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学了和看了一些心理的基础和原理方面的知识,对了解自已,了解亲子关系,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有了一些更进一步的认识,无论遇到什么事,能让自己更能接受当下的状态,心理更平和一些。
人一般情况下是受潜意识主导的,尤其在你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你的觉察能力,没有分化出一个观察自我的时候(佛家讲的是觉知都是一个意思),都是下意识的行为过程。
在我没有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前,在亲子关系中,我有时候会莫名觉得有些不对,但又无力改变现状,曾经很苦恼过。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慢慢知道了一些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原理和规律后,自己的觉察力越来越强了,不再只是随着情绪的推动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我会发现自己有了两个自我,一个在体验着整个事情的过程,另一个让自己看到自己的内心需求,然后表达出来,让对方看到,通常事情会有转机,不再像以前陷在情绪里,指责对方,于事没有好的结果。
学习也许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没有刻意,只是追随着自己内心的需要,兴趣看一些书,听一些课程,因为只是业余学习,并没有太多功利心在里面,根据自己的现状一边学习,一边体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自己的身体对话,有时候会有些混沌,有时候又有些清明,只是允许这样的状态,有时会有豁然的感觉。
看《情感依附》,了解早期与父母的互动,母婴关系对人格的影响。看书中大量的案例,总会有一些案例让你回溯自己的成长史,会有一些共鸣,从中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品质,行为和应对模式的由来,发现更深层的自我。此书浅显易懂,没有心理学的背景也能读懂。如果你是一个做着个案的咨询师也许会有更深的体会。
一,情感依附
情感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情绪体验,我们从一生下来,就知道与养育者(通常是母亲)连接,产生情感依附,随着慢慢长大,才会慢慢与母亲分离,但这种与人产生情感依附的能力会复制到另外的关系里,成为我们一生的情感底色,所谓的爱恨情仇,都能在婴儿期与父母的关系中找到原始的线索。
从进化的角度来讲,婴儿为了生存有依附的需要,并且会对养育者发展出一套独特的适应模式,对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发育意义深远。童年期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以及成年后的社会生活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情感依附》这本书从科学实证研究的角度来阐述这个观点,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觉察自我的过程,对照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大概能还原你父母的养育过程,让你更好地能理解自己的一些情绪与应对模式,觉察自己,进而更能接纳自己,善待自己,改变自己,如果你还没有为人父母,也许对你怎样更好地做父母也有很好的帮助。
二,父母必备的品质
父母的信心是有效养育孩子的必要条件。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的信心,这并不意味着父母知道所有答案,而是乐于寻求和接受建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的乐观情感传导给孩子的也是信心,让孩子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通常不是孩子做得好,父母才对孩子有信心,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做得好。人有天生的恐惧感,作为父母要学会克服恐惧,给孩子希望,然后才真的有希望,因为这会带来力量。人类发展是通过相信未来是有希望的,才会走过很多黑暗的时期,最终迎来现在飞速的发展。
父母的镇静,反省与专注,对于理解婴儿,缓解紧张,促进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通常父母的镇静,与孩子一起游戏和思考,会让孩子产生很愉悦地感觉,从而会使孩子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学会镇静。父母的反省和专注,也会让孩子从小习得这种能力,这些能力是人类生存重要技能的一部分。
父母的爱,这是父母能给予孩子最重要的感觉,让孩子能够体验到无论世道怎样变化,父母的爱永远都在,这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重要保证。有了这份安全感,孩子才能放心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走向成功。因为有这份爱,父母才能很好地共情孩子,体会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要什么,读懂孩子,并做出恰当的回应。会为孩子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感到骄傲,欣赏孩子的精力充沛,并感到愉悦,孩子也才更有力量去发展自己。
纪律,没有约束的自由常会让人陷入危险的境地。这需要父母对孩子的偏差行为给以很好的示范和节制,做好解释规劝,并倾听孩子。如果孩子不听规劝,还要有应对方法,比如提供奖品和激励,告诉孩子如果做不到约束自己的偏差行为,将会失去一些娱乐和特权,甚至会受到隔离和挨打的惩罚。当然,通过树立榜样,讨论,坚定和承担后果的方式最终传递的是纪律和规则,让孩子明白自由是要受约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从而让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了解社会期望,长大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三个层面的母婴互动
1,整体(宏观)层面,也就是在感觉和思维领域,包括母亲的自信,快乐,慈爱,一致性,组织,保护,移情和同情,这些品质共同作用于儿童,儿童便体验到我们所说的母爱。父母能准确地意识到该如何与婴儿关联,并适时 寻求帮助和听取建议并调整,形成良性互动。儿童内化并回报父母这些情感和行为,并成为自身人格和反应技能的一部分,并延续给下一代。
2,微观层面,在感觉和行为层面,也就是更深一层的母婴行为。比如母亲的目光注视,眼睛的情感交换,母亲游戏和接触时的抚触,相互的言语表达,抱持,彼此的体态调整,对肢体亲密或靠近的维系等等。感觉和行为结合,促进良好的情绪的发展,并促进神经心理的发展。
3,神经心理层面,父母多次敏锐回应以及吸引儿童的参与,调节他们的行为回应婴儿的兴奋和兴趣以保持他们的注意,这将直接影响婴儿大脑分化和组织进程。婴儿与养育者的互动及与其他人的互动中,婴儿的行为会发生相对适度的泛化,这将影响到婴儿在将来更大范围的社交和非社交环境中植入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影响儿童发展的四个因素
1,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现在很多信息表明母乳喂养更有利于婴儿的发育,增强婴儿免疫力。当然关键还是母亲给孩子的爱和关注,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更好地母婴互动。
2,兄弟姐妹,同胞关系及兄弟姐妹的角色模型深深地印刻在每个孩子的情感生活中,增加了生活的丰富性,实质性和体验的深度。早早在家庭中就学会如何竟争,获胜,分享,接受失败,分离和回归,并感受和体会同情,愤怒和骄傲等情绪,更早地学会共情他人的情绪。现在的独生子女这方面的体验就少了很多。
3,父母的教育和经济地位,这些通过研究对儿童的智商和人格的形成和职业能力并不起重要作用。父母对儿童的养育方式,父母的人格及对孩子的期望是决定儿童未来心理健康和适应性的更强有力的因素。
4,宗教,在父母践行宗教传统时,宗教强化了父母的个人信条,父母会更强调尊重他人,同情他人,社交高雅并自给自足。并不是说不信仰宗教就教不好孩子,而是宗教提供了一个实践框架更好地支持父母传递这些信息。
以上是做一个成功的好父母应该了解的几点,如果你想孩子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主动的品质,更多更好的应对行为模式。对照自己有那些欠缺,尽可能地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回应,这对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后面我们再来谈谈儿童在幼时遭遇不那么健康或是有些偏差的照料,形成的一些对孩子来说不健康的甚至是有害的应对模式,对生活的影响,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