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小土大橙子
https://mp.weixin.qq.com/s/757btWrDcCpsT7By9CJCPA
作者@努力幸运的堡(新浪微博)亲子阅读践行者。
[美]劳伦斯▪科恩博士的《游戏力》之经典,在此不赘述。
但是该书行文立足心理学角度,阅读本有难度,同时上百种游戏结合上下文,融合在书中。通读时,觉得颇有道理和深度;放下书时,又容易忘记,对现实生活运用的指导性变弱。
当我们面对不讨人喜欢、具有攻击性或者不合作的孩子时,当我们把耐心和幽默耗尽时,我们就变得特别容易健忘或者严肃认真。日常的压力也会火上浇油。在这些情况下,正好是游戏力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
第1章 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
1
假装生气游戏
内容及意义:宜用于早起上学的孩子拖拉拉锯战,假装没看到孩子,生气地大吼,顾自出门、上车。可以化解真的生气,让孩子的上学准备做得更快。
书页:Page 5
2
唱歌剧提醒游戏
内容及意义:通过夸张地唱歌剧来进行提醒,从重复二十遍提醒孩子要带午餐、要干嘛干嘛的方式中得以转化,用更感性轻松的方式进行互动沟通,亦是通过游戏力进行“如何说”的方式。
书页:Page 9
3
假装枕头游戏
内容及意义:假装孩子是枕头,大人困了,要靠在“枕头”上。肢体上的接触,通过游戏打开孩子心灵之门。
书页:Page 11
4
“我不会换衣服”的娃娃游戏
内容及意义:用两个布娃娃,表演玩偶局,A说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B说孩子会,由此化解唠叨说教和孩子不肯自己动手穿衣的矛盾。
书页:Page 12
5
枕头大战游戏
内容及意义:通过枕头大战,让孩子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建立和孩子的联结。
书页:Page 19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6
假装荡秋千时被撞倒游戏
内容及意义:也可以替换成假装其他情况下的跌倒。因为两个人发生身体接触,或者差一点就要碰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建立联结的方式。同时,让年幼者扮演更强势的角色,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书页:Page 23
7
角力游戏
内容及意义:典型的身体接触游戏,意义和作用同上。
书页:Page 26
8
骑马游荡游戏
内容及意义:骑在爸妈背上在家里四处游走,亦是典型的身体接触游戏,意义和作用同上。
书页:Page 26
9
“充电”游戏
内容及意义:特别适应于二胎家庭。把每个孩子轮流抱在膝头,告诉他们妈妈要用“爱”给他们充电,然后从他们的脚趾亲到头顶。让每个孩子有单独和母亲的独处的亲昵时光,化解矛盾。
书页:Page 28
10
“爱之蛋”游戏
内容及意义:假装有一个蛋在孩子的头顶上敲破,用手指把蛋液抹遍头发和皮肤,直到全身都遍布位置。意义和作用同上。
书页:Page 28
11
必要时加入“攻击性”游戏
内容及意义:男孩家庭特别适用。
男孩有时雄性激素分泌过旺,喜欢一些具有“攻击性”的游戏。而当孩子处孤寂中,那他就会不停重复这个同一游戏。
此时,如果父母横加批评指责,只会加重孩子的孤寂感。孩子需要先得到认可,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热情,才能摆脱他们目前的困境。
