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其实很有趣》目录
为何处于四战之地,地理位置最为不利的魏国,却成了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雄的国家呢,这和魏文侯这个君主密不可分,那魏文侯又是如何做的呢?
你要问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人才”。人才是事业兴起的根本,正所谓:“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在魏文侯时期,战国几乎赫赫有名的人才都齐聚魏国,像我们前面介绍的西门豹、乐羊、李悝、翟煌、吴起、田子方等等,为什么魏国能够吸引这么多人才呢?这和魏文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密不可分。
《资治通鉴》中曾经记载这样一件事,当时在魏国的西河地区,住着一位贤者,此人名叫卜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魏文侯专程跑去请他,并拜他为师。但当时子夏已经年近百岁,请他来又能做什么呢?子夏是儒家学派的权威人物,身份和地位比较重要,他的到来,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到魏国。后来子夏在魏国办起了大学,而这所大学为魏国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使得魏国很快成为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
卜子夏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学生,田子方和段干木。田子方前面我们已经为您介绍过,段干木又是什么人呢?此人性情比较怪,不喜欢结交权贵,魏文侯想见他一直见不着,一天他得知段干木在家里,就急忙跑去,谁知段干木知道后,竟然偷偷地从后门溜走了。一国之君屈尊过来见你,你还这么摆谱,这在今天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不过在先秦时期,集权统治还不算太严重,那时的人们很多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像后来经过几千年封建专制压迫之后,人们逐渐变得越来越趋炎附势。正如曹雪芹所说,“人人生的一双富贵眼”,看到权势比自己大的,不自觉低人一等。段干木这么做,魏文侯却不生气,每次乘车路过段干木家里的时候,都要停车行礼,魏文侯的行为感动了段干木,最后终于答应出山。有这样一件事很好地体现了段干木的作用,据说有一次秦国想要攻打魏国,秦国大臣劝谏道:“魏国有段干木这样的贤臣,魏王对他礼遇有加,天下没有不知道的,我们最好不要冒这个险。”于是秦王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可以说段干木用他的名头,就吓退了秦军,足见其实力非同一般。
但光请来人才还不够,还要懂得如何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他的作用。其实在魏文侯死后魏国也出了不少人才,但却因为君主不会识人用人,导致魏国的人才大量流失,最有名的就是商鞅和孙膑了。魏文侯用人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要知道这在战国时期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因为当时各诸侯国的权力,都由国内贵族所把持,所谓“龙生龙,凤生风,老鼠儿子会打洞”,在当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普通人很难有出头之日。而魏文侯却不问出身,知人善任,像吴起、乐羊这种备受争议的人,他都敢于大胆启用,尤其不易,而正是他的这一做法,使得魏国人才辈出,四方贤士多归之。
魏文侯不但善于招纳人才,任用人才,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非常守信用,曾经有一次他和大臣们正在喝酒,突然下起雨来,魏文侯让人准备马车去郊外,众人不解地问道:“大王,这雨下得这么大,您去郊外干什么啊?”
魏文侯说道:“我和村长约定今天去他那里打猎,现在下雨了,我得去和他说一声,约定取消了!”不管下不下雨,小小的村长肯定都要按照文侯的命令做好准备。文侯如果不去,那他就得一直在那儿等着。文侯可没有不拿村长当干部,他觉得自己不能失信于人,答应别人的事情,如果有变动,就要及时告诉他。
后世很多人表示不解,这样一件小事,派人过去跟他说一声不就完了,至于劳烦国君亲自冒雨跑一趟吗,就算不通知他,又能怎样,未免有点太小题大做了吧。可大家反过来想,如果仅仅是派人去通知,这件小事又怎会有这么大的知名度呢,你说他作秀也好,本性使然也罢,魏文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树立了他守信的形象,很好地打造了自己的个人品牌,给世人的感觉就是他对待小事尚且做到如此守信,对待国家大事更会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觉得对小事这么看重的领导,心胸一定比较狭窄,其实不然,前面我曾为您讲过任座顶撞魏文侯的事情,可以看出魏文侯还是很有心胸的。决定一个领导高度的是他的胸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实我们翻开历史看看,能做到这一点的君主真是少之又少。还有一件事,更能说明魏文侯胸怀若谷、从谏如流。一天,魏文侯和田子方在一起边喝酒边听音乐,突然,文侯放下酒杯,说:“这音乐演奏的不和谐啊,编钟左边的那个音高了一些。”
田子方听后哈哈大笑,魏文侯问道:“你笑什么,难道寡人说的不对吗?”
田子方说:“作为国君,听出音乐不和谐,您应该关注的是乐官称不称职,而不应该去辨别哪个音出了问题。乐官奏错音了,就要问乐官是专业能力不行还是工作失误造成的,如果是能力素质不行,就要换掉,如果是失误造成的,进行批评教育就是了。作为领导要有大局意识,不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细枝末节上,最主要做的是在各个岗位上找到合适的人,把事情交给他们去干,然后关注他们是否称职,而不要什么都事必躬亲。如果过于关注小事,容易本末倒置,不利于把控全局。”
魏文侯听了,觉得田子方说得很有道理,连连称赞。这就是后世非常有名的“音乐与治国”的故事,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很多,我想说的是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魏文侯主动接受批评的胸襟,通过两人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文侯是一个虚心求教,从谏如流的人。正是靠着魏文侯的这些优点,魏国在他的治理下,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