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呢?缘起于我发现自己的领导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我组织的读书会,分享人分享完之后,大家三言两语地讨论一下就结束了。我作为群主,感觉气氛还不够热烈,相比而言,诺妈的跃读营每晚讨论十分热烈,一不留神就上百条消息。通过研究,我发现,我缺少了提问互动环节。
所以,我萌生了要加强自己提问能力的想法。经过我一番探索,我找到了这本书,传说拆书帮创始人的拆书法也源于这本书。这更增添了我的好奇心。
所以,立马买来看看。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跟我以往看到的工具书都不一样,不是一个主题一个章节,不是教科书式教一个工具方法,而是一个故事的形式进行。
故事的开头是主人公本,跳槽到了一家新公司,有更高的薪水,带领更大的团队,然而,他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那就是他的团队死气沉沉,开会也是在浪费时间,与此同时,他和妻子之间也出现了沟通上的问题。他在办公室里想了一个晚上,最终决定提交辞呈。
当他来到上级莎办公室时,莎像什么都知道似的,没有同意他的辞职,反而推荐了一位导师给他。
他来到了导师的工作室,和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谈话,而每次谈话,他都有新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处于评判者的思维泥潭里,遇到问题时,不自觉的去想这是谁的错,为什么会搞成这样,一旦这样想就很容易变成责怪他人或者责怪自己,责怪别人,导致下属不敢提意见,步步小心,没有创意;责怪自己,导致自己灰心丧气,提不起精神,更加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如果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那就要转变提问的模式,变成我希望什么样的情况?我还可以做什么?当我们这样问自己时,就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走了,这叫学习者问题。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地图,叫选择地图。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马歇尔博士也说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以满足我们的某一个需要。
在这张地图里,我们看到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它们从一开始就分叉了。这张图,最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中间有一个地方,竟然有一个转换路口!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你处于评判者心态,一旦你觉察到了它,只要你提出转换性的问题,就可以帮助自己回到学习者的路上来!
这真是太棒了!因为我们不可能驱走评判者,它就像是个自我保护装置一般,源于人类最初遇到危险时的直接反应:打或者跑。但我们可以学着把控它,让它进行转化。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席空间。在那席空间里,我们有权去选择如何反应。而这反应,决定着我们获得多少成长和自由。
能不带评判地观察自己的评判者,然后提出转化问题,这是一个人能为自己做出的最有力量,最有勇气的事。
今天洗澡的时候,我就体验到了一次这个过程。晚上趁着呼呼爸带着呼呼,我赶紧去洗头洗澡,洗完后,发现天呐,浴巾不见了!我和呼呼爸两个人的浴巾都不见了。我的第一反应是,阿姨咋这么不懂事,把我们俩的浴巾一起去洗了,我们怎么擦干呀!洗了也不告诉我一声,我一点准备都没有!为什么不分开洗呢,这样起码我可以偷偷用呼呼爸的嘛!
一连串的责怪的声音出现在我的脑子里,这时,我觉察到了它们,心里想,不对,这是评判者心态,阿姨也是好心主动帮我们洗了浴巾呀。换个思路,我现在要干什么?对,擦干。我可以怎么做?找干毛巾。于是我去找干毛巾,就是隔壁洗漱台找到一条,擦了擦头,穿上了睡衣。我继续想,我还可以怎么做?我可以去阳台看看,说不定浴巾已经干了。于是,我迅速飞奔到了阳台,果然,浴巾干了九成,基本能用了。这时,我在心里为自己鼓了个掌,一个问题解决啦,哈哈哈。正当我要回屋时,我又想,呼呼爸也找不到浴巾怎么办?于是,我把他的浴巾一起收回来了,救了他一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真实的体验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当处于评判者心态的时候,心里只有埋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当处于学习者心态的时候,会萌生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很有趣。而它们的转换,靠的就是觉察和学习者问题。
这些,跟非暴力沟通中评论与观察不谋而合,甚者比非暴力走的更深入。
超级开心啊,又遇到这样一本好书!推荐给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