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健身减脂的原因,看了很多偏研究类的文章,对人体能量代谢、各类食物的消化吸收差异、血糖浓度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胰岛素对脂肪生成的间接促进、快慢两种肌纤维在人体能量不足时不同的分解机制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进而产生想对人体生理学进行系统学习的想法,经过花费了一定时间精力的搜集、整理、比较、试读后,筛选出了五本中文版生理学教材,如果你也如我一样想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生理学,可以参考直接看这五本书中的一本,不用再花时间找了。
介绍书之前,先对人体生理学是讲啥的和它的学科归属做个介绍。
一、学科介绍
1、一级学科生物学(Biology)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其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
生物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拉马克首先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奠定了唯物主义生物进化观点,推动了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20世纪,特别是40年代以来,生物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定量、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
生物分类是遵循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提出根据生物的形态、习性、大小各异进行分类,采用双命名后,其他生物学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最上层的界可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从最上层的“界”开始到“种”,愈往下层则被归属的生物之间特征愈相近。
在生物学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和系统法等。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这些方法依次兴起,成为一定时期的主要研究手段。将这些方法综合,形成了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研究框架。
现代生物学是一个有众多分支的庞大知识体系。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在国标分类的基础上参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学科的划分标准,将一级学科生物学划分为: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放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神经生物学、植物学、昆虫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人类学、生物工程、生物学其他学科等19个二级学科。
2、二级学科生理学(Physiology)
生理学是生物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生理学可分为微生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特别是哺乳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的关系密切,它们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点,经常结合在一起研究。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理学,主要是指人体和高等脊椎动物的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从进化角度和个体发育角度去考虑,可以分为比较生理学和发育生理学。前者对无脊椎动物各门及脊椎动物各纲的生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他们的生命活动如何与其环境变化相适应。在种类浩繁的无脊椎动物中,昆虫生理学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在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生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发育生理学方面,哺乳动物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生理特征的研究,除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外,对于理解人体发育进程中的生理变化也很有意义。随着学科的相互渗透,生理学又分化出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
生理学的实验可分为几个层次(器官系统水平、细胞组织水平和亚细胞及分子水平),即从不同水平进行生理学的实验研究。迄今为止,大量的生理学研究集中于机体的器官系统水平,因为这在医学应用和生产实践上是最亟需的基础知识。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
3、三级学科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的。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是细胞和细胞间质。功能和结构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各种组织又结合成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和生理功能的器官。如皮肤、肌肉、心、肝、脑等等。器官组织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而为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叫系统。如口腔、咽、食管、胃、肠、消化腺等组成消化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呼吸系统。整个人体可分为8个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人体就是这样由许多器官和系统共同组成的完整的统一体,任何一个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而生存。人体各个系统能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是由于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特别是神经的调节作用。
人体生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医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人类在对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关于人体功能活动的知识,古代的医学家加以总结概括,写入他们的医学著作中,这便是我们能找到的古代生理学理论。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医书《内经》,就写了经络、脏腑、七情六淫、营卫气血等生理学理论。古希腊医书中也同样有他们的生理学概念的描述。16世纪,Jean Fernel开始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的physiologla(生理学)一词,来称呼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这部分医学。事实上,直到17世纪,人体生理学不过是医学中的一章,而且是与解剖学描述结合在一起的。1628年Wil1iam Harvey出版了他发现血液循环的实验研究论文,标志着生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关于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19世纪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曾经十分中肯地指出:“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说生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一个医师要研究生病的人,要用生理学来阐明和发展关于疾病的科学。”人体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不只是因为“不了解正常功能就不能理解疾病”,而更重要的是,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将遇到许多新问题,而认识和处理这些新问题以促使医学科学向前发展,常常要求助于生理学的理论和它的方法。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关于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任何理论和假设,都只能从实际观察中来,而且必须通过设计完善的实验来检验、修正和发展,这样,人们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才能日益深入、日益精确。但人体生理学又有别于物理、化学等一般自然科学,它的实验方法又有自己的特点。正如恩格斯在百余年前指出的:“生理学当然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物理学,特别是它的化学,但同时它又不再专门是化学,因为一方面它的活动范围被限制了,另一方面它在这里又升到了更高的阶段。”17世纪初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就主要是利用物理学与化学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对生物体进行观察;此后生理学的方法又随着数、理、化等基本科学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而提高。
二、主流中文教材介绍
本次选书几个原则:
1、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快,新理论和新发现会不断出来,所以出版时间越近的书包含新研究成果的可能性越大。
2、因为是零基础,所以要考虑内容的深度,讲的太深的先PASS,等以后再说。
3、国外的研究环境比国内好,优先选歪果仁写的书,但英文书看着太累,因此只找有中译版的。
选书结果概括:
1、都是教材类型的书,此类书目标用户是高校生,因为应试的原因所以框架大体是相同的,但在内容颗粒度、阐释逻辑、写作风格等方面会有不同。
2、按1-5 的顺序推荐。5本书中4本是国产,1本是进口。
3、5本里选1本看就行了,我把目录整理出来,方便你比较内容差异。
4、查了京东上的价格和链接地址,可以点过去看。进口那本我有PDF,有需要的私信问我要。
5、这几本书目前都只是试读了一下,后续会随着对内容了解的逐渐深入更新此文内容。
6、如果你有更合适的书欢迎交流。
1、《生理学》(第9版)
关键词:最新、人卫社在国内生理学领域最专业、内容框架清晰全面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王庭槐、朱大年
出版时间:2018-09-01
页数:420页
京东价:63.8元
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教材(“干细胞”教材)。第九轮教材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构建了适合以“5+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满足卓越临床医师培养需求的教材体系和优化、系统、科学、经典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
主编:王庭槐
男,1956年出生于广东潮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广东省生理学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理事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生理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现代医学卷医学生理学分支主编。2014年入选中组*“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2015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2018年获得中山大学首届卓越名师特等奖。
主要研究甾体性激素的心血管效应及其信号转导机制,从基因和非基因两条途径,心肌和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多个层次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雌激素抑制血管损伤反应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该项研究获2009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近年来结合现代治疗学前沿研究,开展了生物反馈疗法的研究,建立国内第1个研究生物反馈疗法生理机制的实验室,并率先将混沌动力学理论及近似熵分析方法引入生物反馈的信号分析中,解决了生物反馈机制研究中的部分瓶颈难题。并率先应用生物反馈对高血压前期进行干预,为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基金15项,因创建“三早教育”模式等,五次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论文15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奖励6项,培养研究生四十多名。
主审:朱大年
男,1949年10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教学名师,生理学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负责人;曾任原上海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医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曾担任《生理学报》《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生理通讯》等刊物编委。目前继续担任《生理学报》和《生理通讯》编委、国家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委(生理学主编)等职。
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科研30余年,承担“生理学”“医学基础”和“高级生理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多部国家规划教材和其他著作40余部。主要科研方向是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高血压和心肌缺血发病的中枢神经机制,针刺治疗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中枢神经机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等多项基金资助,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1
三、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1
四、生理学的认识层次 2
第二节 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4
一、动物实验 4
二、人体生理研究 5
三、科学方法是解开生理学问题的钥匙 5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6
一、新陈代谢 6
二、兴奋性 6
三、适应性 7
四、生殖 7
五、衰老 7
第四节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8
一、机体的内环境 8
二、内环境的稳态 9
三、生物节律 9
