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别人误会你,责骂你的时候,你是选择以牙还牙式的怼回去,还是一笑置之不过多理会?
也许你会信誓旦旦地说“我才不和他一般见识”,可真正遇到的时候,恐怕大部分人还是会由着自己的情绪图一时之快,与对方发生一些争执或是矛盾。
小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意气用事,尤其是刚有“长大”这种意识的时候,以为自己已经强大到可以保护自己,会故意做出一些大的动静,比如男生喜欢挥舞拳头用力量来保护自己,女生则靠一张伶俐的嘴不让自己吃亏。
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看起来简单易行,却也是毫无技术含量的笨办法,终究都没有把问题解决好。
直到自己的年纪和阅历慢慢增长起来,你会意识到,越是直接的处理方式,往往杀伤力也越大,效果更是差。
02
朋友说他们单位最近提拔了一位年轻的领导,都说年轻人年轻气盛做领导不稳重,可这位同事的呼声却很高,因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稳重。
话不多,要说也说的都在点子上,从来不议论他人是非,几乎没有在说话这件事情上得罪过别人,或是与同事闹过什么不愉快,相比之下,很多老员工都没有他沉稳。
这种沉稳的沉默更像是一种智慧的积淀,它绝非易事,因为沉默不只是节制语言,还要控制自己的表情,不安的表情同样会暴露你的焦躁。
暴露和放任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而隐藏和抑制才是最难的,它是一种高级的自律。
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要说发声处处都有,但适时的沉默却难得一见。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看一个人是否懂得尊重别人,就看他对待服务生的态度如何。
当时并不怎么理解,直到工作后需要和客户约见,必须要和陌生人一起吃饭,才对这个说法深有体会。
有时候饭局会安排在口碑不错的店,碰上周末生意好起来上菜就会不及时,这时候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反应了。
有的人比较耐心会说:等等吧,毕竟人多可以理解;有的就张牙舞爪地必须要把服务生喊过来教训一通,好像自己受了多大的气一样。
在公众场合,看一个人的气场和涵养,就看他懂不懂得沉默,沉不沉得住气。
随心所欲地表达愤怒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愤怒的时候保持沉默却需要修养的磨练和积累,需要心智和身体的多方自律。
虽然我们是被誉为上帝的消费者,对方是服务我们的人,但该有的尊重还是要有的,钱不能让你自然而然的比别人高贵到哪里去,自大只会让你暴露的更彻底一些。饭桌上能沉默等待的都是能换位思考,体谅别人难处的人。
而往往尊重别人也是在尊重我们自己。
中国历史上的东汉时期,有个青年叫孟敏,他曾赶集买了一个瓦罐背着回家,被一个扛钉耙的人不慎碰破了。但孟敏以沉默待之,连回头看都没有,继续背着破罐走自己的路。
这事被当时的大名士郭林宗看见了,就奇怪地赶上了孟敏说:“喂,你的瓦罐被人碰破了!”
孟敏冷静地说:“我早知道了”。郭林宗惊奇地问:“那你为什么不和那个碰罐的人评评理?”
孟敏回答说:“瓦罐已经破了,找他也没用,无非吵一架,别人看看热闹,再说,他又不是故意的。”
因此事的风传,孟敏成了东汉的知名人士,请他入仕的官人数十年不绝,但他还是沉默待之,修养终生。
孟敏的这种沉默,可见其内心的修养深度和崇高的品行风度,这永恒的魅力令人倾倒销人魂魄。
03
沉默是一种不越界限的保护。
很多人喜欢在公共场合随意发声,总是让别人下不来台,该沉默的时候不懂沉默,只会让你的人缘越来越差。
去年同学聚会清点人数的时候,班长问一位女同学怎么没把老公带过来,对方支支吾吾半天说了句工作忙走不开,谁想另一位同学竟然抢过话去说:你们不是离婚了吗。
当时的气氛可想而知,场面十分尴尬,一场好好的聚会就这么被她毁了。
当然后来在饭桌上也没有人再和那位“爆料”的同学多说一句。
因为这样不知沉默,不懂分寸的人让人心生嫌弃,如此口无遮拦也是一种教养的缺失,谁都不愿意和不懂分寸又守不住嘴的人做朋友。
沉默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和修养,也是对自己的一份爱护,更标志着一个人的成长。青春年少的时候,我们都喜欢表达自己,而且是强烈的表达。
有什么伤心难过的事情总是喜欢找人倾诉,到处说,希望从别人那里能得到一点慰藉。
慢慢长大了,我们会发现,说太多,过分地表露自己,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靠倾诉得到的情绪安慰也只是短暂的满足。相反,适时的沉默却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是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
无论在精神还是肉体上,赤裸裸的暴露总是令人害怕的。
卡莱尔有一句名言:“蜜蜂不在黑暗中就酿不出蜜,人的大脑不在沉默中思考便产生不了伟大的思想。”
张口说话容易,闭嘴沉默不易。什么事都不要急着辩解,什么话都不要忙着倾诉,学会说话只要几年,懂得沉默却要几十年。
沉默的智慧并不是教人缄口不语,而是希望我们能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说。
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高质量的谈话,少一些无目的和平庸的闲语。
坚强、自信、独立
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无时无刻不绽放最美的一面!喜欢微信feizheti 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