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这本书最后他们把电缆铺设成功的那一章的时候,眼角已经湿润了。
这本书的书名乍看之下,很容易理解为是跟投资理财相关的,其实不然,这本书讲述的是跨越大西洋第一条电缆的商业传奇,可以说是一段历史。
但是这段历史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主人公塞勒斯·菲尔德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力,绝非是普通人所能承受和理解的。我想,他的成功除了他天生具备的商人本质外,还有一种强大的、改变人类历史的信念在驱动着他。
挣钱对菲尔德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业,绝非仅仅赚钱那么简单。
菲尔德用了9年的时间,从1857到1866年经过5次敷设电缆的尝试,最终铺成了当时人类历史上最长、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条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促成了欧洲大陆和新大陆的连接。
在9年的时间里,他结集了美英两国的多名精英和投资者,花费了巨大的金钱和精力,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失败,最终实现那个他都怀疑过是幻想的梦想。
想想在19世纪中期,电报行业正蓬勃发展,但是大多限制陆地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成功运营的海底电缆,即使后来敷设成的海底电缆也非常短,所以敷设一条跨越大西洋2500英里长的海底电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菲尔德却拥有这样天方夜谭的梦想,他征求了当时一些专家的意见,确认其可行性,筹集资金,制作电缆,设计敷设方案,于1957年开始了第一次大西洋海底电缆的敷设。
但是仓促开工是整个工程的最大错误,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各电机工程和理论专家各执己见,由于时间紧迫,实验无法进行,这是菲尔德在大西洋电缆工程上的最大失误。
第一次电缆的敷设大概不到400英里的时候,电缆就被海水冲走了,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松缆机器设计制作过于仓促,未考虑大西洋电缆的极大重量,并且容易受到人为失误的影响。另外,轮船行驶演练、电缆敷设技术、船员培训等工作都需要加强。
虽然公众舆论对第一次的失败冷嘲热讽,但是菲尔德仍然比较乐观,他前往英国又筹集了额外的资金。并邀请“尼亚加拉”号(敷设电缆的美国军舰)的工程指挥官埃弗雷特帮助改进机器。
埃弗雷特的设计精妙绝伦,新的制动装置能够根据环境来设定最大制动压力,仿若“拥有人类的智慧”,此后敷设电缆的轮船松缆器都沿用了他的这一设计。
威廉·汤姆森(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把爱因斯坦一半智慧和爱迪生一半天才成功结合于一身的人)是这项工程的另一位核心人物,他为了提高接受装置的敏感度,设计出了镜面检流计,而这种装置自此之后成为海底电报系统的基本装置。
第二年他们开始了第二次探险之旅,这次他们改变了敷设方案。
由于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船只能运载2500吨的海底电缆航行2500英里,故需要雇两艘船在某个地点接合电缆,担当这项任务的分别是英国皇家军舰“阿伽门农”号和美国军舰“尼亚加拉”,“阿伽门农”号更加老式和笨重,在航行质量上远远不如新式的“尼亚加拉”号。
第一次敷设电缆时两艘船是从爱尔兰一端出发的,准备在中途完成结合。第二次则是在海中间位置结合电缆,然后两艘船同时敷设,一艘驶往爱尔兰,一艘驶向纽芬兰。
在第二次的敷设过程中,两艘船在驶向海中间集合点时,遇到了北大西洋历史上最猛烈的暴风雪,重负不堪的“阿伽门农”饱受摧残,在那摇来摇去的四五十英里的航程中,整艘船都陷入了令人绝望的混乱状态,最后“阿伽门农”号几乎是接近着它所能忍受的极限支撑到暴风雪的停止。
而体积更大、设计更精良的“尼亚加拉”号损失则要小得多,但是最终他们花了16天的时间才到达集合点,而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他们只用花费1天的时间。
两艘船终于开始向两端敷设电缆,但是麻烦却不断,比如结合时就发现电缆断了一截,接着两艘船各自敷设了40英里时,发现信号不通,电缆在海底发生了断裂,于是两艘船又重新回到集合点开始又一次分开敷设,但是这次“阿伽门农”号上的电缆又一次滑落下去,接头在船尾消失了……
这一次的失败是由于甲板线圈的最下层部分因为直接放在甲板上,被暴风雪损坏了,损坏的部分放出时,断裂发生了。
菲尔德虽然非常沮丧,但是并没有灰心,他觉得计划本身没有什么根本的错误,他决定劝说董事会再支持他一次。
这次的失败让董事会的很多成员都选择了退出,觉得这项工程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菲尔德却像一个推销员一样极力劝说他们,因为即使上一次损失了300英里的电缆,剩下的也足够再进行一次尝试。
董事会终于被说服,第三次敷设开始,两艘伤痕累累、到处都是故障的船又开始了它们的航行,同样的,在这次航行中,也是麻烦不断,如突然发现电缆损坏,需要立即割去重新铰接;以及突然中断的信号,后来发现是电池的原因;还有偏离航线时,需用其他的船来引路等等。
当读者都觉得心力交瘁的时候,这次他们终于成功了,成功的狂喜感染着所有人,他们都在为大西洋电缆而激动,简直是举世欢腾。
维多利亚女王发来的第一条电文,更是让公众爆发出高涨的热情。可惜好景不长,实际上维多利亚女王仅99个词的电报用了16个半小时才发送过来,这说明电报电缆根本没有正常运作,在此之后,电缆信号越来越微弱,几乎难以理解,直至信号最终断了……
公众的欢庆迅速转变成嘲讽,甚至有报纸宣称整个事件只是一个一个骗局,菲尔德的很多老朋友和伙伴都对他退避三舍,但是菲尔德仍然对支持他的人们说,我们还要继续下去。
海底电缆敷设的严重失败导致人们强烈要求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专门用于调查及经验总结。
