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想写一个鸡汤式的题记,诸如尼采的那句,“那些没有将你打倒的,终将使你更加强大。”之类。思来想去,还是算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实在不宜故作坚强。
隔着凛冽的寒风与月光,认真地审视自己未必不是对生活的最真挚告白。
行路难,有时不只因为多歧路,也因为总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现在满身汗水的狼狈也许不是早前记忆中十八岁那无惧梦想的模样。对,那时候的梦想还不是用来惧怕的,不像后来,压在现实的肩膀上,谈不上举步维艰,只是有些喘不过气。
前几天开始流行,找出自己十八岁时的照片,像是宣告90后均已成年,00后正要粉墨登场的一场集体狂欢。看着当年的模样,总是会忍不住想: 如果那时候知道现在的窘态,当年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会不会失望?会不会依旧傻笑着点头,傻笑着,期待未来一步步到来,走成现在的自己?
(二)
兜兜转转,好好坏坏,恍恍惚惚,又一年。
自从离开了家与满是书卷气味的课堂,时光就好像自动赋予了自己一个加速度。日子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快,记忆却像高铁窗外的风景,一帧一帧的片段呼啸而过,像我这种天生慢半拍的人不知应悲还是喜。
记得每年年末都会自己写下几行歪七扭八的属于自己的文字,青春时尤盛,大概那时候时间富余,精力旺盛,总想着为自己臆想的未来大厦奠个基。总爱自己自以为是地空想几下,仿佛一切都会是自己以为的样子。
越往后,看书写字便越少,却越开始喜欢《天龙八部》。小时候只觉得暑假里听到《难念的经》曲调一响,便眼巴巴地等着萧大侠技压群雄。现在总是越看越悲伤,苍凉之感扑面。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从未看过原著也对宗教文化知之不深的我,却越来越明白这佛家谒语中的这九个字。
不曾忘记,16年底的时候对新一年的自己还是信心满怀的,间或会天真地以为自己会是破风的舵手或是浪尖的弄潮儿,可是终究还是没有挥得动红帆,只是紧抱着一只舢板不松手,也曾对峙过凶猛的恶鲨,也曾错失过上岸的良机,不想倾覆,所以还未放弃。
以往总喜欢将未来描绘得壮阔绚烂,触手可及,十八岁之后的我,越来越明白,能安然面对残缺的自己却仍抱有前行的信念是怎样的一种勇气。
(三)
如果非要用一个字代表一下飞逝而去的这一年,于身,可能是忙,于心,也许是茫。
以前不是很喜欢这两个字,因为故事里许多说文解字的高手总会将之释义为心神衰亡。没有心神的躯壳,又是怎样的一副行尸走肉呢?
可总不得不承认,这一年中,心态总是有些偏差。记得秋天的时候,事情越忙越错,自己越错越乱,一位前辈看不过眼,私下告诫我: 欲速则不达,万事莫偏激,何必太执着,谁又在乎你?当时一席话宛若惊雷炸裂,震醒我这个梦中人,后背汗浆若雨。
可是,懂得是一回事,做到往往又是另一回事。世事总是惊人的相似。
年末的时候,同事也曾半戏谑地调侃我这一年的经历,也曾假装认真地掰着指头算我“安分守己”的日子。
也有许多好心人不住地问:“你这样不是傻么?”
“也许是吧,不试一下终究不知道结果,而且,相信这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不讨好没结果你还不住地发疯?”
“不甘心。”
(四)
一路行来,体会最深的,就是自己默默地承认,漂泊的旅人最急缺的不是水和干粮,而是有那么一刻你可以放下所有的防备与执着,拥有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还有几个小时便是新的一年,万语千言只作两个字: 祝好。祝过往也祝未来,祝大家也祝自己。
奔走多不易,夜行孤且寒,倘若不能在风雪中抿一口烈酒,也请紧一紧过冬的寒衣。
再见,2017。
2017年12月31日夜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