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朝气勃发时有身强健壮的体质,有大把充裕的时间,有无可挑剔的光彩容颜。父母抵挡住人世艰难,简单环境隔离恶俗粗鄙,趁 早是呼吸新鲜空气下的朝朝,是抢人一步的觉醒与提升,出名需趁早的感叹,如今方有如梦初醒的惊诧,往事南柯一梦,不知究竟在徘徊迷茫中内耗多少宝贵岁月。
绝大多数人一生都会淹没在茫茫人海,普通人日子一眼望到边,编程有序,毫厘不爽地不偏不倚、不惊不澜。很多时候走着同样的道路,看着同样的风景,瞧着同样的人群,过着到点吃饭,天黑下班的模版生活,突然像间小盒子,我们都是那蚕,拼命吐丝,终有一天结茧自封,生命最后终结为剥丝抽茧的痛楚,身后是织成五彩绫罗,还是抽丝失败被弃乡野,究竟不得而知。早慧的年轻人偏就在十来岁时可成熟地看到这些,于是二十来岁拼就一身才华,剑走偏峰地另辟蹊径,早熟是件好事,早早地领会人事奥秘,有准备有心思有谋略地规划日后一切。韩寒、郭敬明、蒋方舟年轻就出名的作家,积淀厚厚的底蕴,铺就锦绣前程,早意味着起点高、眼界广、文路宽、机会多,大把时间余裕有足,转换更替的速度也有更大余地。
假如一切都要待到固定成型后再改换思维,扭转习性,难自不必说,与旧有抗争的痛苦尝尝便知,在不断妥协的过程中稍稍保持前进的趋势,已算很不错的进步。一开始就能一次成形不是更妥当、更实在,只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开始就可以有这样的机遇,初始程序的设定至关重要,手机可以刷机,不知道人是否可以刷脑。
从前看早熟的孩子会有一种厌恶,太早脱离稚气毫无乐趣,现在看看竟为她们能够走出常规,自强自立地勇往直前而惊叹,彼时的自己并没有体会到抢早即是先机的道理。常常深陷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说法,才华品行出众的人会被指责嫉妒,恰恰是毫无理由地将二者牵涉,早醒而不是早耀。假如早早地成功带来骄傲成为日后继续上升的绊脚石,那就不是真正的早熟,而是早衰。
现在流行一个词,查找人脑中的木马程序,找出杀之,信念的程序设定有很多都是错误认知,我们偏偏不能自查自知,这样的内心操作更不可由外人代替,亲力亲为,只能通过一件件生活凡事了知一二。还是需要趁早进行,查毒杀毒排毒。
日常中总会对身边年轻朋友灌输趁早将该学的都学到,越早越好,年轻身体精力都能经熬的时候,如果浪费在游戏烟酒、情感纠纷中将是莫大损失,易逝岁月毫不留情,我们以为的还很长只是一眨眼功夫,时间绝不等人,一拨又一拨总有早知的人在潜水行动,在隐性成长。
有些人,隔几月就精进一层,隔几年就让人大吃一惊,刮目相看的时分,需要知道功夫在平时,越早播种越早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