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妈向我救助:“你帮我女儿纠正一下记忆式学习法,她这个倾向严重。”她女儿读初二,偏科,理科弱一点。
用记忆的方法来学习,小学阶段不容易看出它的危害,小学的学习内容简单,像需要思维的数学,每个知识点的变式一般也就几种,容易记住,做题是分辨类型,然后套用公式就可以了。甚至现在还有些培训机构,有些家长把这个当成密籍。
当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后,到初中、高中还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就会造成严重偏科,数学、科学等理科就会很吃力。初中、高中理科知识的变式太多了,光靠机械记忆是很难完全掌握的。
那初二的女孩专注的埋头在书桌上写作业,我们进入她的房间也没有影响她的“战斗”。与我意想的不一样的是,她并没像通常苦于学习的孩子那样一脸疲惫与无奈,反而精神状态很好,人很积极、开朗,这也和她父母开明,极少责备有关吧。
我坐在她书桌前的椅子上,她坐在书桌边上藤编的单人摇椅上,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对话。为了行文方便,我就把她称为小雨吧。
寻求认同
我:你写作业这么认真啊。
小雨:作业很多,我要抓紧写完,下午、明天都还有培训班。
我:现在的初中确实作业都很多。你真认真。你比较喜欢哪几门学科?
小雨:我最喜欢历史,语文也喜欢,数学也喜欢的,虽然我数学不太好。
我:数学不太好,数学也喜欢,那估计你们数学老师挺有魅力的。奇怪,按道理,一般喜欢语文、历史的人也都会喜欢英语的,你不喜欢英语吗?
小雨:也不能说不喜欢吧。就是我背英语课文很慢,感觉有点痛苦。
就连背单词都不是用“记”的,是用思维
我:背英语课文慢?那你背语文课文慢吗?
小雨:现在也很少背语文课文,以前背语文课文都是挺快的。
我:我以前背课文也挺快,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早读课背完了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没事干我就吵。老师看我吵,就翻到后面一篇最长的课文,叫《彩霞姑娘》叫我背。结果,我过一会又再吵了。老师就发火了,问我,你背出来了吗?我就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给她背了一遍。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背得这么快吗?
小雨:为什么?
我:我在背课文的时候,把课文内容变成场景,这样背书就很快了。
小雨:我也是这样背的,我在背古诗的时候也这样背,读两三遍就会背了。
我:那你英文课文为什么会背得慢呢?
小雨:我单词不熟悉。
我:单词记不住?
小雨:不是,单词我是按读音一下子记住了,就是单词的意思容易忘。
我:记单词我们可以用记忆术,一下子就记住,而且不容易忘。你知道“改变”的英语单词吗?
小雨:嗯,知道。
我:是不是,C-H-A-N-G-E,change?
小雨:是的。
我:我英语是很差的,因为我们那个年代中考是不考英语的。但我十几年前,看到这个单词,就花了最多几十秒的时候,就永远记住了这个单词。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雨:为什么?
我:因为我用了记忆术。你看change用中文的拼音拼就是嫦娥,然后我联想了一下:change,嫦娥对猪八戒“改变”了看法。你看,我用联想的方法,把这个单词怎么拼写的,意思是什么,都联想了一遍。而且很夸张,让人记忆深刻。嫦娥一向讨厌猪八戒的,现在突然对猪八戒改变了看法,这令人吃惊。
当然,你也看出来了。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这个拼音和单词正好是一样的。但用记忆术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记住单词及含意。
你哪个单词的词意不容易记住?你可以随意找一个不容易记住的,我来演示一下,怎么用记忆术来记住。秒记。
小雨从英语书中找出单词“solve”:这个我不容易记住意思。
我:我英语很差,拆分不出来,你能不能把这个单词拆分一下?
小雨:前面的可以,把“so”拆分出来,是“所以”的意思,后面的好象不行。
我:那么,这个单词“solve”的词意可以这样记:所以(so)“解决”了拐杖(L)问题,胜利(V)就ye(e)了。这样,用联想的方法,记住了单词的拼写,solve,也记住了词意:解决。你看,我记住这整个过程没超过30秒吧。
你看,其实我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想了一遍,我都没有去记过,就记住了。而且比单纯的背记得更牢,更不容易忘,以后你如果再碰到我,可以再考考我,看我还是不是记住。
记忆就是把新知与旧知发生联结,有技巧的用联想的方法发生联结就是记忆术
这个就是记忆术,记忆术的要点主要有两点:一就是要和我们原来的知识发生联结;二就是要联想、想象,而且联想与想象越夸张越好。
我们单纯背的时候,其实新的知识几乎没有和原来的知识发生联结,要想记住就会比较难,而且时间长了容易忘。就像一块块单独的砖块,我们很难记住一堆杂乱的砖块中每一块砖的位置,也很难找出某一块砖。
当我们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体系发生联结的时候,就相当于把这一块块砖砌成了房子,记住它就容易多了,就算把某一块砖遗忘了,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砖按图索骥把它找出来。
小雨脸上流露出兴奋的表情:嗯,我有些单词容易拼错,能用这个方法吗?
