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简书上写文的频率下降了。每天一篇文章的写作只坚持了两周就有要放弃的趋势,表面的借口是因为工作多了、出差了……其实,我感觉就是因为越来越对简书不满了。
不满意就走呗,牢骚有意思么?——这可不是我的风格,我可是在入职第一天就对公司特别不满意,却一直忍着坚持工作四年直到升职获奖出国的我啊。“不满意就走”在我这里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按照我的个性和策略,需要找到原因、观察机遇、制定对策、评估损失和回报,一切完成之后,再按兵不动像以前一样工作一段时间沉淀一下,最后再做出决定。也许这跟我是理工专业和工程师出身有关——我不太相信文科生(比如我老婆)经常宣扬的“机遇转瞬即逝”论——因为搞技术的往往需求量很大,只要有工作年限和技术在身,是不太需要为了某一个工作机会而乱了阵脚的。
这种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造就了我的这种生存策略。不光是对于工作这种大事,就连要不要在简书继续呆下去,我也下意识开始了类似的思考。
当初是什么吸引我来到简书的?为什么我这么短时间又觉得它很烂?
当初是从同学那里看到了简书的转载,文章不错,而且之前在知乎上面听说过这个写作型的博客,体验了一下写作环境,很简洁很实用,我很喜欢。再加上今年初,我一直想找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写写东西,都说写作使人严谨,也锻炼一下严谨的思路和对某种事物的坚持。如果能有幸攒够书稿出本书,或者在这里从零开始结交一些小伙伴,那就真真算是人生之大幸了。
一开始,我就是把简书当做网络笔记本。写了几天,发现没什么人阅读啊,估计是我的写作风格或者话题不太符合这里的读者。要不然,怎么也不至于只有二三十的阅读啊。刚开始只是想记录的心情已经膨胀了,我想要读者,我想要回馈,我需要讨论。所以,我开始看首页的热门文章,企图从受欢迎的文章入手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
看完才觉得,我好像入错地方了。
对于文章本身,我不做任何评价,还不错的文章有,少;我读不下去的居多:如何学好某某某的教程,快速这样快速那样的"干货",甚至还有各种“告诉你我多牛”的成功论。对于所谓的成功,我想插一句,看完我不敢妄断作者本人,至少文章看起来多少有点幼稚,怎么说呢,就像是染着蓝头发穿着破洞皮裤的那些非主流歌星——也许追求的就是这个范儿,也许很多人追捧很多人喜欢,但是真的不太合我的胃口,而且被这种作品充斥的平台会让人有些失望。
我要不要找一个稍微有深度一点的地方溜达溜达?等等,这个感觉怎么那么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我之前对微信朋友圈的心情吗?但是我最终离开朋友圈了吗?没有,不用微信停用朋友圈应该不会超过5%的人能做到。最近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兄弟姐妹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天聊天,抢红包(他们这么玩,让我对抢红包也改观了很多),看他们天涯比邻老有所乐,我真的由衷地开心。但是这不影响我屏蔽了养生党的我妈的朋友圈,同时被屏蔽的还有各种天天晒的大牛微商,还有无法理解地热衷于男默女泪我的婆婆不是人看了能影响一生的那些故事的人。所以我的朋友圈很清静,志同为朋,道合为友,这样的圈子才叫朋友圈。
在知乎上看到对简书这样的评价:
严格地说,有三个简书。第一个简书叫“找回文字的力量”。第二个简书叫“分享我们的故事”。第三个简书叫“我是loser我SB还不知道自己SB所以我是人生导师”。
答主还说了一大堆资本什么的高深莫测的东西,原谅一个理工科跟自然科学打交道的我难以理解资本运营的深水,但是我还是大体看明白了。想赚钱就得有人气,曲高和寡没人气,必须得加点凤凰传奇才行,再不济马路歌手也行,广场舞也行。
其实凤凰传奇我也挺喜欢的,最怕的是有些马路歌手——唱得贼难听还觉得自己是在追求梦想。根据那位答主所言,我觉得简书现在应该是大量马路歌手\广场舞爱好者涌入的时期,而且很有可能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是这种状况。这样就好理解多了,也好接受多了。
而真正给我希望的,就是第一个简书和第二个简书——他们存在在简书这个大社区里面,需要自己去寻找去挖掘甚至是去创造。
我觉得简书烂,原来是我用错了打开方式。
我会在茫茫无际的第三个简书中,寻找第一和第二个简书,关注他们成为他们。这样看来,第三个简书的存在也很有意义呢,给了我一种发掘的乐趣。就像是一回眸之前的千般寻觅,让那些珍贵的显得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