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龙虾这种生物,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只有在吃它的时候才想起来呢?
然而,这种美味的甲壳类动物其实很值得我们关注。
龙虾已经至少存在3.5亿年了,而6500万年前还存在的恐龙,相对于龙虾来说,也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昙花一现。
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在其著作《人生十二法则》一书中说:
“你和龙虾的共同点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尤其是当你气得张牙舞爪的时候。”
乔丹·彼得森,临床心理学家,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被学生称为“改变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曾任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因其对龙虾与人类社会比较的观点阐述,被称为“龙虾教授”。
在《人生十二法则》这本书中,运用当代脑神经科学、哲学中的精粹,以及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梳理总结出了十二法则。
今天一起来看第一条法则——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对于龙虾来说,“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它们在海底安营扎寨,海洋中持续不断的混乱杀戮所产生的的残羹剩饭会从上方下落,供龙虾拾取。
家就是一个既安全又容易觅食的区域。
然而,随着龙虾数量的增加,家就会变得拥挤,对食物的竞争也随之增大。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要知道,社会地位决定了领土权,而领土好坏往往关乎生死。
对于疾走于海底的龙虾来说,这也不例外。
彼得森教授说,如果你将几十只龙虾安置在一片新的区域,那么就可以观察到它们建立地位的仪式和技巧。每只龙虾都会对领地进行探索,并寻找合适的安家之所。
龙虾在外出时会经常碰上彼此,而复杂的防御和攻击行为,早已深深嵌入它们的神经系统。它们会像拳击手一样四处挥舞钳子,镜像模仿对手,前后左右移动。
同时,它们还会使用眼睛下方的喷嘴向对方喷射液体,里面的化学物质会告诉对方自己的体型大小、性别、健康状况和情绪状态。
一场冲突貌似在所难免。但事实上,龙虾们解决争端通常需要四个阶段。
有时,龙虾可以通过对方钳子大小看出自己的恶劣,不战而退;通过液体交换的信息也能吓退更为弱小的一方。这是解决争端的第一阶段。
如果两只龙虾势均力敌,这时就会进入解决争端的第二阶段。它们拼命抽打触须,钳子向下收起,一只前进,另一只后退,然后防御方再前进,进攻方再后退。
这样的拉锯战反复几个回合后,更为胆小的那个会觉得再继续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转身迅速离开。
如果双方还僵持不下,那么就会进入第三阶段,开始真正的打斗。
此时两只愤怒的龙虾会凶猛地攻击对方,伸出钳子,相互扭打,试图将对方翻个底朝天。被掀翻的一只往往就退出战斗。
但如果都无法掀翻对方,或者一只依然不依不饶,就会进入第四阶段。这时风险增加,因为随时可能会丧命。
龙虾会用钳子狠狠夹住对方的腿、触须、眼柄等暴露在外的脆弱部位,然后拼命甩尾后退,将其撕扯下来。
到这个时候,通常胜负已分。
战败的龙虾无论之前有多生猛,接下来都会丧失斗志,信心全无。如果曾是一只占据统治地位的龙虾被打败,那它的大脑会彻底重构,以适应新的卑微地位。
任何一个在事业或者情感上遭遇过重大打击、经历过痛苦转变的人,都能理解龙虾的这种变化。
更为重要的还是,胜败双方在大脑化学状态上有着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正反映在它们的体态上。
胜利会让龙虾拥有更多的血清素和更少的章鱼胺。
血清素高、章鱼胺低的龙虾往往会变得趾高气扬,遇到挑战时也多半不会退缩。
血清素会调节龙虾身姿的弯曲程度,使它得以尽情伸展自己的附肢,进而显得高大且具有威胁性。
可以说,高血清素、低章鱼胺是典型的胜者状态。
与此相反的神经化学配置则会让龙虾畏缩颓废、落魄拘谨,像惊弓之鸟一样四处流浪。
于是,处于支配等级最顶端的龙虾则会占据最好的栖身之地,衣食无忧。它会在自己的领地里耀武扬威,在夜里骚扰龙虾,提醒它们谁才是老大。
其实,人和龙虾一样,都会根据身体姿态来评估彼此。
如果你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显得失败,那么你也会感到自己渺小和挫败,而他人的反应更会放大你的这种感觉,也会把你当失败者对待;
反之,如果你笔挺站立,自信满满,人们也会用不一样的态度对待你。
换言之,物理层面的挺立也可以激发精神层面的挺拔。
正如彼得森教授所说,精神上的笔挺站立、昂首挺胸,意味着睁大双眼看清生活的重任。
从胜利的龙虾实践了3.5亿年之久的智慧中我们获得启发:
“挺胸迈步,直视前方,敢于冒险,这样你的神经通路才能充满急需的血清素。”
因此,请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