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的对话每个人一生几乎都经历过,小时候被父母抓包不让做的事情,街上买东西销售员怂恿卖货时不够有说服力的句型,男女之间为小事吵架上的争执。
但这些事共同的特点,都是对话中的任一方最初都是有自己的态度的,而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否决这种态度。
乍一看也没什么错,不让做就不做了呗,怎么了?
有个故事叫因噎废食,是不是挺像的?
很多事情不是事本身错了,是做的人用的方式却能让事情本身失去应有的价值。
问题就在,这件事是你必须要做或者很难避免不做的,而你做的时候却有可能要伤害到周围人的利益和情感,难道解决这件事的方法就是,我不做了还不行吗?
而这句不做了就透着很浓的耍赖和解决事情不走脑的敷衍和浮躁,因为这件事下次一定还会再被做,而且因为没有经过思考如何修正做的方式,不好说下一次是不是又是重蹈覆辙。
三省吾身,是在看到逝者如斯时对生活珍惜态度的最贴切的应对,人容易对一成不变的生活厌恶,更何况对日复一日的同种伤害心生排斥?
也都听过,每个人的气质里藏着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到的人,而我也坚信,每个人新增的大脑皱褶里藏着对每件事细致入微地迅捷思考。
对周围人的关爱和体贴不是靠时间计算,而是设身处地去找到最合适的答案去履行磨合。
如果这世界上的问题都可以用是和否来回答和解释,我不知道人和人还有什么多样化可言。
所以谈判一词的出现不是偶然,正是有人开始思考什么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不然人类可能还在披着猴皮为几棵香蕉树的地盘厮杀决战。
没有谈的世界,和一个人独处并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