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的贺岁档电影,虽然并没抱很大期望,但实在没有想到远比预期的“精彩”(cha jin)。
《捉妖记2》剧情设置前后矛盾,人物设定到最后实在只能说“呵呵”,全程的看点最后只记住了不断卖萌的胡巴,不得不说,就连梁朝伟也救不了这电影。
《西游记女儿国》简直无力吐槽,光是造型已经我对童年女神的印象面目全非,更不要提其内涵。
真的不是走错片场了吗?亲~
《唐人街探案2》相较而言还是很不错滴,但比起他的上一部也明显欠缺了对于“人”的塑造,并且趋向“旅游风”。
对于它的续作,也是十分堪忧啊。
虽说贺岁档的电影大多数人都看中气氛,觉得“可以”也就行了,但如果这就是我们对于此的期待,那国产电影也就可能止步于此,而没有实打实的进步。
在这里,只想奉劝那些没有内核,只靠明星效应和所谓的大制作吸睛追求票房的影视人,你们迟早会被观众厌倦、遭到市场淘汰。
观众的要求很简单,别把我们当傻子,多拍些能真正引起共鸣,发人深省的好电影就行,至少把你几亿的特效拿出来啊。
在看了这么多快餐电影后,想起不久前看的一部电影《超脱》。
影片的主人公亨利·巴赫特是一个有着与学生进行某种情感交流天赋的老师,但是他为了隐藏这种天赋,避免和学生或者是自己的同事产生什么"情感交流",选择了做一名代课老师,在每个学校都只呆很短的时间。
故事发生在不久之后,他被委派到了一间落魄、没有管理者的公立学校接受一份新工作。在这里,他的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
这里的学生目中无人,教学工作极难开展。他们公然挑衅、咒骂和威胁老师,肆无忌惮的嘲笑同学甚至不顾校规,穿衣裸露。
难教程度不亚于攀登珠穆朗玛。
正因如此,亨利的才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第一天就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尊重,并且成为班上被排挤的肥胖萝莉梅丽迪斯的迷恋对象和精神寄托。
紧接着女老师麦迪逊的友善示好,在街上偶遇的雏妓艾瑞卡对他的“死缠烂打”,让他渐渐走出了游魂状态。
他收留孤独无依艾瑞卡,他的关怀与温柔使她走上正途,俩人也在朝夕相处中暗生情愫。
通过艾瑞卡,逐渐明了片中的暗线即亨利之所以不愿与人过多接触的原因是幼年时的家庭阴影——母亲酗酒,嗑药,从闪回的片段中隐喻出母亲遭受过外公的性侵。
最后,不被父母理解,不断受到排挤,寻求亨利帮助却被他人误解的梅丽迪斯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痛苦的一生,也正是梅丽迪斯的死让亨利解开了心结,得到了解脱。
《超脱》传达出社会现实和当代教育相互冲突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片中的老师面对放弃大学申请,自甘堕落的学生,使尽浑身解数希望学生能走上正轨,但学生一句句的“不在乎”与一脸的无所谓,令她忍无可忍。
“不在乎谁不会啊,要有多大的勇气去在乎,而你们都没有那样的勇气。”
同样的,面对无理取闹的家长,放纵甚至不管孩子,出了事情一味地埋怨学校和老师,却从不在自己的身上寻找问题,试问,这样的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作为受教育的学生,当他们自己已经自暴自弃,毫不上进,甚至放任自我的时候,当他们的父母不管不顾,蛮横无理的时候,再有心的老师,面对如此的学生,如此的家长,只剩下痛哭和孺子不可教的绝望,而这就是现实。
在极尽功利的社会,有权有势的人往往不愿意太多的人与他们同抢资源,而受教权,就是一大争夺资源,如此浅显的道理,大部分底层社会人在生活的压力下已经无意识的自愿放弃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
对于教师本身,同样是人,片中校长面临婚姻危机和被董事会解雇的压力,老师面对家庭的冷暴力与在校学生的无视,也是筋疲力尽,他们都试图改变现状,然而现实的世界就是残酷的,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成果,并不是做出了改变就会影响结局。
男主只是作为旁观者,并不是救世主,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角光环,不会因为他的解脱而换来所有人的救赎。
电影的结尾亨利在教室前用爱坡伦的诗《厄舍府的倒塌》和如同废墟的教室反映了现世的凄凉,也为影片画下了沉重的句号。
片中的一大亮点,无疑是男主角艾德里安-布洛迪教科书般的演技。
作为奥斯卡史上最年轻的影帝,演技实在是好的没话说。
最重要的是,他形销骨立的外貌和飘忽不定的文青气质加上浑身散发的忧郁感,都会让人深陷他的一举一动之间,沉溺于他所倾心塑造出的人物之中。
他极富魅力的演绎,令人久久难以平复……
《超脱》的镜头语言丰富,通过快速闪回,不同质感的胶片呈现出伪纪录片形式的镜头,营造出一个模糊了虚幻和真实的氛围。
蒙太奇的巧妙运用,让每个角色的故事如同蛛网一样无限发散,彼此无关却又处处透露着无法剪断的联系。
超脱意为,不受他人影响,冷静漠然。在电影中,没有谁真正做到超脱于世,所谓的超脱只是创伤的后遗症,一旦有人去关注,一旦被触碰,就会慢慢抚平,就会去期待阳光驱散阴霾的一天。
在现实中,不会有人真的愿意超脱,只会不断去寻求真正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