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家了吗?在回家的路上?还没回家?
对于一年一度的春运参赛选手来说,最近的问候莫过于此。甚至,一个月前,就能收到这样的问候,你什么时候回家?
这个时候,这个家,就是老家,生于彼长于彼的地方,有着父母的地方,七大姑八大姨的大本营。
自从高中毕业上了大学之后,每年春节临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买票回家。大学在北京,老家在浙江绍兴,一年四次,是京杭铁路T31/32的忠实旅客,15个小时站过,也坐过,能买到硬卧学生票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有一次,只是买到了硬座,车厢站票人多,进进出出十分难受,最后忍着从下午5点多上车到第二天8点多下车的15个小时里没出去上过厕所,没有站起来过,第二天下车的时候,直接感觉穿不进鞋,因为脚水肿了。
回家的路再怎么艰辛,还是要回家。大学时是第一次离家那么远,离家那么久,第一次体验独立地面对外面的世界,诸多的欢乐只有和至亲分享才觉得那是欢乐,诸多委屈似乎只能和挚友倾诉才觉得那不至于成为委屈。
毕业之后,慎重地考虑到回家的问题,来了上海,回家3小时,只要我开心,周五上完班赶车回家睡觉。
家近,不再一票难求。但是虽然一个月前就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可是看着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内心越来越忐忑。最近长胖了,很多人在问完我什么时候回家来的,什么时候去上班之后就会这样问候我:你长胖了吗?然后,又问,听说你换工作了,你工资多少了啊,存下来多少啊,给你爸妈多少红包啊?你二十好几了吧,什么时候带男朋友回家啊?对了,我是爷爷家里正值适婚年龄的大姐姐,在外婆家里上面的哥哥姐姐已经成家,下一个本该是我了。
我是一个很不愿意被人干扰我生活的人,有时候我爸妈多说几句我也会很不开心,虽然我知道人家也是一种习以为常有时候还是善意的关心,但是我仍然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被别人的价值观定义。
还有回家的生活。有一个很讽刺的事情是,虽然这个爸妈在一起的家一直是我潜意识、梦里的家,但是我一年到头住不到20天,我的房间变成了我不想睡的房间,洗着澡还要找半天牙刷毛巾到了现在我会在整理行李的时候放一些旅行装,似乎更适应大学里的宿舍,三年多换了五个地方的租的房子。
回家,似乎不再是真的回家是一件多么完美的事情;过年,也不再是我要开开心心地和至亲欢聚一堂;回家过年,似乎变成了一种仪式,年的味道在期待中、在奔波中、在忐忑中发酵。
回家过年,这个点是最美好的。就在此刻,坐在即将驶出上海驶向故乡的大巴上,等不及三小时。就像有一次,第一次出国之后回家,小箱子里装满了给家里人带的手信,放在大巴底部行李箱内,大巴一到车站,我心里急着想要回家,挎着随身小包一路打的,走到一半才发现我把行李箱给丢了。
我是一定会回家过年的,很想和妈妈压马路,很想吃爸爸做的菜,很想和爷爷饭前小酌,很想奶奶的问长问短,很想年夜饭一大家子的人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