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豆上市了,细皮嫩肉、水灵灵的惹人爱,毫不犹豫地入手,回家做山药鱼。
土豆,在大同叫山药蛋,是大同的特产之一,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土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不仅让人们度过了那个难捱的岁月,还在土豆的吃法上不断创新,并发扬光大。
土豆一直是大同人的最爱,“山药蛋宝中宝,顿顿饭离不了”。记得以前的老楼房,每家都有一个柴房,放煤炭、劈柴之类的杂物,柴房里都有一个菜窖,用来冬天储存大白菜、土豆。刚参加工作时,听说单位一位老师傅每年冬天都要买三四百斤土豆,可见对土豆的挚爱。
虽说土豆是舶来品,但几个世纪以来土豆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一直是NO.1,尖椒土豆丝被列为“国菜”。小时候在河北,土豆很少见,偶尔吃一次醋溜土豆丝,仿佛人间美味。一次,父亲带回几个土豆,按芽眼切成块状,重在院子里,然后耐心地期待着土豆丰收。发芽、出苗、长茎、开花,几个月的期待,却没有等来结果。来串门的叔叔看着一片绿油油的土豆秧,问:“你家种的是什么?马蹄莲吗?”
一方水土一方物种,土豆适合大同这种高寒地区,所谓“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植者,则以洋芋代饭”。谚语说得好:“五谷不收也无患,还有咱的二亩山药蛋”。
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进步,土豆种植难题早迎刃而解了。单位刚刚从大同搬迁天津时,许多同事还从大同买土豆带过来,也许不舍的是那片乡情吧。
说起土豆的吃法,即可煎、炒、烹、炸,又可烧、煮、炖、扒,烹调出几十种美味菜肴,但最为大同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做法。
山药鱼,把土豆蒸熟后,剥去皮,碾成土豆泥,拌上适量的莜面,和成面团,然后捏成小面团,把小面团揉成长条,用手压扁,成小鱼的形状,摆在蒸锅里,蒸熟,蘸着调料吃。
做山药鱼也是一个体力活,对于讲究的人家来说,不能有土豆颗粒,要反复揉,反复地搓,直到土豆与莜面融为一体。
山药鱼,最好的蘸料是羊肉臊子,再拌个辣椒萝卜丝。我们一般是做猪肉臊子。婆婆说,她们小时候山药鱼蘸着盐水吃。饭店里的蘸料通常也准备好几种,荤的、素的,随食客心意挑选。
如果把山药鱼里的莜面换成土豆淀粉,那就可以做大同人的另一道美食—玻璃饺子,玻璃饺子皮对温度要求高,难度系数大,需要经验的积累。窃以为玻璃饺子以羊肉胡萝卜馅最佳,几近透明的饺子皮,隐隐约约印出胡萝卜的红色,仅视觉的冲击力就能唤起食欲。
智慧出于民间,不仅仅局限在民间,土豆不止于寻常巷陌,也能登大雅之堂。在大同,不仅在一些小餐馆能吃到,在一些星级酒店也能品到,各具特色,无谓高低。土豆,不愧于欧美“第二面包”的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