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四讲“职业化”的概念之后,有人可能会问:到底什么是职业化?如果微信礼仪是职业化,邮件礼仪是职业化,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是职业化,分辨事实和观点是职业化,看上去好像“好的东西”都是职业化,那什么不是职业化?
概念:职业化
这是非常好的问题。关于职业化(英文叫“Professionalism”),我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解释:职业化,就是商业世界的教养。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教养。
大雨刚停,马路上很多积水,一位司机开车从你后方驶来,你赶快往人行横道里面躲。这时,他踩刹车减速,缓缓经过你的身边,没有溅起一滴脏水,直到开出很远之后,才重新加速。这就是教养,一种对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得失之间,分寸的拿捏。
他接着把车往前开,到了一个开阔的三叉路口。路口有一个“暂停(STOP)”标志,但明显四向无车。他没有减速直接转弯,而是按照标志要求,完全把车停住,做了一个实际很没必要的左看、右看的动作,再重新启动汽车,右转前行。这就是教养,一种在既定规则之下,对自己的克制。
教养的本质,就是对外的分寸感,和对内的克制力。排队买票,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自动扶梯靠右站等等,都是源自于这种分寸感,和克制力。因为你尊重别人,所以别人也会尊重你、信任你,长远来看,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最终获得更大的个人成功。
在商业世界也是一样。
我们每天要与很多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竞争对手打交道。如果你能足够尊重别人,在商业世界中表现出高超的教养,也就是职业化素养,你的合作伙伴会尊重你,信任你,你的竞争对手也会觉得,你是一个值得敬重的对手,从而不断降低信任成本,积累越来越多的影响力和势能,最终获得更大的商业成功。
所以,用“商业世界中的教养”,尊重别人用微信的方式,尊重别人看邮件的习惯,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尊重别人的观点,从而反过来赢得别人的尊重,降低你与整个世界的“信任成本”,就是所谓的“职业化”。
运用:请注意“不是”职业化的行为
讲了四天哪些“是”职业化的行为之后,今天我想与大家聊一聊,哪些“不是”职业化的行为,在商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避免你在不经意间,损失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第一、失信。
有些人很喜欢说“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没问题,哥明天就给你搞定”。可是,第二天酒醒之后,自己说过什么,全忘了。完全不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或者超出自己能力过分承诺(Over-Commitment),都是职业化的大忌。
这样行为成性的人,基本可以退出商业界了。这样行为泛滥的地方,基本已经脱离商业社会了。
第二、迟到。
“我不就是迟到了15分钟吗,我保证,不耽误你后面的事,还是按照原定时间,准时结束。”
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你把和别人约的1小时,当成了自己的财富,然后大手一挥,这15分钟我不在乎,没了就没了。你要记住,这15分钟不是你的,如果45分钟真的可以聊完,那省下来的15分钟,对方一定有比等你更重要的事情可做。
千万不能迟到。如果真的迟到了,一定要非常诚恳地道歉,并且补偿对方。
第三、劝酒。
“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这是中国商业界的一道奇观,让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这个逻辑在哪里?你喜欢喝,你就喝;我不喜欢喝,我就不喝。“我不喝就是看不起你”,这个逻辑到底在哪里啊?
劝酒,究其根源,是一种“服从性测试”。劝酒、服毒、投名状,都是在商业文明还不健全的时候,建立信任的手段。把这一瓶喝下去,我就把订单给你;把这颗毒药吃下去,完成任务后,再给你解药;去杀个人,带着人头上梁山,我们就是兄弟 …… 是一个道理。
试着把喝酒,仅仅当成自己的爱好吧。
第四、打扰。
“刘润老师,我是个创业者,有个项目想听听你的意见。”这条消息,淹没在陌生留言中。他继续留言“刘润老师,你能回复一下吗?”没回。“刘润老师,你的意见对我很有价值。”没回。“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刘润老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计划、任务、优先级,甚至自己的困惑。如果别人正好有空帮到你,你可以选择感激。但如果别人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能帮你,也不要觉得这个世界伤害了你。
小结:认识职业化
职业化的本质:是通过尊重别人,从而赢得尊重,降低信任成本。职业化,是商业世界的教养,来自对外的分寸感,和对内的克制力。
我今天与大家分享了四个“非职业化”的案例:失信、迟到、劝酒、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