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就差何朋和陈东两人没交作业!”科代表捧着作业本,一进门就向我报告。
新学期接手新的班级,很快发现有几个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带笔,不做笔记,不做练习,课外作业就更不用说了。
我决心从作业抓起,一方面自己布置的作业量不多,全是精选的起举一反三作用的,而且力求形式多样。二是明确交作业的程序,要求准时交,小组长逐一清点后交科代表集中。
强调之后,还是有两个不做作业的“顽固分子”。听学生们反映,他们经常这样,其它科的作业也从来不做,面对老师的责罚,他们不是耍赖就是顶嘴,借口多的是。看来,他们是“老油条”的了。我可不能轻敌,于是又与班主任谈起这事,他也是一个劲的摇头:“我都懒得与他们两个打交道了,浪费时间!”
怎么办?我认真想了想,决定与他们聊聊。
下午的课余时间,我专门找上他们说要了解情况。或许是心虚吧,站在走廊的他们看上去神情有点紧张。我尽量把气氛变得缓和些,开始了谈话。
“我就直接跟你们说了吧,知道你们都没交作业,我这次不是批评你们。就想着跟你们聊聊,了解了解情况。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吧——说一说班上同学们不交作业的原因都有哪些?”
他们有点惊愕,互相对望了一眼,看样子是捉摸着老师的真实意图。
“你们尽管放开来说,凭你们的想像,或者是以前你们应付老师的原因也行。比如,老师问你为何不交作业,你会怎么说?”我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忘记做了。”一人小声说。
“心情不好,不想做。”另一个说。
“太难了,不会做。”
“作业太多,想着反正也做不完,干脆就不做了。”
“家务多,没空做。”
“临时有事,来不及做。”
“作业本忘记带来了。”
“还没有买作业本。”
“我的笔坏了,还没来得及去买。”
我一一点头,没作任何的评论:“哇,原因还真多呢。”
他们完全放松了下来,还在认真思考呢。
“上节课我有事请假了,没能上课,不知道做哪些作业。”
“我不知道做哪些作业,你没有写在黑板上。”
“我课听不明白,做了也白做,所以也不做作业。”
“我还没有课本。”
……
我说:“这些原因,你们看有多大的真实性?能不能反驳它?”
他们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新课程不是提倡对学生主体的多元评价吗?不是强调评价功能的激励化吗?于是,我拍着他们的肩膀,说:“为何不交作业,这可是个‘开放性问题’,也就是说这类问题的答案不固定的,也不是唯一的答案,所以很多同学觉得这类题目比较难回答。但你们呢?却回答得很好,而且还列举了这么多的答案,说明你们的脑瓜是很灵活,对我交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不错。”
或许他们不习惯老师表扬,受宠若惊得不知如何是好。但听到我说得有板有眼,有根有据的,他们就相信我是真正在表扬他们,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继续对他们说:“你们也完全有完成作业的能力。只是……只是你们可能还没发现是吧?我相信你们以后的作业也会完成得很好的。你们觉得呢?”
他们使劲地点点头。谈话也到此结束了。“相信他们吧。”我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