因此,即使你的目标是让孩子停止这种暴力游戏,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加入。在这个过程中,再尝试引导新的游戏,孩子才有机会以新的方式,处理自的攻击冲动。
书页:Page 29
12
成人介入改变事件性质
内容及意义:看到两个孩子打架,劳伦斯▪科恩博士的绝招就是,大喝一声:“你们有本事,跟大块头打。”然后就张牙舞爪地扑上去。而此时,原本的交战双方,都会调转矛头,一致对他。这一点点改变,迅速改变了原本事件的性质。
书页:Page 30
13
岩浆游戏
内容及意义:一起站在床上,假装地板上都是炽热的岩浆,有时可以解救对方,有时可以推挤对方下去。运用这个游戏,可以传达生活中的重要议题,比如失败、危险、解救或攻击。可以根据当时的情绪,调整游戏方式,即所谓的“对准频率”。
书页:Page 39
第3章 建立联结
14
镜子游戏
内容及意义:夸张地模仿孩子的某个动作。对年龄小的孩子而言,这是一种完美的联结游戏。
书页:Page 50
15
蒙猫猫游戏
内容及意义:蒙猫猫是对婴儿而言最典型的联结游戏。
书页:Page 51
16
“爱之枪”游戏
内容及意义:如果男孩爱玩枪,可以把枪描述为“爱之枪”,加入被这把枪打中,就一定会爱上开枪的人。然后就张开双臂拼命拥抱开枪之人以示爱。这是一种随时随地的联结游戏。
书页:Page 53
17
追逐游戏
内容及意义:典型的联结游戏,不仅会得到乐趣,还会改善亲子关系。
书页:Page 54
18
木头人游戏
内容及意义:典型的联结游戏,不仅会得到乐趣,还会改善亲子关系。
书页:Page 54
19
捉迷藏游戏
内容及意义:典型的联结游戏,不仅会得到乐趣,还会改善亲子关系。
书页:Page 54
20
“你永远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游戏
内容及意义:大人说:“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几百年都一样。”孩子一定会跑过来尝试。就紧紧地抓住他们,挣扎一阵子后才让逃走。然后假装自己刚发现他们逃走的事实,装傻说:“你不该逃走啊,你怎么逃走的。”
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加力气,让孩子接受挑战。对于不喜欢被抱住的孩子,可以假装用“精神力量”来控制。
书页:Page 55
21
“爱的纸条”游戏
内容及意义:如果孩子躲在房间内,或者不愿与成人沟通,这个游戏可以缓解。不论孩子认识不认识字,塞进纸条的同时,要装成纸条的声音即刻表达纸条上的内容。这个游戏,包含了深层的情感沟通内容。
书页:Page 56
22
“抱你的是谁”游戏
内容及意义:当父母因为工作原因等,久离孩子而造成联结断裂时。可以尝试抱着孩子,询问“现在抱着你的是谁?”如果孩子故意说成是别人,说明联结程度不够,需带着夸张的语气再深入询问。一般当孩子说出正确答案后,联结的修复也建立了。
书页:Page 58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23
“力量之屋”
内容及意义:在进行角力游戏这种身体对抗游戏的时候,可以引入“力量之屋”。
比如去洗手间之类的擦一点神奇乳液,回来之后就汲取了更多力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同时,“力量之屋”也可以帮助成人,当成人觉得游戏太难或者有无聊情绪时,可以走入“力量之屋”,下定决心永不放弃,重新调整情绪,全心投入游戏。
书页:Page 63
24
“臭狗蛋”游戏
内容及意义:孩子最喜爱两样东西:脏话和骂人。因为这样做能让孩子感到很有“力量”:既有“力量”支配自己的言行,又有“力量”伤害别人的感情。
