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不少人曾经的梦想都是“环球旅行”吧?
你是不是在计划还没开始之前,就把这个目标忘记了?
在行程筹划之中,因为方案难以实施,所以选择放弃?
在旅程开始之后,途中遇到种种问题,最终草草了事?
今天,还真有一个人,率先帮我们实现了,并把他历时七年完成“环球之旅”,这个圆梦历程分享给我们。
他就是《追梦成长 用梦想成就自己和世界》这本书的作者:叶武滨。
叶武滨老师曾经也是一名平凡的“打工人”,虽然创业几乎失败,但到最后,依旧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斜杠”赢家。
其实,不管是完成“环球之旅”,还是完成其他的目标,都是人生的一段成长之旅。
接下来,我就把叶武滨老师在这本书里,完成环球之旅的过程解析一下,如果你也想改变现状,过上另外一种生活,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书里寻找答案。
一、成为少数人:扩大可能,让自己无所不能
多数人跟少数人的区别在哪里?
少数人计划,多数人迷茫。
作者陪伴孩子观看了电影《极速蜗牛》,孩子问爸爸的梦想是什么,爸爸为了激励孩子说英语,随口说:“爸爸想环游世界”,孩子反问爸爸:“爸爸,现在为什么不去呢?”
是啊,为什么不去呢?作者的梦想一旦被点燃,就立马付诸行动去执行,首先发朋友圈宣告梦想,然后做了周密的计划拆解梦想。
少数人坚信,多数人怀疑。
作者在环游第二站——北欧追光之旅,也遭遇了困难。
北极光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意味着并不一定能够看到。但作者不甘心,首先找当地的地陪,没有名额;又请地陪推荐另外一家依然没有名额;最后申请单独开团,最后35分钟成团出发,车行两个小时抵达,看到了美不胜收的北极光。
其实,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条件,使出浑身解数,苦难面前终会出现转机。
少数人保持前进,多数人半途而废。
作者在计划“环球一个月”这个项目一开始,就遇到了问题:组织成团和签证,比如一个月的时间太长,有的人不能不能全程参与;各国的签证的要求不一样,有的签证办理时间较长等等。
作者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并没有打退堂鼓。一个月时间太长,那就成立17天的A团和13天的B团,分别参与;签证不好办,就充分研究各国的申请政策,并找到一家签证服务商统一协调办理。
由此可见,成功的人永远都是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则不停地找借口。
二、把困难当红利:永远不要放弃探索自己更有价值的未来
作者把南极作为环球之旅的第一个终点。他在段经历里面,讲起了他一个画家朋友的故事。
那个画家朋友的作品,十几年前就可以拍卖到500万。作者不明白,画家就跟作者说起了他的陈年往事。
画家当年上山下乡,把赚得每一个公分都省下来,别人吃喝玩乐,他用来买画材。哪怕走遍整个新疆,都没有放弃写生。就算最后终于等到回城的机会,他还是选择背起行囊,继续他的写生生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那就是,一定不要困于眼前的框架而停下脚步,一定不要放弃探索自己更有价值的未来。
你想想,比起吃完饭躺在床上玩手机,坐在书桌前看书虽然艰难,是不是收获更多?
移动互联网时代,你能轻易在网上留下一句评论,但写出一篇文章,是不是意义更大?
看到微信弹出消息提醒,虽然点开只需一秒,但忍住不点,是不是更能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从而获得成功?
越轻易能做的事,越不要轻易去做,我们的人生就应该脚步不停,向前寻找更多的可能。
三、抱团成长: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因为想去西部感受广裹的沙漠戈壁,巍峨的大山,作者便设定了完成沙漠无人区徒步108公里的目标。
沙漠徒步108公里挺吓人,加上无人区就更吓人,针对这次旅行,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作者就想,一个人的力量很小,那一群人抱团组成的力量就大了。
这样每个人的身后就有双隐形的推手,助力自己去突破。同时每个人身上被赋于了使命,也更有动力。
在这次旅行中,作者还加入了众筹方式,但众筹更多的是筹得大家的支持。是动力,是决心。这就跟我们发圈宣告一样。108公里太难,那就降低难度,变成60公里,可徒步也可坐车。
当难度下降,人们就会愿意去尝试,当尝过甜头后就会有喜悦,也就能产生前进的动力,最后完成突破,创造奇迹。
众人拾柴火焰高,其实作者一开始也是有些害怕的,但还是选择团队的力量,最终带着大家突破了很多“不可能”。
对于依然觉得困顿和迷茫的我们来说,梦想这个词其实有点遥不可及。但偏偏有这么一群人把实现梦想当成家常便饭,从来不曾停下探索的脚步。
其实,不只是环球之旅,我们给自己设定目标,可以用以上3个态度来帮助我们实现:
首先,成为少数人,扩大可能,让自己无所不能
其次,把困难当红利,永远不要放弃探索自己更有价值的未来
最后,相信团队的力量,抱团成长,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你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