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回顾一下自己的收获。难得的休息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是要非常珍惜能够休息的时刻的。所以,我选择宅在家里、读书、思考、写东西,多年的探索总结,也许这种“静定”的方式才最适合安顿一个人的心。时不时上网,会看到在全国各个景区游玩的人们,大家摩肩接踵,略显拥挤。于是我在想,这样的行走会有那些收获可言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好理解的,毕竟大家平时都很忙,有一个长假可以放松放松,当然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都是一样的心理,所以人们自然会扎堆,景区自然会显得拥挤。不过,我想探究的问题是,这种“去其他地方看一看”的状态对于行走的人究竟会带来哪些收获呢?或者说为什么这么多的人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度过自己珍贵的假期时间呢?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渴望“改变”的,生活总会按其既定的轨道自然而然的运作下去。当然,“生活”是由我们每一个人创造的,没有这“每一个人”,也不会拥有所谓的“生活”。不过,一旦你投入到生活之中,你就会切实的发现,生活好像有着自己的“生命气息”,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完全不再受你的左右,可以自顾自的、悠然的以自己的运作规律流转下去。而在生活中的每个人,就会被这种“没着没落”的状态裹挟着,渴望一丝一毫的变化,当然是那种朝向未来的、向好的变化。而这也恰恰成为我们每天拼搏的一种动力。于是,一旦拥有机会,条件允许,我们便会飞奔出去,看一看那些我们没有见过的、没有体验过的、全新的事物。而这种“体验”会带给我们一种“改变”的感觉。
问题是,没过多长时间,我们又会回到过往的生活当中,一切照旧,然后陷入新的一轮循环。可以看一看,每年的各种假期都好像差不多。原因在哪里呢,其实,我们一切外在的“收获”都需要一些“转化”,把其变成我们内在的“滋养”,也许方能带来我们所渴望的“改变感”。可“转化”如何发生呢?我想,这就要把我们的目光改变一下方向,由向外在的探索调转为向内在的观察了。
历史上有无数的心理学大师把自己一生的时间献给了为人类心灵设定结构的伟大事业当中,比如弗洛伊德,比如荣格等等。他们共同的成就便是发现,我们作为这个地球上唯一拥有“意识”的生命存在总会把自己高度精致的思维系统分出若干部分来,最有趣的是有些部分我们自己还察觉不到。也因此我们有太多的记忆、过往、故事、情感、情绪被我们自己隐藏了起来,心理学把放置这些信息的地方称呼为“无意识”或者“潜意识”。我们要时不时的回过头来,去看一看这些被我们的意识“金屋藏娇”了的“故事群”们。让我们少一些思考,多一些感悟;少一些评判,多一些体会;少一些理性,多一些心灵。总之,适当的时候,静一静、停一停、从繁忙吵闹的所谓现实之中“封闭”自己片刻,在让“有什么用”的小念头躲远一些。然后,我们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许会有新的收获。这个时刻,如果你爬上一座山,走过一座城,在叹为观止的感叹中也许能生发出,许久许久之前自己似乎体验过的“觉知”来。味道似乎会不一样、感悟似乎会不一样、心境似乎会不一样。总之,这些外在的事物一定不会轻易的消失在假期之后的生活中。
好像玄学,回到现实中来。其实“改变”的根本还在于面对以及解决问题。我们走一走、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之中总总见闻、经历、思考,归根结底还在于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关键是这些“体验”、“转化”真的能让我们在面对现实困境的时刻有所助力吗?我们来看一下,其实所谓的各种“问题”都是无法予以解决的。因为问题乃是角色的升级困境,即问题是角色的问题,也就是说一切你所解决不了的事情都是你所扮演的角色在达到自己能力天花板后的副作用。因此问题从来无需解决,问题需要的是超越。而超越来源于你对自我角色的突破,“换”一个新的角色,原有角色的问题自然就消失了。而超越一定来源于这种对外在宏大事物的内化,而宏大事物之所以能够被内化,一定来源于你的心灵与这种宏大背后的情感的链接,即超越一定起源于转化。
总之,假期已经消耗殆尽。期望所有走过的路都化成内在力量,所有的力量都能助力我们更好的生活。让我们能够一路体验、转化、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