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书籍的养分缺不得!
虽不是作家,却总要写些东西的,叙事咏怀也罢,读写日记也好,几日不读书方觉脑中茅塞未开。胸中纵有思绪万千,提起笔,亦不复往日文思泉涌,更莫谈“笔下生花”。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纵使心中万般求上进,不读书亦是明显落后了。胸中无点墨,语迟笔也钝。
明代朱熹《读书有感》有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何写作无灵感,亦捕捉不到“顿悟”?有渠无水何来清澈明朗,有水不活何来“清如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笔尖生花,写出妙趣文章,必须广泛阅读丰富知识呀!由此,才会有源头活水,思考才会跨越“肤浅”,走向深入,若潺潺流水源远流长;才有可能文思泉涌,才有可能出口成章,进入“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的境遇。丰阅以为“源水”矣!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读书与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持之以恒。翻阅“陶宗仪积叶成章”,故有感而发。
陶宗仪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虽少时聪明但读书不踏实,以致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后痛下决心,发愤读书。生逢乱世,无纸张可用,正愁之,一阵风吹过,手掌大小的树叶飘落,一个念头随之产生——用树叶做纸!此后,每次下地劳动,他都会用笔墨在树叶上记录遇到的新鲜事及所思所想,字迹工整漂亮,傍晚带回家处理好存储在瓦翁中,最终写成三十三卷,取名《南村辍耕录》。利用业余时间,陶宗仪还写了不少诗歌,编辑成《南村诗集》,两部书均流传后世……
有感于陶宗仪“积叶成章”的精神和做法,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开拓视野、不拘一格,源于生活、取之生活,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如此时,以自身经历及感悟思考为题材,书写每一篇“简书”,收录所思所想,为简书之(为了)亦为简书之(做)。
我认为的“著作等身”的三个境界吧~~丰阅源水,集思为书,积叶成章。从多读书开始吧,“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至乐无如读书。“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在读写阅历中慢慢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