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总不喜欢别人说我两点,一是像老师,二是真文艺。尽管我努力规避,却总把这两件事做得最彻底。
不知道老师在你们心里是什么概念,唠叨?古板?计较?还是严肃?总之这些我都不喜欢,我愿意热情奔放又真实自然,性子里却又拘谨内敛,胆小极了。
做了老师,才更懂老师。
可能老师就是一个这样的角色,无论你平日里多疯狂,一到学生那里就需要戴好人格面具,有时需要精神分裂。我曾经天真地认为我可以很潇洒地给他们讲课,谈天说地,不拘小节。
可我忘了规矩和原则。他们上课是状态轻松了,却有点散漫自由,我想我给自己埋了雷。
我一直不解。别人在路上给我打过招呼,很多许久不见的朋友看出来我是老师,我脸上有字吗?
是不是我为人师表处处谨小慎微?是不是我总是想讲清道理,类比推理?是不是我一脸认真,吓坏了大朋友小朋友?
后来办公室的一个哥说了句话“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我想我是错了,生活里掺杂了工作的情绪,工作里多了份生活的随性。
我努力剥离,也努力寻找。
希望自己是个合格的老师,也是个会生活的人。
至于为什么不喜欢别人说我文艺,还要说起一个朋友。
中学同学,关系还不错,那时候网络还不怎么发达,每月订了两块钱短信加油包发短信,她总是像发电报一样,每则短信就是“好”“行”之类的,我想我不能对不住这一条短信的一毛钱,想半天,斟酌字句到自己满意了才发过去长长的一条。她总说我不说人话,扯一些书上的话,啰哩啰嗦发一堆。有一次还和我急了“发短信吃个饭还‘咱们今晚把酒话桑麻吧’,你直接说咱们吃饭喝酒吹牛b就好了,你特么装什么文艺女青年”。
从此文艺女青年在我心里就和装b划上了全等号。
不过后来我想想,可能是那时候太极端,总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吧。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总想把自己最近读到的好句子硬塞到别人耳朵里。
故作深沉,好像谁说出来谁就懂一样。看别人一脸蒙圈,总认为别人不懂的就是好的,尽管我也不懂。
有一阵我抗拒别人说我文艺,努力说粗话(不是脏话),大嗓门,走路都带风,上厕所都不洗手就吃饭。好像不拘泥就是不文艺,就接地气。
我想我走进了另一种极端。
随着年龄的增长,文艺渐渐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爱写写随笔,就开了公众号,写了发酸的文章,期待更多人有共鸣;爱看花草,便遍种花草,看他们枯荣;向往爱情,就酩酊大醉一次,总怀天真相信你早晚会来;喜欢看山看水,就坐一晚火车,风雨兼程。
文艺是热爱。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热爱你。
今天朋友问我,人一定要结婚生子吗。
我说不是。
朋友跟我说我孤独才是永恒。
是,死后长眠,暗无天日的孤独的确多,可何必急于现在。
人活着或许孤独很多,可我们总要靠温情点缀才能活下去啊。
我们毕生所寻,必须是温暖。
温暖有很多,温柔怜爱地看这个世界,朋友家人诗酒茶。
去他的孤独。
特别想做一个大女人,走遍天下,无所畏惧。也更想做一个小女人,生活琐碎,和他斗嘴,然后纸笔文章。
这样就可以带着满身温暖,不惧长眠的冰冷。
从前总不喜欢别人说我两点,一是像老师,二是真文艺。现在不刻意规避,因为我本就活成了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