我:当然可以,你举了例子。
小雨翻书找出单词“suddenly”,意思是突然地,意外地:这个suddenly单词,我经常忘了是两个“d”。
我:这个单词能拆吗?
小雨:好像不能。
我:那就这样,“su”谐音叔,我们就想象一个叔叔走在街上,“突然地”一个巨大的字母“d”从拐角蹦出来,吓了他一大跳,没想到“意外地”是这样的“d”还不止一个,又一个“d”跳出来,后面的“enly”有没有好一点,类似的单词?
小雨:有一个近似的“only”,唯一。
我:好,这就完美了。一个叔叔(su)走在街上,突然地”一个巨大的字母“d”从拐角蹦出来,吓了他一大跳,没想到“意外地”是这样的“d”还不止一个,又一个“d”跳出来,因为不止一个,所以“only”要改成“enly”。
这样是不是不会记错了?
小雨:是的。
我:你看,整个过程也很快吧。我也就你指的时候,看了一眼,我连这个单词读都不会读就记住了。
你看,按道理,文科的学习,特别是记英语单词肯定是要记的,要背的,我现在记单词记了吗?背了吗?没有。我只是想了一遍就记住了。也就是说,就连最需要记忆的文科的学习都不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的。那么,数学、科学这些理科的学习更加不是用记忆的方法来学习的。什么公式、定理都不是用记忆的方法去记住的。而是要解理,解理了之后自然就记住了。
什么是理解?什么是思考?
小雨:我数学做题就做得很慢,经常在想应该用哪个公式,这个公式用用不行,又用另外一个公式。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学习,我以前都是用背的,把公式背下来,把定理背下来。
我:嗯,你现在明白了不能去背吧。要去理解。要去思考,要用思维的方法去学习。什么叫理解呢?理解就是就是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结。这种联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我们已知的现实的具体的世界相联结,另一种是和知识的符号体系、逻辑体系相联结。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简单点的,小学数学的例子。倍数关系可以说是小学数学里接触到的第一个抽象概念。那怎么去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和具体的世界想联结,比如说,拿出一些黄色的小棒和红色的小棒,去摆一摆,红色小棒是2根黄色小棒的三倍怎么摆之类的,还一种方法是和已经学过的知识体系相联结,可以和半抽象的符号体系相联结,也就是用画图的形式去表示倍数关系,画线段图、圆圈图等都可以。
再比如说,圆的面积公式S=πR2怎么去理解?这个和现实的具体的世界相联结就是把那个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教具——一个可以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圆,拼一遍,观察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宽就是圆的什么,面积怎么算。和已学的知识体系相联结就是用画图的方法,在纸上重现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过程。这就是理解。
小雨:有一次,我在做电学的题目时,有一道题目,并联电路的电压是怎么样的,我不会做,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想一想房间里每一个电器的电压都是220V,它们都是并联的……这是不是就是和现实世界联结?
我:对的,这就是和现实世界联结,这妈妈用和现实世界联结的方法来让你想明白这道题,这很好的,很好的方法,我们碰到判断不准的问题就可以和现实世界联结试试看。
还可以用和现实世界相类比的方法去理解。所谓电压就是电的压力差,我们可以类比成身高差,如姚明两米二十九,另一个小朋友身高一米二十九,他们之间的身高差是一米,如何有两个小朋友并排,排在姚明前面,他们之间的高度相差多少呢?还是一米,有十个二十个,无论多少个并排排在前面,他们的高度相差都是一米,也就是并联不会改变电压。反过来,如何两个小朋友是“串联”的,也就是他们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的肩膀上,那他们之间的高度差就立即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串联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压之和。这样类比一想,是不是就明白了?还会搞错吗?还要去记去背吗?不清楚的时候,在脑子里类比一下就可以了,永远不用担心记错。
当然,你还可以用水库放水去类比电流,也是非常好的,很容易想通。
小雨:因为我数学不太好,不预习的话,上课不容易听懂。好像我预习的方法是不太对。我是例题就一带而过,把重点放在背公式和定理上,把这些背出来后,然后去做后面的习题。听你这么说,我应该把力气花例题上,把例题搞懂。
我:你可以举个例子吗?
