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1、代理模式的定义:代理模式给某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由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
图1 - 不使用代理模式
图2 - 使用代理模式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代理模式呢?我们知道,存在即合理,很多情况下,客户类不想或不能直接引用委托对象,这时候使用代理类充当中介作用,这种情况下代理类和委托类实现相同的接口;另外,有时候我们会想增强委托类,这个时候使用代理类来完成也是再合适不过了,也是符合开闭原则(对拓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的。
2、组成角色
代理模式也叫做委托模式,代理类一般包含被委托类的引用,下面我们来说下上面三个角色的定义:
- 抽象主题角色(Subject):抽象主题角色往往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用来定义被委托类也就是真实的业务处理类和代理类的一些通用操作;
- 具体的主题角色(RealSubject):该类实现 Subject,是真实被委托的类,也是具体业务逻辑的真正执行者;
- 代理类或委托类(Proxy):该类同样实现 Subject,在客户类和本地之间充当中介作用,将客户端的业务操作委托给 RealSubject 执行,并在执行前后做一些预处理或者善后工作。有点类似于AOP,实际上AOP使用的也是代理模式,不过是动态代理。
3、使用实例
接口类
public interface IBuyer {
void login(String name,String pwd);
void bugTicket();
}
具体实现类
public class RealBuyer implements IBuy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RealBuyer(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name, String pwd) {
System.out.println(name+" "+pwd+" login success");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gTicket() {
System.out.println(name+" bug success");
}
}
代理类
public class ProxyBuyer implements IBuyer {
IBuyer buyer;
public ProxyBuyer(IBuyer buyer){
this.buyer = buy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name, String pwd) {
buyer.login(name,pwd);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gTicket() {
before();
buyer.bugTicket();
after();
}
public void before(){
System.out.println("马上开始刷票");
}
public void after(){
System.out.println("购票结束");
}
}
Client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name = "rocket";
IBuyer realBuyer = new RealBuyer(name);
IBuyer proxyBuyer = new ProxyBuyer(realBuyer);
proxyBuyer.login(name,"123456");
proxyBuyer.bugTicket();
}
打印输出
可以看到,我们在正常购票的同时,前置和后置的增强功能也得到了实现,这就是代理模式的魅力,在不改变原有类代码的情况下实现功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