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七十五周年,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我的家乡是德惠市向北三十里地的边岗乡丹城村,我是最大的八零后,我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村子里全是低矮的毛草房,土院墙,木头门,木头窗,一进屋里是厨房,一边是锅台,一边还放个大鸡笼子,然后是外屋、里屋,屋地就是踩实旳土地。我记得小时候躺在里屋的炕上,还能看见小燕子在屋檀子上做窝,因为里屋没有天棚,直接就是屋顶。那时的冬天真冷啊,屋墙也是不严实,早晨起来棉袄棉裤里面冰凉冰凉的,脸盆里的水都冻上冰了。
村子里都是土路,一下雨我们就光脚去上学,穿鞋也让泥给淹没了,头上顶块小塑料布,哪有什么伞呢。上中学还好点能穿上雨靴了,晴天道好骑自行车,下雨天就走泥路,一走一个半小时才到学校。最可气的是出门天好好的,骑到一半下雨了,道路开始泥泞不堪,我们的自行车呀推一步走一步,我们一人拿一根小棍抠泥,脸上不知道是泪水还是雨水。
吃的呢,夏天还好点有园子,但是北方的夏天也得到阴历六月份才能吃上青菜。漫长的冬春两季人们就是土豆、白菜、酸菜老三样,有的人家储存不好还吃不上菜。主食就是苞米面饼子和大碴粥,那时吃一顿大米饭就跟过年一样,记得我七岁那年为了吃一顿大米饭,去河东二姨家差一点被水冲走。穿的也很简单,孩子穿大人改小的衣服,小孩捡哥、姐的衣服,只要不冷就行了。我二十岁之前很少买衣报,不记得母亲领我去过商场,就是对付,捡别人的穿,也借过衣服穿。那时的我们对穿的也没什么要求,因为家家条件都差不多,个别好点的过年能做套新衣服穿。我过年也穿不上新衣服,不是因为穷,是因为母亲节俭。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学手艺打工,挣来了钱,家乡大变样,我的生活也大变样。现在开车回娘家,步入眼帘的是笔直宽阔的柏油路,路两旁是高大的白杨树。路过村庄时,全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通红的院墙,院子里都铺上了红砖,抹上了水泥。乡亲们再也不怕下雨了,因为村村通柏油路,什么天都能出门了。我的家乡丹城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茶余饭后,人们会来到文化大院看书、下棋、扭秧歌,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饭桌上再也不是老三样了,鸡、鸭、鱼肉、青菜、海鲜,人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大米饭也不是奢侈的享受了,它现在是餐桌上的主食。村里的小媳妇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烫着时髦的卷发,来市里卖服装、做服务员……靠着自己的劳动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德惠这个小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平房都变成了楼房,二十年前的臭水沟也没影了,城市建设越来越先进,道路两旁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早上我去买菜的路上还能看到燕子窝,里面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歌颂着新时代的美好。我也由丹城村搬到了县城里,屋里全新的家用电器,出门就是住邦城市广场。那里的衣服、食品琳琅满目,我一个小时候从来不买衣服的人,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买几件,美美的打扮自己。人到中年,我还考了驾驶证,我要自己开车去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这是小时候做梦都不敢想的,现在我每天都会在梦中笑醒。我是一个从小村里走出来的姑娘,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及国家的好政策,已经蜕变成一名人民教师,嘴角总有掩饰不住的喜悦。参加工作二十四年了,教师福利待遇的提高,让广大普通的职工都过上了好生活。
建国七十五周年,人们再也不用受贫穷的困扰了,人们变得文明、富裕起来。仅仅几十年,我的家乡就变化这么大,走在大街上,让我不知不觉地哼起一首老歌:我的家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