小雨翻开数学书:马上要学新课《函数》了,我怕听不懂就开始预习了,我是把定理背出来,然后去做后面的题目,结果发现,都不会做。
看来我是要多花力气在例题上,可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是例题就一带而过,让我们记住公式、定理然后就做练习。
我:你已经发现例题没搞懂就去做后面的题目是不对的,这很好。你要多花力气在例题上,先把例题搞明白,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你们老师可能是为了赶教学进度,或者她认为你们大多数人都已经懂了,所以没细讲例题。有很多人,他们懂得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老师没讲之前就已经基本都懂了。
我读初二那年暑假,学校组织补课,是上初三的新课,结果新来的物理老师可能是不愿意教初三吧,想自己把学生从初一带到初三,结果暑假补课,一节课都没来上过,我们就按照进度自习,老师也没布置过作业。补课结束,发了试卷考试,100分的试卷,结果我考了86分。老师一节课没上,也没做过作业,我就考了86分,所以掌握了用思维的方法来学习,学习的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上了,老师起到辅助、纠正的作用。
还是回到《函数》这一课,这个小明哥哥打工的例题就是后面函数定义的与现实世界、与已学知识的联结。我们要仔细体会这个例题,然后尝试举出更多与现实世界、与已学知识的例子来应证函数。比如说,速度、时间、路程,当速度一定,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个变化是有唯一确定的值,所以路程就是时间的函数。
在举例子的时候,要对函数定义里的每一个关键词都去审视,都去举例子。比如说,“y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我们也可以举出若干唯一确定值的例子,也可以举出不是唯一确定值的例子。如,河水水位和时间的关系,时间变了,河水水位也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随着时间变化,水平就一定正比例或反比例变化的,也就是水位的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把新知与已知相联结就是理解,用已知去证明、推导新知成立或不成立就是思考,就是思维。我们除了用已知去证明、推导新知成立外,我们还应当努力去证明新知不成立,是错误的。虽然这样的证明基本上我们是做不到的,但我们努力去做了,会让我们对新知的确立性认识更全面。而且,有时候我们是能够证明新知是错误的。
举了例子。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当时的小学教材上有一句话:“整数与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谁大就谁大。”你觉得这句话对不对的呢?能不能证明它是错误的呢?
小雨:我们也是这么教的,好象不能。
我:那我证明给你看。你看,按这条法则,1和0.99……循环是不是1大?
小雨:对。
我:0.99……是不是0.33……乘以3?
小雨:是的。
我:0.33……是不是就等于1/3?
小雨:是的。
我:那1/3乘以3不就等于1了吗?那这句话是正确的吗?不是吧。所以书上的定理、法则,也有可能是错的,我们在解理、思考的时候,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证明它,推导它。这样理解才透彻。
小雨:嗯,我化学溶液、溶质类的题目搞不太清楚,变来变去,经常被它搞糊涂掉去。
我:有教材吗?能把教材拿来看看吗?
小雨拿出科学教材。
我:我们看,所有有关溶液、溶质类的题目的核心在哪里?是不是在最初的核心概念上?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核心的概念。把它和现实世界相联结,比如说,盐水,10克盐,100克盐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盐水里盐是多少?水是多少?把它彻底搞明白之后,再用这个彻底明白的概念、公式去推导新的公式。
尾声
小雨:我明白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是有关历史的。我虽然很喜欢历史,但历史事件的年份我老是记不住,容易记错,有什么办法吗?
我:办法其实你已经知道了,就是用记忆术。不过你不知道具体怎么用,对吧。你有历史书吗?随便翻出一个,我们来看一下,怎么用记忆术来记年份,相信一下子就能记住,且永远不会错。
小雨翻出历史书:这个大化革新的时间是646年,这个646不容易记住,容易搞混。
我:我们看,日本大化革新是很不错的,便比明治维新要差好多吧,差的不是一点吧。我们就可以这样记,网上666表示很好,很不错,大化革新虽然不错,但比明治维新差了不止一点,差几点呢,差2点,所以中间这个不能是6,是4,所以大化革新的年份是646年,这样还会记错吗?
小雨:不会了。
我:你有兴趣可以系统的学一下记忆术,也可以不学,只要记住,记忆术就是把要记的东西和以往的东西相联结,用联想的方法相联结,这个联想越夸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