在调查报告上总结出的几点教训基本如下:第一,电子测试没有系统的标准,表述不够精确。第二,要在实施海底敷设之前就对电缆做整体的测试。
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被严格定义后的瓦特、伏特、欧姆和安培等单位开始使用,引入了标准的电子测试系统。
另外,人们也发明了一套模拟海底水压环境的测试系统。
最后,听证会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之前做了足够多的调查,那么海底电缆的失败是可以避免的。
最关键的是,布鲁内尔所建造的超级巨轮“大东方”号,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将在海底电缆的敷设中功不可没。
(说到布鲁内尔,一位拥有广泛才能的天才工程师,他是在这本书除了菲尔德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一想到他我就不免惊叹和惋惜,以后再来谈他。)
在美国南北战争的阴影下,菲尔德又重新踏上了四处奔走游说的征程,他努力公关,以求得投资者的援助,但是政府给予的帮助非常有限,而公众对菲尔德的行为仅仅给予赞美,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菲尔德的经济情况已朝不保夕,但转机还是渐渐到来,如电报公司的融合、找到新的投资者、电缆生产公司的投资以及“大东方”号的加入,都为工程的重新启动带来了希望。
在1858年失败的漫长6年之后,公司的资金终于又到位了,新的电缆也被制造出来,随着电缆技术的发展,新电缆将比旧电缆更重、更结实、更优质,不管是在质地上、绝缘性、柔韧性都得到了大大改进。
最终,“大东方”号在1965的7月15载着新的电缆踏上了它的征程,这是第四次的尝试。
在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中,一切都似乎很顺利,但是在这次的敷设过程中,他们两次发现电缆因为一股小铁丝刺在电缆核心,造成了电流外泄,信号不正常,他们两次都费力地寻找破损位置,将其切割、重新结合……
当“大东方”号离目的地不到600英里的时候,又一次破损发生了,而与之前两次的情况完全一模一样,原来这片铁丝是由易碎的碳钢外壳断裂产生。
当人们再一次进行接割的时候,电缆突然滑落了……就像希望被埋葬一样落入了可怕的深海里。
但是他们还是决定用钩锚把电缆钩出海面,即使“这就像阿尔卑斯山的一个猎人站在白朗峰峰顶,向沙莫尼山谷抛下一根钓线。谁能够为人类的勇气划定界限呢?”
他们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把钩子放到海底,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探测设备及打捞工具的影响,他们并不能把电缆成功拉上来,他们尝试了四次,均告失败。
菲尔德以为自己又将成为众人的笑柄,但是这一次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人们都对菲尔德的这项工程充满了信心,因为大家都看了技术的成熟,和近在咫尺的成功。
于是董事会筹集新的资金变得更加容易,新的电缆又一次得到了改进——延展性更好,不易断裂,防锈防腐蚀的技术也得到提升,再也不用担心铁丝的碎片黏到电缆上。
松缆器也得到改进,除了放缆,还可以收缆,另外还在“大东方”上配备了足够的绳子把电缆从海床上拖出来。
设计精密的检测电缆绝缘性的设备也被发明出来,它能够检测细小的错误,立即发现问题。(而在原来,出现纰漏要等上半小时才能被发现。)
“大东方”号也为了配合工作得到了诸多改进,如清洗那附着于船底重达几吨的海洋生物。
总而言之,这次大家都做好了能想到的万全的准备。
1866年7月,第五次征程拉开帷幕,在航行的过程中,他们经过了1858年“尼亚加拉”号和“阿伽门农”号曾两次结合的地方,他们通过了1865年电缆断裂的地方,一切都非常顺利,直至他们抵达目的地。
电缆就这样敷设成功了。
然后,他们又去寻找1865年丢失的那条电缆,经过了13次的尝试,他们终于把那条电缆拉了上来,进行测试后发现,经过一年的沉寂,信号仍然完全正常。
而对于菲尔德而言,他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我离开了房间,去了船舱,锁上了门;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泪水,像个孩子一样哭泣……
整个传奇到此也就基本结束了,菲尔德的大名享誉全球,从他的故事中,我几乎很难想象是什么能支撑他一步一步走下去的。
凭着“天方夜谭”式的设想、敏锐的投资眼光、强烈的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们成功地进行了一场疯狂的投资,完成了19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人类历史从此改写。
后记:我对整本书做了一个梗概和梳理,目的是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整个工程的发展过程。做了一遍梳理之后,将比我第一遍阅读时对整本书有更深的理解,特别是一些细节。如果说看了第一遍后,我的大脑里除了对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些印象外,其他的几乎是一片空白,但这一遍之后,我几乎就能知道整个脉络及其重要细节,甚至能够复述一遍。
因为第二篇写笔记的阅读,是一种主动阅读,你会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在这本书所描述的整个事件中,有哪些关键人物,他们都做了什么,每一次的电缆敷设是如何进行,又是如何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之后又是如何改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工程最终又是如何成功的……
第二遍的阅读,将会让你思考更多,从而思路更为清晰,理解更为全面。
当然,读书笔记不同于读后感,这本书是一本我相当喜欢的书,读后感我也会写,这样才算一个比较完整的阅读输出吧!
2015.5.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