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叫我出去吃烧烤,庆生。当时我正在看第十期的《奇葩说》,辩题关于婚礼。这两者倒是有也蛮紧密的联系,都是为了满足人心里的一种仪式感。
仪式感当然很重要,它就像我们在任务清单里打下的一个对勾,标志着我们从上一行进入到下一行,从一个状态进阶为另一个状态。
不过说来奇怪,我们对生日的期待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减。我的上一个生日是支付宝提醒我要过的,我这位朋友的生日是他妈妈提醒他要过的,好像这件事对我们的重要性越来越低。这其实是因为,仪式对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最后那个“感”,是这件事情所代表的意义。
回忆儿时,生日对我们来说意味着长大,那时的我们对“成长”二字并无太大感知,对这个世界的规律所之甚少,故而凭借这一年一度的仪式增加心中的自豪感。随之青年,生日对我们来说又多了一重意味——重逢,儿时的挚友东奔西窜,而全日制在校又无暇聚会,只得借此小聚一场,忆当年勇,续当下情。
转而立年,生活霎时少了诸多限制,多了不少掌控,生日的意义被瓜分一空。若论重聚,微信视频聊天可以在每一天做到,若论成长,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可感可控的指标来定义判断。生日的仪式感于我可能还没有学完一个“得到APP”的经济学原理专栏大。
在写这段话的时候我就在想最近几年的生日,唯一有很深印象的一次,是我妈用烤箱自己(头一次)给我烤了一个大蛋糕(她本来还想自己打奶油,被我拒绝了),还因为原来的烤箱不够大新买了一个。我在想,可能到了这时,就不再是生日赋予了这一天意义,而是这一天本身的经历见闻赋予了生日意义。让我们记住这一天的,并不是因为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让我们记住这一个生日的,是这一天发生过的事。
所以不会再给生日强加什么仪式感,这一天不必一定要发生什么,不必一定要有意义。把仪式感,归还给生活中的任意时间。
现在,最好的生日大概便是挚友二三,酒肉三四,吹着风,打着嗝,一边闲聊,一边沉醉在空气中的烧烤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