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命三郎的困惑
身边有个男生朋友,现大二,阳光男孩,理工科,做事很能坚持,有强大的自律性。
还是马拉松爱好者,从大一开始参与英语晨读团,在两年内天天打卡从未中断过。
从大一开始参加口语训练营,口语发音现在特标准。
家人开学都是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他,他从来不会出现断粮的危机,总能把开销安排合理恰当,平稳度过一个学期,试问你在大学期间能做到这样吗?
本来就读专业兴趣不过,遂决定跨专业考研,每周都要去其他大学去蹭课,因为他要考的专业在本校没有。
不知道你如何评价这个男生,反正我是非常佩服的,作为95后的学生里面,这简直就是宝贝呀。
除了感受到他阳光乐观的性格,我更佩服他这种“拼命三郎”的坚韧不拔。
不过拼命三郎也有自己的烦恼,写作能力不强,站在台上做英文评估常常脱离标准,口语表达有语法错误,名词和形容词混用。
有时候他自己也纳闷,为何难以给其他小伙伴提出有深度的见解和反馈?
他都这么努力了,难道还不够吗?
2 你的方向可实现吗?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直接催生了信息泛滥,打开社交工具,每天的信息铺天盖地。
各种鸡汤、励志、套路满屏飞,貌似你学会了各种套路就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吗?
如果说马云写一本《建立阿里巴巴指南》,你照着这个指南做就可以建立另一个阿里巴巴?
别人写的套路真得都适合你吗?
前几天看到了一句话是“工具用到极致就是神器”,我在想这纯粹是瞎话,我爹的铁锹用了多年了,换了一把又一把,而且质量越来越差。
为何我会不喜欢这种感性的文章呢?因为他们常常以个人的经验假设作为普适性的理论和方法,丝毫不太顾及自己假设的可验证性和实现性,更不给自己的结论设定前提和条件。
从有开创性思维的人在人群分布比例上来讲,真得不高。不信你可以去认真看看有关人才评鉴、人才甄选的理论,还有什么心理测评和筛选,都是试图招募从长远来讲真得有潜质成为领导核心潜力股。
借用周国平《人与永恒》中的话讲,天才缺少机遇会成为庸才,而庸才无论如何也很难成为天才。
周在此处所指的天才指的是封疆大吏一样的人物,一个人就能建立一个行业、一个学科、甚至一个国家。
有的事只能天才去做,有的是只能是庸才去做。
不要轻易就相信别人的观点,不要轻易把别人的信仰当做自己的,太轻率的方向是不可靠的。
3 大师的忠告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彼得德鲁克的一篇《Managing oneself》对我触动很大。
一个享誉世界的管理学大师竟然也关注这种话题?这是我阅读此文此前的疑问。
不过既然能刊载于哈佛商业评论上,编辑肯定认为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作者在文首就提到:
It's up to you to carve out your place, to know when to change course, and to keep yourself engaged and productive during a work life that may span some 50 years. To do those things well, you'll need to cultivat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yourself-not only what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 are but also how you learn, how you work with others, what your valuse are ,and where you can mak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Because only when you operate from strengths can you achieve truce excellence.
-Peter F. Drucker "Managing oneself"
在文章后面的部分他分享如何确认自己的Strengths,那就是按照三五年为尺度罗列自己做过的很成功的事、很失败的事,从中去发现规律,从而梳理自己的优势。
如果你不擅长做这种梳理工作,何不找个擅长的帮你?
4 四类优势
我大体把一个人的优势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执行力和坚持力,俗话说“业精于勤”,“天道酬勤”,这是任何人能成事的当头炮,没有坚持就不会有能力的噌噌进步,也不会有啥积累,所有大咖都是很勤奋的。
第二类是:思维创新能力,现在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版权意识的增强都在强调新理念、新思维。不过不是所有的人读了几十本书就能开始创新性写作了,试问有几人能写高质量的长篇小说,有几人能开发一个超越现有操作系统的新系统?
第三类:人脉积累和开拓,关系和人脉是生存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基础,记得有个做销售的女生微信好友有3000人,看看我的300人,真不是一个级别的。人家姑娘有啥困难,N多人会帮,我只能孤家寡人自己解决了。
第四类:影响力,我更喜欢忽悠能力这个名词,记得上次俱乐部选举,美女小白本来没啥太高竞争力,现场演说直接抛出自己是多个学生组织的领导,人脉广泛,更是表达了对于竞选职位的殷切之情,当场就超越了其他两位竞选者。这个能力上我最喜欢的就是罗永浩了,那演讲段子跟连珠炮一样,不做老师太可惜了。
这四类主题的划分,参考了《优势识别器2.0》一书,积累几十万数据,经过几十年的考验的东西还是值得一读。
这本书里面所介绍不仅仅是优势,更是潜质,选择跟自己潜质匹配的方向成功率会更高,这也是我为何会舍弃理工路,投身码字的理论支撑。
回到开始的主题,拼命三郎在执行力上可以达满分,在思维创新方面可以得70分,所以才会呈现出那样一个表现。
人的能力和潜质是分类的,能力是潜质的形式表达,能力也是潜质的时间积累结果。
总结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的劣势,普通人的前途也会无限宽广。
-----------------------------------------
我决定今后做个不正经的人,分享一些不正经的观点,感受一点不正经的乐趣,如果你也想不正经,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