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花古镇
文/小雅
知道棣花这个地名,源于在贾平凹先生的书中读到过。此地位于陕西丹凤县城西,是贾先生的故乡。“棣花古镇”并不难找,从城中驱车向西几分钟就到了。
棣花古镇紧挨着公路边。几面羊皮鼓错落有致,其中四个立着的鼓面上各有一字,形成“棣花古镇”的门面倒也别致。在左边有树立的招牌,有“商淤古道”、“宋金边城”字样,招示棣花镇的源远流长。
“棣花古镇”并不是原生态的小村镇,而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如今许多乡村都是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棣花古镇也以“两街、一馆,荷花塘”等特色吸引游人。
并不是每一个小城都有悠久的历史,而棣花古镇可以为傲。最早的棣花镇北通秦晋,南连吴楚,是重要的商淤古道、宋金边城。那时,赴京的官人商贾,文人墨客进出长安时必在“棣花驿”憩息。想象着做短暂停留即须离开此地的男人,与在此结识的红颜依依不舍,频频回望路边的棣棠花,这可以是电影中的长镜头。
宋金街的金戈铁马征战时期的画面重现,但却没有血肉与温度,拼杀嘶喊也只能幻听。游人能获得的,是通过文字与雕塑的展示与介绍,了解曾经的历史。
走过宋金街,信步走向“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读过贾平凹先生不少文章了,感觉他是个性情中人,有才好古,纳言重情。其文章读着不隔,感觉亲切。常说人杰地灵,棣花镇出了著名作家贾平凹,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于好读书的人,毕竟有着如磁场一样吸引力。
一面照壁映在眼前。这是面仿铜壁面,画面右边是穿长衫的贾平凹先生坐在书桌前,左手夹烟,右手握笔,略有沉思状。壁面下方是梅兰竹菊的植物花卉,想来这是贾先生所爱吧,恰好我也喜欢这花草中的“四君子”,便觉得好。其余的大部分画面是书籍及贾平凹的著名作品,有《秦腔》、《古炉》、《极花》、《商州》、《废都》等重要作品。展示着贾平凹先生厚重的创作成就。
转角来到“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这是一灰砖瓦砌成的门楼,飞龙在天于飞檐峭壁。檐下左右各有一红灯笼。进得大门,是一间回字形雕花窗的平房“贾平凹影像馆。左右有对联曰“音乐传美名,影视记沧桑”,这里珍藏着一些贾平凹成长历程和生命过往的珍贵图片和资料。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大约是管理人员,给我们播放央视《朗读者》节目里斯琴高娃朗读的贾平凹的散文《母亲》,此篇文章感情真挚动人,高娃老师朗读的也很好。从展示的图片中,得知贾平凹先生的多才多艺:善作文和字画,会二胡冬不拉。这些爱好可以让人耐得住寂寞,不问人家是非。名人也是凡人,也想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在他的《自在独行》散文随笔扉页写到“平凹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我是能够理解的。
在贾平凹先生的一些文章里,知道他从小就有文才,也知道他看重风水,他的故居是不是风水宝地呢?有传说确实如此,说是附近的魁星楼飞檐翘角恰好朝向贾家,有文曲星之兆。民间总会对非凡的人物有些神话增加神秘感,其实更多的成功还是来自于个人的天份与努力。在院子里有一石头,旁有木牌上书《丑石》文章,这应是贾平凹先生早期作品,看得出有“提炼主题”的牵强,名家也是一步步从低走到高处的,偶读先生现在的随笔散文,则是随心所欲,达到文章修炼的第三个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返璞归真不是谁都可以达到的。
“平凹之家”是个四合院,有主室,客厅,厨房等屋。这里并不是贾先生原生态房屋,而是在此地盘上新修的,房屋风格保持着商州普通农家院落风格。在主室左边,有个小屋,有许多贾平凹先生的书。来此参观的游客,可以购买心仪的书籍。负责的人是贾平凹先生的弟媳妇,年龄大约五六十岁,干净利落。她并不想跟游客说过多的关于书籍之外的话题,只介绍那些书,极力想多卖出一些。这些书几乎涵盖了贾平凹先生的所有作品,本来可以在网上购买还便宜些,但这里的书的扉页有贾平凹先生的签名和印章,另外在平凹故居买这些书也有纪念意义。遂挑选了七八本重要作品带上。
贾平凹先生写过一部小说《高兴》,书中人物刘高兴的原型也在此附近居住,并且也被营造成参观景点。“刘高兴”与贾平凹小时候就认识,有媒体采访他时,问及他与贾平凹的关系,他说:“假如贾平凹是鲁迅,我就是闰土嘛”,让人忍俊不禁,觉得他憨厚中带着精明。他也写了本书《我和平凹》,退休在家修练字画,也沾了贾平凹先生的光,一本书卖50元,字画也卖500元一幅。基本可以衣食无忧。
贾平凹先生曾写过一片荷塘,这片荷塘依然在,并且由小荷塘变成“千亩荷塘”。此时正是盛夏,荷叶葱笼,荷花亭亭,走在岸边,站在桥上,有荷风送爽,觉的此处真是好风好水好人间。
棣花古镇的清风街是个仿唐宋时期的小街。白墙灰瓦的房屋下挂着红灯笼和旗幡,有现榨现卖的“老街油坊”,有寺坪的“荞麦凉粉”、“手擀杂粮面”,有在石臼里手工打制作的牛皮糖、花生瓜子糖等。我是个零食控,毫不犹豫的买了两盒棣花点心。小街上有一些雕塑很有个性,有“白雪蒸馒头”、“妙手问诊”等展现出当地民风民俗。有个老人身背箩筐,身边有只白狗紧紧跟随,隐入巷陌。此时阳光照耀,恍惚间不知今昔何处。心里在想,若在这样的乡村小巷生活,衣食无忧的话,未尝不好。
2017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