而“臭狗蛋”游戏,就是孩子在向别的孩子作为“迫害对象”时,你主动当他们的“垃圾桶”,提出类似“臭狗蛋”、“大胡子小矮人”之类的名字,然后和孩子说:千万这样叫我。而孩子势必会这样叫你,然后你就表现出夸张的语气或者追逐孩子。
这个游戏不仅利用了逆反心理,并让孩子体会到了两周“力量”的存在:一是话语权的力量,二是闯禁区的力量,从而帮助孩子走出力量争斗的不快,享受游戏的乐趣。
书页:Page 67
25
“停走停”游戏
内容及意义:源自劳伦斯▪科恩博士的女儿不肯剪指甲,僵持后该游戏诞生。当女儿说“停”的时候,爸爸像被速冻一样;说“走”的时候,才能行动。可以运用到日常不愿意配合的活动中,比如换尿布、洗澡、刷牙等。
本游戏的意义在于,在做这件孩子本身不愿意的事情时,将力量的主动权转移给孩子,让她能控制事情的进展,情绪就放松下来,愿意配合。
书页:Page 68
26
建立自信力的游戏
内容及意义:如果孩子每次输了之后都非常生气,而赢的时候不可一世,那就说明他们需要大人的特殊帮助,帮助他们学会处理比赛胜负的情绪。
这是一项结合游戏,需与其他比如足球、下棋等胜负游戏结合,对于不希望挑战太大的孩子,一开始让他先尝试得分,根据他在游戏中给出的信号尝试控制输赢进度和挑战难度,从而有机会感受自己的力量和强大,建立自信。
书页:Page 70
27
胜利和失败的游戏
内容及意义:与任何有输赢概念的游戏结合,哪怕只是猜测硬币的正反面。对于有强烈的竞争欲望,但特别害怕输的孩子,这个游戏的重点放在以嬉戏的方式来处理潜藏的情绪。如果你输了就表演夸张的输了倒地的场景,如果赢了就跳一段夸张的胜利之舞之类。
书页:Page 73
28
重获失去的自信游戏
内容及意义:这对有心理创伤的孩子特别重要,比如当孩子经历过车祸、地震、家暴或父母吵架时,如果孩子不想谈起这件事,你也不知道从何谈起,就可以通过游戏重现这个情形,并视孩子的状态而定。比如父母吵架,那玩过家家的时候你可以让玩偶爸妈之间用一种愚蠢的方式吵架。
书页:Page 75
29
保守秘密的游戏
内容及意义:劳伦斯▪科恩博士的女儿正要向朋友泄露一个别人告诉她的“秘密”。他及时介入,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夸张地大叫:“你想要知道一个秘密吗?只要你不告诉别人”。
通过大笑,减轻为别人保守秘密的心理负担,同时化解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年龄层的孩子,还在实验有关泄露秘密的概念,即使他们已经答应不告诉别人。
书页:Page 76
第5章 跟着笑声的脚步
30
逗笑孩子的常用游戏
内容及意义:对婴儿做鬼脸;在两岁小孩后面装出笨拙追赶的样子,在即将抓住的时候马失前蹄;让六岁小孩追你,被抓后吃惊地表示怎么可能抓到;穿戴上十几岁孩子的衣服饰物等。一般来说,当成人表现得夸张过度,总可以引发孩子的笑声。对大孩子来说假哭最容易引发笑声。
书页:Page 79
31
出人意料的回答
内容及意义:出人意料的回答,是喜剧的一种技巧。当你走进青春期孩子的房间,提醒很多次该收拾房间了,但是没有效果。那下次就走进去尖叫:“女孩力量!”然后边跳舞边唱一首辣妹组合的歌。
书页:Page 80
32
袜子游戏
内容及意义:每个人都要想办法脱掉别人的袜子,但要把自己的脚上的袜子保护好。这个游戏两个人玩很有趣,三个人以上或者就是一场狂欢。
书页:Page 80
33
让孩子逗你笑游戏
内容及意义:由此得知孩子觉得什么是好笑的,也就是了解他们最近的关注点是什么。
书页:Page 80
34
对视比赛
内容及意义:对视时谁先笑出来,谁就输了。或者谁先露出笑意谁就输,视情况而定规则。
书页:Page 80
35
“严肃时刻”游戏
内容及意义:大家都要轮流说出:“现在是个严肃的时刻。”然后摆出非常庄严的表情,试着不笑。
书页:Page 80
36
“强制呵痒”游戏的拿捏1
