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第二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要成为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第一步就得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
论题: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
两类论题:
描述性论题(descriptive issues):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问题。
规定性论题(prescriptive issues):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当论题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找准结论。
我们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
结论: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别人的结论也就是他试图传递给你的信息,目的在于塑造你的信念和行为。
学会提问 II
究竟怎么样才能客观评价?
第二章讨论了论题和结论,首先是明确了各自的定义,也是通过定义对论题和结论有更深认识。论题是驱动后续所有讨论的,而结论不光是看的,是要让读的人去接受的东西。
关于两类论题的区分,提到了一些关键词的指引。比如“是什么”“是不是”“多少”“怎么样”是指描述性论题,“应不应该”“应该”是指规定性论题。
有时候没有读懂,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或者对一个问题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去回答,很多时候是不知道怎么去找关键点。所有的论题如果都能被拆开来,对各自的作用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点,就能知道怎样去回答,至少回答的时候是有思路有方向的。
要想客观评价,需要找准结论,因为只有准确理解意思之后,才能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进而进行评价。
说到评价,想到布鲁姆教育目标金字塔的六个层次,从下往上分别是: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可以看到评价是在最顶端的,也就是说要具备评价的能力必须要有下面五个能力作为基础,这个是由下往上层层递进的。这个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老师课堂的提问很多都是根据这个金字塔的递进关系进行设计的,由此来检测学生达到的层级,来判断是否能进行更高层级的拓展。
客观评价,即是以事实为依据,找到结论,准确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就事论事。这个结论是否对你产生影响,你是否接受这个结论,在思考这些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便由此展开。
为什么有些人的话我们那么爱听,好像永远都听不腻。原来那些话是经过思考后的产物,因而也会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话语之间也是分层次的,有些话听得懂,就非常亲民,有些话就是很专业,非要用更多的话去解释才能明白理解。客观评价之,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话,我们会很容易回避,因为不理解,就难以产生兴趣,但如果明确这些文字对自己的意义是很大时, 就会比较愿意去琢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真的好像是会一遍又一遍地去深入挖掘。而简化之,就是找准论题和结论。目标明确,分析的速度也会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