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做有关写作的主题阅读,小孩不舒服,书读得不多,思考的也比较杂,就干脆梳理下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输入,中间是思考,写作是输出,读写相互促进,写作倒逼阅读。
一是在阅读上往主题阅读的方向做,顺带读一些非主题阅读类的书补充;二是保持每天一更的节奏。
但阅读上,读着读着,却有时候不知写哪个点,或者想读想写的点太多了,反而无从下手,有点心急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得悠着来。
一、阅读的梳理:
1、阅读方法
我用什么方法去读?
目前主要是做主题阅读,将几个主题框架搭起来,后续再慢慢填充。
阅读方法是有速读,赵周的拆书读书法,主题阅读,但精读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少。
普遍运用的还不是特别多,特别是刚开始用,主题阅读做的也还少。
现在的这个阶段就是主题阅读做起来,将书上的好东西践行起来。
多尝试,后面的关键是定位自己细分的领域(写作方面)下来,专注之后,是迁移。
2、阅读内容
包括阅读、写作、认知(思维、心智、思考)、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
现在想找有思想性的经典(时间沉淀)来读,但要多筛选,毕竟时间有限。
3、阅读的量
阅读的量参考,2011年以色列人的平均量:64本/年,凑个整数100本/年。
看着挺多,其实不多,分下来就8本/月。做个主题阅读就4-5本了,再零零散散的时间读的书,一个月10本问题不大。
关键:书读完了得有个输出,不仅仅是笔记,是得写出来。
特别是一本书上,至少挑一条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用起来,一本书就很划算了。
4、分类阅读
经典书(思想性)或收获比较大的书:精读,反复读。
实用类则用主题阅读来做框架,往框架里填充,应用。
阅读的细化上,还得多下功夫,特别是精读,感觉还没摸着门边。
特别是要总结出自己阅读上的三把斧出来,一招制敌估计难免不够用,三招应该就足够了。
5、阅读素材的积累
阅读时带着目的性来读,这本书我要怎么用?我哪点可以马上就用上的?
关键是应用。但应用又分类,可以马上就用的和需要长期坚持用的。
案例积累,素材的提取,看到好的案例,简单记下来,并做整理,用的时候最好能马上用上。
这个也是要慢慢体系化,多积累。
二、写作的梳理
1、写作套路
写作套路有哪些?
印象比较深的有李笑来的概念写作套路和粥左罗的套路,但还没有真正写起来。
还有哪些可以用上的,甚至可以成为自己精通的。
多学习,多写,多练习,多总结。
2、学写观点和学讲故事
现在主要是写观点,讲故事也是一个重点。
写观点,练习怎么用结构化思维来写。可以在主题和小标题的提炼等方面上练习。
讲故事的能力,想着也是一个主题来阅读的。
3、概念的精进
领域重点概念的梳理和写作,提升对概念的认知,串联重点概念,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至少能做到,对某个领域的重点知识和运用,能知道个七七八八,或至少知道适用的边界。
概念的提炼和应用,也是为了提升思考能力。
4、写作的修改和提炼
自己目前的写作还是比较浅显,一是思考层面、思考的维度,二是逻辑的梳理,三是语言的精炼,修改上的功夫还不够。
也只能一步步来,先写起来,速度和量提上来,再将修改的打磨做起来。
三、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1、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
关键是怎么做?
15天一个周期做主题阅读,目前在做、想做的主题有:写作(包括讲故事)、阅读、改变/习惯、交易、理财等,还有单独作者的主题阅读:塔勒布(后续要继续补充);某本书的参考文献主题阅读。
读史或读名人传记,从历史和名人身上学习,包括毛泽东、曾国藩、王阳明;查理.芒格、瑞.达利欧;稻盛和夫等。
碎片化时间的速读:包括公众号文章、微信读书的书等。
写就是保持日更的节奏,没东西写了就梳理、反思、总结,也可以写某个点的应用。
2、阅读和写作的比例
重要参考:阅读(输入)投入和写作(输出)投入=3 : 7 。
另外有个说法:“看十写一”。这个可以按速读的来,毕竟,一本书读个两成(重要的部分一般也就2-3成,经典或精品不算),就挺好的了。
坚持写,写就得想,没东西了,就会反复想或读书。
特别是有时候有惰性,想着读书不用想那么多,就光顾着读书,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
3、阅读是基础,写作是促进
阅读是基础,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有东西写,更是为了思维能力的提升,知识体系的建立。
写作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这么一梳理阅读和写作,发现任重而道远,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成功的作家皆为读书家”。毕竟,成为一个大家,不是那么容易的。
耐着性子来,每天读书,每天保持写,多读多写多总结。
很多方法,书上都有,关键是总结,运用直至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