内容及意义:需要说明:呵痒虽然可能会带来笑声,但是如果它的形式是要把孩子压住并制服,然后违反孩子的意志而迫使他笑,那么就不要做这类游戏。这种笑声,是不想笑却被迫笑,所造成的将是屈辱感。这种强制呵痒的游戏,极容易变成力量争斗。
好的呵痒像是轻搔婴儿的下巴,或是当你和孩子在不能笑的比赛中试着轻搔对方。
书页:Page 81
37
“莎士比亚死亡场景”游戏
内容及意义:在这个场景里,孩子假装朝你吐舌头、射杀你,而你则要夸张地 抱胸倒地,慢慢地倒在孩子的身上。“死亡倒地”这个戏要演得夸张,而且要很慢,像电影镜头一样。倒毙的样子会让他们大笑,跟他们的身体接触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书页:Page 82
38
人身拔河游戏
内容及意义:加入有两个大人在场,假装争夺孩子,比如说:“我要头”“我要脚”“我要全身,我好爱好爱他呀。”孩子有个特点,就是老觉得自己不被爱或者没被爱够。通过这个游戏,父母夸张地表达爱和情感,对蓄满孩子的杯子很有帮助。
书页:Page 82
39
假装害怕任务东西
内容及意义:成人假装害怕任何东西,比如铅笔、闹钟等。孩子问现在几点,就说不知道,因为不敢看表。这种游戏让孩子与恐惧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让他们通过笑声配出了一些恐惧。
书页:Page 84
40
假装害怕关键词
内容及意义:可以设定一些特定的关键词,作为“忌讳”,假装听到的时候惊恐不已,就可以引发孩子的大笑。作用和意义同上。
书页:Page 85
41
“愚蠢的假威胁”
内容及意义:当孩子让成人情绪沮丧的时候,尽量不要说“回你的房间”之类的话,而尝试说一些“愚蠢的假威胁”缓和气氛,把僵局转变成游戏。
比如拿起一杯水放在头上,说“如果你再这样,我就把水倒在我的头上。”孩子一定会笑着说好呀,你倒你倒。于是,“愚蠢的威胁”就化解了一场近在眼前的冲突。切记!这是一个假的威胁。真的威胁,愤怒地说教,让孩子拒你于门外。而针对成人自己的愚蠢威胁,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因为真威胁传递的信号是:我很生你的气;而愚蠢假威胁混合了幽默,传递的信息是:对于我们两个之间现在的情况,我并不开心,而是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这样的结果会是紧张状态的接触,以及各自退让。
书页:Page 85
42
“莱克斯—维达—虎克船长”游戏
内容及意义:源自劳伦斯▪科恩博士和一个六岁男孩一起玩时,男孩说他是《星球大战》里的一个英雄主人公,博士是坏蛋维达,而没开始玩,又开始换其他的角色,博士又变成虎克船长、坏人莱克斯等等。
通过孩子的这个表现,可以分析,孩子是想通过扮演好人感受自己的力量,但他指定坏人后又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于是不停地转换角色克服恐惧。
最后,解决方式是,博士说要扮演“莱克斯—维达—虎克船长”,是这里最笨的家伙。让孩子清楚的看到,不管坏蛋多强大,他都一定会赢。有时候,暂时放下父母的尊严,和孩子尽心游戏,收获很大。
书页:Page 87
43
“哈哈”游戏
内容及意义:书中提到的婚姻关系专家,建议夫妻们也可以玩“哈哈游戏”。两个人面对面靠近站着,踮起脚跟,用脚尖轻轻弹跳,轮流用友善的声音说:“哈!”直到两个人都由衷地大笑位置,因为“面对面的乐趣才最有效。”
书页:Page 88
第6章 学会打闹
44
常见的打闹游戏1
内容及意义:游戏力中所讨论的打闹游戏,和孩子之间那些打架、攻击行为有根本区别。
当孩子表现出他们野蛮而恐怖的那一面时,如果我们在身体和情感上都跟孩子站在一起,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压抑在愤怒、恐惧、沮丧或者寂寞感觉底下的,是一个乐于合作、充满爱和喜悦的人。
