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是人们最常见的情感表达。
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弄明白“情感”是什么?
我迄今遇到最清晰的一个概念,是来自《心理学大辞典》中: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
有一天两个妈妈在聊天。
妈妈A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妈妈B叹息的回答:“别提了,真是不幸喔!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得要命,不烧饭、不扫地、不洗衣服、不带孩子,整天就是睡觉,我儿子还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妈妈A又问道:“那你女儿呢?”
妈妈B高兴的回答:“她可就好命了,她嫁了一个体贴的丈夫,不让她做家事,全都由先生一手包办,煮饭、洗衣、扫地、带孩子,而且每天早上还端早点到床上给她吃呢!”
看到这里,大多数人的一反应都是“同样一件事,由于思维方式不一样,结局大不相同”。
其实,说“思维方式不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我们需要更清晰的表达出事情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件事情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人们自身如何去认识,简单点就是‘在这件事情中,需求被满足的情况’”。
比如,上述故事中,在儿子和儿媳妇之间,这位妈妈的需求——希望儿子更幸福;在女儿与女婿之间,这位妈妈的需求——希望女儿更幸福。无论在儿子和儿媳妇之间、或在女儿与女婿之间,如何变幻场景,只要是对儿子、对女儿有利的事情,相信这位妈妈都会很高兴;对儿子、对女儿不利的事情,也相信这位妈妈都会叹息。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前面我们已经有答案了,但还是有点模糊,用更精准的语言表达:对这位妈妈来说,在儿子和儿媳妇之间,儿子最重要;在女儿与女婿之间,女儿最重要。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场景同样,和某人A聊天,聊着聊着就聊不下去了,但是换一个人B,你们就可以聊得热火朝天。平时可以留意一下和A、B聊天内容对你的需要度? 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和某人C聊天正聊得热火朝天呢,这家伙C突然冒出了一句话,让你想立即中止谈话。这又是 “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 或者 “冲击了你认为重要的什么东西”?
我们很容易发现,决定喜怒哀乐的是"客观现实" + "价值观"(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
那么,当知道了自己的价值观,一件事情放到自己的面前,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喜、是怒、是哀、是乐……
同理,当知道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件事情放到这个人的面前,那么一定程度上也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喜、是怒、是哀、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