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交锋
小金子是个伶俐的孩子,口头表达尚算可以,还有爸爸妈妈的影响,简单的文字表达上似乎也还过的去。三年级开始学作文了,小金子对自己的习作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妈妈每次看过都会指点一番——要么是结构不好,要么是用词单一,要么是没有深度,要么是语句不够优美,要么是文不对题,意境不够……小金子被妈妈絮叨的晕晕乎乎,总想躲;自己的作品总被否定,也很是不爽,所以每次妈妈一看作文,她就发蔫。写作文就真的变得困难了,每次写作文都不知如何下笔,这下被批的更惨:“女儿,你这样怎么行,之前还只是有一些问题,现在好了,竟然干脆不会写了……”
“这孩子作文是弱项啊!”妈妈有了一个“权威结论”。
“可为什么老师总是让小金子参加作文比赛呢?”妈妈有了一个疑惑。
僵持中
唉,原来现在的作文比赛,不是妈妈记忆中的那种现场作文,而是“征文比赛”。孩子写好了,老师和家长改改再投稿的。这算什么作文比赛,谁知道有多少枪手。可是老师说,小金子的作文真的算班级里不错的,的确可以去参加下这些主题征文,刚好锻炼下。“锻炼下”三个字很满足妈妈的内心需求,所以小金子开始了比赛之路。只是,每次写完,妈妈都要审阅再审阅,建议再建议,直到投稿期限,小金子都在改作文。虽然获得了些小荣誉,但是小金子一点儿也不开心,觉得它们都跟自己没有关系,有次奖状拿回家甚至对着妈妈说:“妈妈,你的作文又得奖了。”
小金子开始抵触妈妈检查作文,想尽办法不给妈妈看自己的文章。妈妈反省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犯了“你妈觉得你冷”的毛病。可是妈妈有个“解决方案”的绰号,仍旧没放弃努力的想办法“帮助”小金子:买了很多教作文的书,一堆给小金子的,一堆自己的……妈妈身边的朋友们也纷纷请妈妈也教教他们与小金子年龄相仿的“宝贝儿”们。恰逢暑假,妈妈想打破和小金子“作文对抗”的僵局,耍“诡计”,利用小金子的好胜心,大胆的“招收”了几个学生,还来了个“魔法训练营”。小金子想:“完了,这个假期都要在一次一次重写作文中度过了”……
转机
“妈妈,我觉得今天的作文课很有意思”。小金子很愉快的跟妈妈聊了起来,这画风为何如此一转呢?因为妈妈的“作文课”的确有点儿意思。
比如:写人这节。妈妈让学习的同学两人一组,说说自己眼中的对方是什么样子的,从模样说起,到接触过程中有印象的事情,喜欢对方什么,又不喜欢什么,发现了对方的什么特别之处……听到其他组里一个有意思的形容,大家都会哄笑起来;听到有伙伴说不喜欢另一个伙伴的地方和自己的感受一样,也凑过去附和几句吧,大家聊痛快以后,就有了:《我眼中的XXX》,《不爱说话的XXX》,《我的西瓜头弟弟》等等超过600字的作文了。
据说小伙伴们很喜欢妈妈要求的“微信日记”,小金子也是:“等下,我今天还没打卡呢”,“妈妈,你看畅畅今天写的了吗?图片配的也很好啊!”
有意思的是,学习的小伙伴们再见面愉快的聊了起来:“我看到你说的你弟弟的西瓜头了。你弟弟真可爱……”。“快看我那天朋友圈写的长吧……”。
“昨天LEO催我回家,说是要用手机微信打卡作文……”同学的家长也小激动。
胜利
假期快结束了,作文课进行总结了,小金子和她的小伙伴们收获了十六个字——我见我闻,我行我遇,我喜我恼,我思我想。
妈妈收获了一次反思:不去强调小金子作文的“技术水平”,不去训练她的“框架”,不去引导她的“思想境界”。小金子的习作有她的STYLE,妈妈现在负责欣赏就好了。
小金子在队长学校毕业的那天,妈妈看到她朋友圈发的内容,热泪盈眶——小金子运用几组排比,真实,深刻,形象、直戳心灵的写出她在队长学校的经历和感受。妈妈把这篇习作转发给了小金子的老师,老师们的反馈不是文章有多精彩,而是他们有多感动。妈妈想:“这就是——好文章”。
再后来,小金子和妈妈开始在《得到》的【今天】专栏“亲子留言”,一个故事,小金子写自己的想法,妈妈写妈妈的。
小金子的朋友圈里开始有了——【小金子烘焙】、【小金子不定期更新的日常】、【小金子日常生活】等等的系列,爸爸和妈妈会经常在她睡了以后去“偷看”哦!
“妈妈,我的作文你要帮我改下吗?”
“不用了”
“妈妈,我要赶快把这个感觉写下来。”
“好的”
“妈妈,我今天的作文好像写不到结尾啊,还有很多想说的”
“那就继续”
“妈妈,我已经写了2000字了……”
“比我都厉害”
“妈妈,我接受了一个少先队活动的课程训练写作,我想发动我们班和我们学校大队部的同学参与……”
“你约稿啊,那给稿费吗?”
“女儿,你昨天那篇精彩的游记给我看下吗”
“就在电脑桌面上,随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