和孩子进行打闹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找回真正的自我。
常见的打闹游戏有:你试图把孩子压倒在地,或者孩子全力把你压倒在地;孩子努力突破你的防线,或者你来突破孩子。孩子把你击倒在地,你抱住他们不放,再让他们扭身挣脱。孩子也可能需要你放下自尊,表现得不堪一击,才能让他们感觉有力量。
书页:Page 96
45
“戳手指”游戏
内容及意义:加入孩子对身体接触表示犹豫,那么久试着请他用手指戳一下你,然后你夸张地被戳倒在地。这类游戏是提升孩子信心的“速效药”,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快速建立联结。
书页:Page 99
46
“强制呵痒”游戏的拿捏2
内容及意义:违背别人意愿的呵痒,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孩子会有无力感。如果孩子要你呵他们的痒,试着迅速地轻轻戳一下,然后再他们停止笑之前,不要再出手,不要连续呵痒。或者,你可以靠近他们假装呵痒,接着后退不动。孩子会有一样的笑声,但不必感觉无力控制局面。
书页:Page 101
47
常见的打闹游戏2
内容及意义:常见的打闹游戏还有:1.摔跤;2.大人假装是一头牛,孩子需要把他拖过地上的一条线,针对孩子的力量,提供相当的阻力。如果孩子没有机会玩打闹对抗的游戏,那么他之只能把这些攻击冲动封存起来,直到日后爆发。
但有些打闹游戏,不是一定要出现体力的对抗,即只要大人提供适当的难度就可以。比如:科恩和女儿玩打闹游戏,后来科恩到房间一头,吹嘘自己有多厉害,而她女儿骗过他,跑出房间。游戏到后来,就是要女儿每次用不同的方法“骗”过爸爸,逃离房间。
书页:Page 104
48
“战争游戏”
内容及意义:劳伦斯▪科恩博士不认为我们能够或者应该禁止所有的攻击性游戏。有的时候孩子玩战争游戏,他们所进行的探索和幼狮是一样的:尝试自己的肌肉和“爪子”,探索冲突、解梦和策略的复杂性。
但是,我们可以进行引导,比如:鼓励孩子用想象的武器,例如魔杖和龙牙,但不能用想象的枪和子弹。
书页:Page 105
49
“红灯停绿灯行”游戏
内容及意义:在孩子对一些攻击性的东西很有兴趣的时候,其实也很正常,是在探索新事物。这个游戏,可以帮助控制冲动。
书页:Page 107
50
“咬被子”游戏
内容及意义:同上,当孩子出现上述行为时。让孩子咬小杯子或者洋娃娃,父母发号指令说“咬轻一点,咬重一点,咬快点”等。快速的转换,额可以有趣地引导自我控制。
书页:Page 107
51
“狐狸街上的咬人鱼”游戏
内容及意义:进行角色互换,由父母来扮演那个想知道怎么控制攻击性的角色。父母当咬人鱼,用手假装是鱼的嘴巴,然后用一种笨拙可笑的方式追逐孩子,可总是没成功,咬到的不是自己,就是椅子,顺利引出孩子的笑声。
书页:Page 107
52
“过家家”游戏
内容及意义:孩子学习自我安慰的能力,首先需要来自大人的安慰,然后慢慢在心里内化这种被安慰后的舒适感觉,最终发展并形成自我安慰的能力。过家家,可以帮助无法自我安慰的孩子。孩子假装在娃娃生气时拥抱它或是哄睡它。大人也可以假装是那个烦躁的婴儿,或者示范如何进行安抚。
书页:Page 109
53
“自我调节”游戏
内容及意义:让孩子跳、跑、摇、舞,做跳跃悦动,或是投入任何重复性的律动,然后你再指定频率,迅速地转换“快一点、慢一点、超级快。左边、右边、右边、左边。用左脚跳,换右脚,两只脚。”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情绪控制障碍。还可以进行变化,给孩子一堆积木,然后很快地说:“按形状分,按颜色分,现在用左手分.”如果孩子爱唱歌,就说:”唱大声一点,小声一点。“如果孩子尖叫,就让他们:“大声一点,小声一点,悄悄的。”
