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7,高考的第一天。在朋友圈、空间以及微博不断被高考刷屏的时候,我也想写点什么,不是为了纪念。
在崂山待了几个月,让我忘记了城阳现在该有的炎热,更忘了属于临沂六月份的燥热。但我还记得三年前六月七号之前的一个星期热的要死,热到学校老师让同桌把桌子分开,以增加空气流动;我还记得高考前一个星期来了大姨妈,整个人昏昏沉沉;我还记得高考前一个星期班主任管的没那么严,我还请假回家玩了一天。
记得高考那两天的天气,我的考场座位,同学们晚自习在教室的打闹,班主任答应给我们看的哆啦A梦以及8号早上离开教室时超哥放的《祝你一路顺风》。
我都记得,但我有时候不敢去想,想到这些就能想到我的遗憾。
有人说,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这句话本身就有它的迷人之处,你最终去的地方,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你可能会遇到你这一生最喜欢的人、最好的朋友、最想去做的事情,在结束了12年的学习重压之后找到你的兴趣所在,独立的过完不一样的四年。
然而,我虽喜欢这个阴差阳错,却更想当年如愿以偿。
从小到大,起码在学习上,马马虎虎算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我总能听到别的家长说“你看那谁谁家的孩子,考试就满分”,那时候的我听到这些都会骄傲的抬起头。后来顺利考上想去的初中,但是越伴着这种夸奖的长大,我便越开始飘着,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是中考,后来是高考。
高一我也曾物理生物差点不及格,老师跟我爸说你孩子的理科有点弱。可我非不信,于是分科前把我的理科拉到比文科考更多的分,然后毅然决然谁也没商量的选了理。然而理综基础不扎实的我,到了高三全部复习起来的时候就开始感到吃力,凭着语数英使劲拉分竟也能保持班级前几年级几十名左右。
我以为“付出就能得到回报”就是真理,乐观地定下我的目标,一点一点的捡起以前错过的知识。我也想像《垫底辣妹》中的沙耶加那样完成逆袭,但事实证明,一年繁重的学习且只知道跟着老师走的我并没有补足我的弱势,哪怕语数英再厉害也还是勉勉强强过一本线。
于是报志愿时我又让所有人不理解的选了纯二本,还学了农。
大学里我向别人解释过好多次为什么我不去一本学校,说过好多次为什么我要学烟草,我就这样坚定的走我的路走了三年。
其实在大学里真的是阴差阳错遇到很多我很庆幸的人和事。庆幸我遇到的小伙伴带我去做我喜欢的跳舞,庆幸我去的部门让我发现我还有点拍照的天赋,庆幸班级氛围让我一直往上游而不是混日子,庆幸图书馆让我想起我曾经还是个喜欢历史想要做考古学家的人,庆幸能真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都是生命里的浓墨重彩;我遇到的每一件事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使我学到更多、会的更多。
然而,十八岁以后,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老师的话学自己的习就可以,你会发现身边一些人开始了指数增长。谁谁谁参加了什么比赛获得市级奖、省级奖甚至国家奖,谁谁谁在学生会风生水起,谁谁谁专业第一,这些都不再是别人推着你往前走的结果,而是一个选择一条路。
我也有很多后悔的事情,后悔图安逸,什么也不去参加,什么也不去争取,后悔“认死理”,一条路走到黑,其他专业的东西碰都不碰,不去找可能性,不去求发展。但到了大三我又觉得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去做。
当我接触专业课,当我实习之后,我才开始想这真的是我想去做的事吗?当我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才开始想当初为什么不能再努力点,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然后更高的平台会不会带给我不一样的事情?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一个平台、一个圈子就能决定你的走向,决定你到底是用了多大的力。
不过,话虽这样说,高考却不能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做什么、做成什么样还是得靠自己。我不后悔当初选入这个学校,我只后悔自己的固执将自己局限于一个圈子。我更想如愿以偿是因为我想看到一个更努力的自己,看到一个能完成自己目标的自己,而不是一个完不成下一个还完不成,得过且过的我。
六月过后,任何事都不是定数,哪怕再四年过后,一切依然不是定数。我现在还记得大概六七年前我叔叔告诉我的“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句话却也永远记得。若干年后,大家什么样都是未知。所以,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不论是高考后你选到喜欢的专业,还是后来你找到更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