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经,我也立志当“佛系”妈妈。
孩子们野餐,食物掉在草地上,一岁的女儿捡起来就塞到嘴里。朋友惊呆,我却视而不见——“怕啥,沾了一点干草而已,又吃不坏。”
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就喜欢甩开我的手,磕磕碰碰是常事。额头上旧伤未愈,又添新伤。长辈心疼,我却泰然——“伤口总会愈合,小孩子摔摔打打才能长大。”
孩子发烧到40度,家里阿姨钟点工急了:“你还不去医院,小孩脑子烧坏了”。我给阿姨科普:“他精神蛮好,先观察三天。脑子烧坏这件事,根本不科学。”三天后,果然烧退了。
自此,我被贴上“淡定”的标签。
2
孩子逐渐长大,淡定妈妈开始坐不住了。
傍晚,打算炒几个菜,刚把油锅烧热,听见老大大喊:“妈妈,弟弟在玩水。”
扔下锅铲,跑到卫生间,弟弟正蹲在洗漱台上,袜子袖子都湿了,满盆的泡泡。
“宝贝儿,我们不玩洗手液。”
“妈妈,我在洗衣服。”
“不许玩水!”二话不说,我把弟弟抱到客厅。他一边挣扎,一边嘟囔着:“臭妈妈臭妈妈!”
等我炒完第二个菜,忽然望见两人站在厨房门口对我痴笑,每个人脸上都画成大花脸——用我的口红。
“妈妈,你看我们好看吗!”他们竟然用的是,我最爱的那支口红!
按耐住心中的怒火,默默炒完菜,走出厨房——客厅像发生过9级地震一般,玩具散落一地,桌椅东倒西歪,被子枕头全被拖到地板中间。两人坐在被子上,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们在野餐。”我端着两个勉强炒熟的菜,想到浴室里还有一地的水,忍不住大吼:
“你们怎么把房间弄这么乱!”
俩娃却一边笑着一边跑到卧室的床上继续玩“蹦床”。我冲过去,对着每个人的小屁股狠狠揍了两下,勒令他们去整理客厅。
自此,佛系妈妈“练功三年,破功一秒”。
3
闺蜜警告我:“小孩子,别跟他讲什么道理,你就得镇住他们。记住,你是妈妈,他们是娃!”的确,两个好动又叛逆的小孩,成为“佛系”妈妈,要多高的修炼与道行啊。面对现实,是时候换“法系”妈妈登场了——在读了几本儿童心理著作后,我开始照本宣科,给孩子立规矩、划界线。
弟弟偷偷玩我的手机,被我收走,他顿时嚎啕大哭,我请他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他愣是哭喊了二十分钟。
终于,他跑出来抱住我:“妈妈,你怎么不理我了?”
果然,他一直在期待我的“安抚”,也许过去每一次,只要他大哭,我就会忍不住去抱抱他。
“等你安静下来,我才会跟你说话。”
小家伙终于停止哭泣,眼巴巴望着我。道理他都懂,无非是试探我的底线罢了。
“以后没有经过妈妈允许,不可以偷看手机。还有如果你一直无理取闹的话,妈妈不会理你。”
态度坚定,语气淡定。这次以后,他果然很少再用哭闹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法系”妈妈一出场,效果立竿见影。
4
有次在一本书里,学到一种运用提问来进行沟通的方法,我觉得可以在五岁的女儿身上试试。
那天陪在女儿走到十字路口,明明是红灯,她不好好站在路边等,“假装”要冲过去。
要在平时,我肯定免不了大吼一声:“你干嘛?!很危险!红灯!”
那天我只是轻轻拉住她,问了一句:“你真的打算过马路?”
她停下脚步,歪着小脑袋,看着我,轻轻摇了摇头。
“原来你知道……”
“我就是假装要过马路……”
“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现在不能过马路?”
“因为红灯,有车子开过来,很危险。”
她心里其实明白得很,也许是想引起我更多的关注,也许就是想逗我玩儿。我紧张、责备,反而掉进她的“圈套”。
唯有摸清叛逆行为背后的动机,放下高高在上的说教,才能懂她内心的“语言”。
5
然而,“法系”妈妈也常失手——
女儿从小睡觉不踏实,必须陪在身边哄睡,等她熟睡后,抱上小床。
可是半夜她常常哭醒,直到被我们抱到大床上睡觉,才肯安定。
我开始想各种办法。
先是给女儿换了漂亮的小床,装上粉色床篷,铺上厚厚的床品。她见了喜欢,跳上床,滚了滚,我趁机说:“这是特地给你准备的小床哦,喜欢吗?”
她答:“喜欢,但我只在这里午睡,晚上还是要睡爸爸妈妈身边。”
弟弟本来在小婴儿床睡得好好的,半夜被姐姐吵醒,他也不干了,非挤在我们中间。
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我也不干了,跟老公说:
“必须培养他们早一点独立睡小床。书上说,要划清界限,如果他们哭闹就不理他们,让他们明白父母也是有底线的。”
跟女儿说:“爸爸妈妈睡大床,宝宝们睡小床,这是规矩。”
跟儿子说:“爸爸妈妈半夜要睡觉,即使你半夜哭,我也不会起来。”
从此以后,他们半夜醒来只喊“爸爸”。
爸爸心一软,就破坏了规矩:“孩子还小,缺乏安全感,跟父母一起睡是很正常的嘛。再说,天天晚上起来哄他们,也吃不消啊。”
实践是检验方法的唯一手段,孩子千差万别,没有包治百病的良方。
6
在“佛系”和“法系”之间切换的妈妈,常常也会有深深的无力感。
也许,从怀孕的那刻起,我就在脑中不断在合成一个完美小孩的形象——漂亮、可爱、聪明、懂事。
同时,一个慈爱、温柔、宽容的完美妈妈形象也开始萌芽。
然而,孩子们不是一张张任意涂抹的白纸,他们有个性,想独立,会叛逆,会挑战。
妈妈不是超人,也会无奈、软弱、气馁。
当我抱着“都可以,没关系”,置身事外的态度,一不小心变成溺爱甚至纵容。
当我想收回控制权,和孩子斗智斗勇,假如缺乏尊重与合作的态度,亲子关系容易出现裂痕。
我们必须承认,根本不存在完美小孩,更没有完美的父母,带孩子更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庆幸的是,带娃不是一场考试,既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谁来考核成绩,我们还可以不断进步,不断强大。
佛系妈妈也好,法系妈妈也罢,其实,我最愿成为孩子一辈子的“人生合伙人”,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与他们并肩——少一些权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包办,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溺爱,多一些陪伴。
图片均系韩国插画师Jo_kitchen的作品,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