书页:Page 109
54
帮助冲动控制的游戏
内容及意义:我们可以把孩子容易冲动的情境,以游戏的方式重现出来。你只需要说:“我们开玩上课游戏。”或者,“我们玩个游戏,假装你很想要这个玩具,但是我不想跟你分享。”“我们来玩换衣服准备上学的游戏”等。
找出一件在生活中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的事,然后把它称作游戏,从而让孩子以不会受到处罚或感到羞辱的方法,练习获得对冲动的控制力。
书页:Page 110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55
孩子扮演高一级的“角色置换”
内容及意义:角色置换,对恢复孩子的自信特别有帮助,能帮助他们摆脱无力感的困境,客服恐惧和压抑的情绪。
这类是主要的角色置换的类型,往往让孩子扮演高一级的角色。而孩子因为游戏笑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现实被搁置一旁,而且角色被置换了。
例如:劳伦斯▪科恩博士和女儿第一滑雪的时候,女儿觉得自己一直滑到,爸爸却没有,就一直发牢骚,觉得不开心。于是,爸爸故意让自己出了个洋相,摔趴在地上。女儿就笑着顺利回到了滑雪练习中。
例如:小男孩丹尼,在学校不守规矩,老是被训。博士建议置换角色,由小男孩扮演校长,并取名“严厉先生”,博士扮演被训话的小男孩。
书页:Page 115
56
讲故事,从而治疗恐惧
内容及意义:受过惊吓的孩子,需要某种途径从恐惧中康复,而掩盖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讲故事可以让孩子间接地引入话题,避免直接谈论、扮演。
如书中,一个男孩在幼儿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即便到了新学校之后很开心,但他对原来学校的事情闭口不谈,也不玩“上学游戏”。于是妈妈编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小老鼠在海上被暴风雨袭击,困在一艘破旧的小船上。后来被另一艘坚固的船救起,船上的人还给它了很多温怒帮助。
孩子在听了十几遍这个故事后,就演了这个故事,还加入了很多细节,而这些细节,其实就是原来学校发生的事情。而后他在新的学校,就更加热情而有信心了。
书页:Page 116
57
大人主动发起“面对恐惧的”相关游戏
内容及意义:如果大人可以发起一个与恐惧相关的,但是“好玩”的游戏,那么孩子就会发现,恐惧能够被客服,自己也能从客服恐惧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比如,如果孩子害怕蜜蜂,你可以鼓励孩子扮演蜜蜂,大人试着逃走,但最终被蜜蜂蛰中,然后大叫。或者大人扮演蜜蜂,孩子要逃走,但是你要做一个笨手笨脚的蜜蜂,最后叮了自己,而不是孩子等。
书页:Page 119
58
“幻想游戏”
内容及意义:幻想游戏可能很接近现实,也可能只有一些模糊的联系。比如和男孩玩“幼儿园的游戏“,他一定不大乐意,但是玩”胡说八道傻瓜学校“的游戏,他一定很喜欢,游戏过程中编出各种各样的规则和困难,与他在学校遇到的真实困难保持戏剧性且幽默性的关联。
59
掌控游戏
内容及意义:比如,一位8岁的独生女,正焦虑等待妹妹的出生。然后玩的过程中,博士扮演爸爸,她扮演姐姐,有一对幻想的双胞胎妹妹。她只要求爸爸关注双胞胎而不关注她,然后她假装发脾气。
这种是更深层次的角色置换:就是她不再受控于嫉妒的感受,而是通过游戏,转化成能控制那些不良感受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