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一天报道,英语老师开口,第一句话:“这三年我和你们班主任会对你们很严格,但毕业的时候你们会感谢我们。看你们无数学长学姐,毕业的时候泪眼婆娑,感激涕零。“
事实上,毕业之后,班上绝大多数同学的确泪眼婆娑,恋恋不舍,开口闭口便是班主任大恩大德无以为报。
问怎么个好法,一个人也答不上来。
因为晚自习班上有人说话,第二天全班去操场蛙跳五圈,导致全班同学一周都不能正常走路,美其名曰,你们是一个集体?
因为生物课代表失误丢了解剖针,生物老师怀疑有同学私拿,于是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让全班同学列队站在走廊上,强制不吃午饭,整整站了五个小时?
结果,晚自习讲话的同学仍然继续,没讲话的白白遭受无妄之灾。丢掉的解剖针翻遍学校垃圾场仍没找回来,反倒浪费一下午上课时间。
事例太多,数不胜数。在情商智商正常的成年人看来,体罚的原因不仅强词夺理,甚至略微荒谬。将一个人的微小错误上升到整个集体,将显而易见的结果大题小作。无妄之灾,恐怕不值得感激涕零。
有的同学说,班主任虽然严厉,但都是为我们好。或许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并不值得夸耀的是,国内很多老师处理事情的手法,过于极端,过于夸张。
我妈妈是老师,因此也有幸见到不少办公室体罚学生的场景。学生一边下蹲一边做俯卧撑,拆凳子用凳子腿打人,用羞辱性言语辱骂学生,逼学生抄写论文五百遍,花样繁多,种类频出。老师处罚学生的时候,往往丧失理智,面目可憎。
实际上,”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套理论,在现代早已不适用。这与学生的天性有关。学生大都分两种,第一种是自尊心极强的玻璃心,另一种,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我写历史论文,从维基百科词条上抄写一句话,文末未做引用,恰好被老师发现,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当天整天恍恍惚惚,强忍泪水,自认是人生最大的耻辱,从此每句话都小心翼翼做引证,生怕因为抄袭被老师看扁。
对于这种学生,不必体罚,荣辱感与成绩挂钩,最怕作为好学生的自己,被老师看不起。因此出现错误只需稍加指点,就能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弥补过错。
另一种,用班主任的话说,则“脸皮厚如城墙”。从小到大成绩一般,不思进取。这些人的问题往往出在家庭或是小学教育上,家长没有督促学习,因此学生缺少学业成功的成就感与荣辱意识,越长大,越难改变。对于这类学生,体罚没有用处,越是压迫越是反抗,最后老师气结,学生更加憎恨教育,两败俱伤。因为学习不好,长时间被看扁,这些学生最需要“权威”放下身段坦诚相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才能潜移默化,选择改变。
人类需要沟通,需要被期望,而不是一味羞辱,一味压迫。老师将自己看得太高,将学生看得太低。认为严厉是树立权威的唯一道路。在体罚不受法律保护的状态下,这样的心态注定要催生暴力,催生被无数人诟病的“中国式教育”。
从老师的角度,倒也可以理解。现在的老师大都是70,80后,当初教育老师们的老师,更加严厉,苛责。因此,到了这一代,他们缺乏老师与学生平等沟通的经历,因此坚信在学生面前铁面无私才能获得尊重,才能“管住”学生。
班里同学闹了个不大的笑话,一向高冷的老师笑了,全班同学跟着傻笑,老师很快板起脸:“笑什么笑,快写作业”。
在学生面前树立的严师形象,总有绷不住的时候。只有在这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才近了一些。学生才能意识到老师并不是冰冷无感情的,而是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的人类。我妈妈回应学生句句带刺,不是因为学生酿下了多大的错误,只是单纯习惯师生间的不平等关系。
我所警觉的是,有些老师害怕气场不足,管不住学生,因此靠体罚以及羞辱学生来立下马威,树立威信。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初中的孩子早已有自己的意识,也有主见。懂得分辨黑白是非,分辨老师好坏。
从前的英语老师喜欢上课吹牛,把网上的段子变成自己朋友的故事,拿自己新买的thinkpad到班上对硬件软件大吹特吹。班上同学怎么想?学生的社交账号不比老师少,一样的段子都看过,却没人指出老师上课吹牛,虚荣心爆棚,耽误进度。我们都知道,只是心照不宣,下课才聚在一起,吐槽老师幼稚。初中的孩子,懂得不比老师少。他们也懂得老师的人格缺陷。
基本上所有老师在课上课下都是两副面孔,一副面对学生,一副面对人生。他们也有气要撒,也有玩笑要讲,但他们压抑天性,从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企图以此镇压学生。自己太高,学生太低,悬殊的身份之下,谈何质疑,谈何辩论。正因如此,老师们也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最好机会。教育需要提出异议,才能解决异议,双方才有所得。
一言蔽之,他们想塑造权威,却把自己塑造的不像人。
初中每天起床生不如死,不是因为赖床,而是想着怎样逃避新的一天,逃离让我感到恐慌的学校。畏畏缩缩度过三年,造成现在不太敢和身份,年龄高于我的人聊天的人格缺陷。
现在虽然说不上热爱学习,最起码可以直面自己的人生,每天起床也可以抱着轻松的心态面对学校,可以心平气和的和老师聊天。
狱警对犯罪份子极端苛责,是因为犯人有罪,是因为需要管理。而在中国教育系统下,学生的身份就是每个孩子的原罪。我至今仍然感谢高中遇到一群与初中截然相反的老师,他们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强行塑造的权威。因此,我也更愿意与这些老师交流,提问,思路视野也得以开阔。
中国老师们,愿意放下身段,放下对权威的执着,展现自己“人性”的一面,则得以解脱“中式教育的悲哀”。而这一切,需要现在相对自由活泼的一代人成长,等待时间沉淀,才得以慢慢消除,等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