,送孩子的途中一直祈祷着赶快下大吧。打小就喜欢雪,所有童年记忆里美好的场景几乎都是和雪联系在一起。“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的感觉是绝对有的,每次下雪的冬夜仿佛能感应到雪落的声音;我以“大雪小雪又一年”为题做的贺年卡,曾在学校橱窗里最显眼的位置展示;妻子当年上小学时《给军属张大爷扫雪》的获奖看图作文,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雪最终没有落下来。带着大旱望云霓的遗憾与渴盼,送走了2018。我和家人到新区大剧院看了演出。放假前领导还专门给了几张新年音乐会的票,叮嘱我一定要穿着西装革履打着领带去听。他是一个注重仪式感的人。是啊,辞旧迎新之际,每个人都是诸多感慨,是对过去一年的辛苦、汗水、收获与遗憾的殷殷盘点,也是对新一年开启的美好祝愿。写下此文,就是抚今追昔,对时光表达敬畏的最好仪式。
1998年,我的人生遇到了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我阴差阳错地进入了记者的行当,从此开始的码格子的生涯。虽然写了不少东西,但不过都是速朽之作,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里,两三圈涟漪后就波平如镜。去年偶然一次到宜川县下乡,在一户老百姓家里的墙上糊的报纸,看到当年自己写的东西,拍照发给报社的同事,大家相互莞尔。十年之后的2008年,我又遇到了人生的选择,从记者跳槽到行政,迄今又是一个十年。十年之前,十年之后,陈亦迅的《十年》我很喜欢哼唱,但是他只是表达爱情,人生那么多沧海桑田的故事,岂能几句歌词就说清楚。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越来越珍惜过往,也越来越注重当下。2018年,我敬重的一位师长、朋友猝然离世。而今洛川大塬的坟茔,已经草长萋萋,但愿他在天堂里依然能谈笑风生、挥斥方遒。这一年,我的一位老领导右迁省城,离开这块黄土地时,我送他“心若向阳安若素,天下再大亦我家”的深深祝福。这一年,有很多人来,也有很多人往,也许有的人只是打个照面,然后各自行色匆匆,有的人甚至只在电话里通过话,连长啥样也不清楚,我只想面带微笑,对他们说一句:“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在我们这个年龄,父母身体健康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只是父亲心脏血管里放了几个支架曾让人一度揪心,现在情况还不错。他们退休后的老年生活还算丰富,父亲退休后上了老年书画班,书法练得风生水起,又学上了国画,时不时让我帮忙发邮件投稿,最近还写了一篇《人到老年当感悟》的文章让我敲成电子版,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锻炼身体,她常说她们要把身体保养好,少生病,少给我们添负担,但是我却常常担心她误入保健品骗局,也时常会提醒她,但愿最近权健的案例能让她有所警醒。妻子依然很忙,但是孩子今年中考,她抽出很多时间来陪读做饭,最终也是天道酬勤,孩子顺利考上延中,我们也开始了家、单位、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
工作上遇到了不少难题,但是我始终像清教徒一样坚持一个信念: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就是为了让人去解决它。许多事情之前没有遇过,没有现成经验,我和办公室同志们边学边干,当好宣传思想工作这部大机器的“缧丝钉”。延安的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生态建设、产业后整理等工作成绩斐然,南泥湾机场投用,西延高铁开工建设,这里面离不开宣传工作的鼓与呼。同志们在年末也都涨了工资。我和大家一道,为延安2018出色的发展成就点赞,也祝福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这一年里,我收获了许多,领导经常讲的“不存私心、不废公事”成为我工作的座右铭;同事们的认可、包容与配合,使我时常感到团队和集体的温暖与力量;结识了许多朋友,收获了许多友谊,不论是工作上的支持,还是生活中的关心,甚至是微信朋友圈里的留言点赞,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学到了很多东西,有来自书本的、有来自实践的,有哲学智慧,也有实操技巧。我坚信人每天都要进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多记了一个单词、多掌握了一个字的读音、多学了一句古诗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累积下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一年里,我也有不少不足与遗憾。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够,经常陷入事务主义的困境。时常感到焦虑,主要是本领恐慌,好多次在梦中因为工作而急醒。还有不少书没有顾上看,《贞观政要》只看了一部分,《西行漫记》看了一半多,《资治通鉴》几乎没动,几本写作的书已经落灰。因为工作忙对家里操心少,陪老人、妻子和孩子时间不多,还时不时醉上几场,给大家添乱添堵,实在是不应该,希望家人宽宥。
2019年马上就踏点而至。《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前最爱看的《南风窗》杂志,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作为杂志的人文精神。新的一年,需要新的规划;新的路程,需要新的出发。即将到来的365天,前方不仅有星辰大海、高山泰岳,还有我们跋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