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去外婆家,大老远就看见外婆倚在门旁远望着那条通向家门口的路,那条路是我们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那条路上有她对我们的期盼,那条路连通着两颗牵挂的心。
当我们彼此看见时都十分欣喜。外婆总是会紧紧地牵着我的手,嘴里叨念着我的变化,她还总说:“我刚才看见路上过来的人,还以为是你们呢!”可见她知道我们要来是有多么的开心。一直在那里耐心等待着,期盼着我们的出现。那种期待见到亲人的感觉是那样的幸福!我们相见时,彼此满脸的笑容代替了所有的话语,各自内心对亲人的牵挂不言而喻。
进屋后,外婆和我们一起谈论着近来身边发生的琐事,我们帮她做了她一个人做不了的事,虽不见得有什么活可干,但也忙前忙后,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吃过午饭后,我们就陪她出去散散步,看看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那样的时光并没有多么惊艳,但朴素到让人十分舒心。
最有趣的便是别人给外婆拿的好吃的,她会一直放到我去的时候,然后等我到了便把那些好吃的都给我吃!那时候东西很少,可是每一件都那样珍贵。外婆把那份爱分享给我,她满脸的笑容;我吃着外婆给我的东西,觉得无比开心。那时候的幸福好像很简单。那种久久的挂念,在见到亲人时得以释放,无法言说的美妙,就算只是平常的日子,也会显得格外的幸福!
外婆去逝后,好久一段时间,我没有再感受到那种被牵挂,被疼爱的幸福。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求学路上,平时也很少和家人通电话,即便有打电话的时候,也只是简单的寒暄几句,问的几乎都是同样的问题,说完就挂了。彼此之间也没有过多的语言沟通。可长大了的自己总会有些小心事,也会遇到不会处理的问题,有时候无处诉说,就想与父母沟通,当打通电话时却不知如何去说。于是和家人的亲密也在这漫长的学习时间里淡了些许。慢慢地,一个人在外面上学,心中需要被关心的感觉就变淡了,也很少意识到别人也需要关心,情感交流更是缺失。在成长里,这一部分好像被封印住了,没有再被打开过,温暖也不再注入心底,只是匆忙的做着长大该做的事。
直到今年,自己才再次感觉到了小时候那种被牵挂,被爱着的感觉。才留意到父母期盼我回家的眼神里饱含着满满的爱意,才发现母亲平日里爱唠叨的话,是对我最朴素的爱。只是他们出于所受教育的限制,只能用他们觉得对的,仅有的方式全力地表达着对自己孩子满满的爱,只可惜那样的唠叨总会在孩子未理解时被误解,而他们竟然毫无怨言。
或许在懂得那份爱的时刻,才真正觉得自己内心成熟了,才真实的感受到什么是爱。再次感受到被牵挂,被疼爱时,内心也有了关心别人的感受,那些被忽视的情感再次被唤醒了。这件事也让我在教育中有了启发。
大人或老师常常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却从未教孩子怎样感知爱与温暖,忽视了他们情感中的实践。如果没有相应的情感经历很难体会到别人的感受,也很难理解到别人的情绪。更别说领悟到他人在简单的语言中所寄托的那份心意。虽说任何人都不能与他人感同身受,但至少让孩子有过真实经历以后,他会获得一些同理心,那样更能共情到别人的感受,也更懂得与别人相处。如果一个孩子的生活中一直有这样的温情存在,那么无论将来面对怎样的困难,他的身上都会有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鼓励着他前行,那种力量是深藏与内心的爱,强大到可以让一个人在困顿中找到方向,在疲惫中有所依靠,在前行的路途中无所畏惧!
教育,不只是教孩子知识,也是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