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相册规划的需求里挑个例子做演示:
现在手机拍照后的照片有“静态照片”与“动态照片”两个模式,“动态照片”可以理解为是一组多张图片的集合。App自带编辑功能对这两类照片修改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T企业的产品经理,在需求拆分时只列了两个需求,分别是“静态照片编辑功能”和“动态照片编辑功能”。对“静态照片编辑功能”进行细化时,再详细列举并解释其具体能力:滤镜、调节、修剪;对“动态照片编辑功能”进行细化时,滤镜、调节、修剪能力同静态图片编辑的需求一致,再添加“路人移除”的AI计算能力,还可以将动态图片导出为GIF、视频格式。
然而在与研发人员沟通需求的时候,研发人员对这两个需求的理解或许是这样的:
1. “静态照片”和“动态照片”的编辑功能都有一些基本的一致的能力,比如滤镜、调节、修剪。但它们的区别在于,静态照片是对一张照片进行处理,动态照片是以用户对封面照片的编辑结果批量对一组照片进行编辑,可能直接采取对图片遮罩进行处理的方式;
2. 路人移除是通过AI对一组相似图片进行识别,对其中移动的非主体目标进行消除,而单张图片则无法进行处理;
3. 导出GIF和视频,是将一组图片合并进行编译,转为GIF和视频格式。
于是,从研发人员的视角,需求应该被拆成
1. 相似组图批量遮罩编辑(含单张照片):“滤镜遮罩”、“调节遮罩”、“修剪遮罩”;
2. 相似组图导出:“导出为GIF”、“导出为视频”;
3. 相似组图AI识别:“识别移动路人”、“擦除路人”...
让我们假设,如果未来产品经理想设计一个新功能,就是允许用户对相册里自由选择的一组照片,而不仅是动态照片提供“路人移除”、“导出为GIF”、“导出为视频”的功能。
那么这时研发人员对之前需求的理解就面临被颠覆的可能性,比如上述需求都是基于相似图片进行技术分析,而增加这个需求后,需要将“相似组图”这个定量移除,需求变成
1. 对选择的图片进行批量遮罩编辑(包含动态图片内的组图):“设定最配适遮罩大小”、“滤镜遮罩”、“调节遮罩”、“修剪遮罩”;
2. 对选择的图片进行导出:“设定最配适遮罩大小”、“导出为GIF”、“导出为视频”;
3. 相似组图AI识别:“识别图片相似度”、“图片格式错误提示”、“识别移动路人”、“擦除路人”...
4. 对选择的图片设定遮罩:“最大图片适应”、“最小图片适应”...
由上面的需求案例演示可以看出,产品经理对需求进行讲解、验收时,其内容是否“匹配研发人员方案交付的颗粒度”、“提供了长期规划的方向”、“可以从用户/业务场景出发进行理解和推导”,都会极大得影响研发人员对需求理解的差异性和认知复杂程度。
对需求交付件的要求和评审,也是提升研发团队工程能力的快速启动方式。
企业的工程能力,是由团队整体里每个角色、每个环节共同保证的;使用方法论、实践统一语言并提高团队成员能力,用交付件、工具来度量、牵引团队改进并提高交付成果质量,都是提升团队工程必不可少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