第五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0
一、神经调节 10
二、体液调节 11
三、自身调节 11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11
一、反馈控制系统 11
二、前馈控制系统 13
第七节 生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13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5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5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 15
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17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24
一、信号转导概述 24
二、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5
三、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6
四、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9
五、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0
六、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0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31
一、静息电位 32
二、动作电位 35
三、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43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47
一、横纹肌 47
二、平滑肌 55
第三章 血液58
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 58
一、血液的组成 58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59
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 60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61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61
二、红细胞生理 62
三、白细胞生理 66
四、血小板生理 69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72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72
二、血液凝固 73
三、纤维蛋白的溶解 78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79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79
二、红细胞血型 80
三、血量和输血原则 83
第四章 血液循环85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85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85
二、心输出量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88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90
四、心功能评价 94
五、心音 96
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98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98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03
三、体表心电图 109
第三节 血管生理 112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13
二、血流动力学 115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118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122
五、微循环 124
六、组织液 126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127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28
一、神经调节 128
二、体液调节 134
三、自身调节 139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140
第五节 器官循环 141
一、冠脉循环 141
二、肺循环 143
三、脑循环 144
第五章 呼吸147
第一节 肺通气 147
一、肺通气的原理 148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55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59
一、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159
二、肺换气 160
三、组织换气 162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62
一、氧的运输 163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66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68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168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70
三、特殊条件下的呼吸运动及其调节 175
四、临床监控呼吸状态的生理参数及意义 175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177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177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177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78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79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180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181
一、唾液的分泌 181
二、咀嚼 183
三、吞咽 183
第三节 胃内消化 183
一、胃液的分泌 184
二、胃的运动 190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193
一、胰液的分泌 193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95
三、小肠液的分泌 196
四、小肠的运动 197
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198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 198
二、肝脏主要的生理功能 198
三、肝脏功能的储备及肝脏的再生 199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200
一、大肠液的分泌 200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200
第七节 吸收 201
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201
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202
三、大肠的吸收功能 206
四、肠道微生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06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208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08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208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210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14
四、基础代谢 215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217
一、体温 217
二、机体的产热反应与散热反应 219
三、体温调节 222
四、特殊环境温度下的体温调节 225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226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226
一、肾的功能解剖 226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230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31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31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32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233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233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234
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 240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40
一、尿液的浓缩机制 241
二、尿液的稀释机制 244
三、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244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245
一、神经调节 245
二、体液调节 245
三、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248
第六节 清除率 250
一、清除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50
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251
第七节 尿的排放 253
一、输尿管的运动 253
二、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253
三、排尿反射 254
四、排尿异常 254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256
第一节 感觉概述 256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256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56
三、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259
四、感觉系统的神经通路 260
第二节 躯体和内脏感觉 260
一、躯体感觉 260
二、内脏感觉 263
第三节 视觉 265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265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268
三、视觉信息的处理及机制 275
四、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278
第四节 听觉 279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280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282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 286
四、听觉传入通路和听皮层的听觉分析功能 286
第五节 平衡感觉 286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287
二、前庭反应 288
三、平衡感觉的中枢分析 290
第六节 嗅觉和味觉 290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290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291
三、嗅觉和味觉的中枢分析 292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93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293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93
二、突触传递 298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305
四、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31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318
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 318
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 321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22
一、运动的中枢调控概述 323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 323
三、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控 327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28
五、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31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333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335
一、自主神经系统 335
二、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38
三、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控 339
第五节 脑电活动及睡眠与觉醒 342
一、脑电活动 342
二、睡眠与觉醒 344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348
一、学习和记忆 348
二、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351
第十一章 内分泌354
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 354
一、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 354
二、激素的化学性质 356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358
四、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360
五、激素分泌节律及其分泌的调控 362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364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内分泌 364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 370
三、松果体内分泌 372
第三节 甲状腺内分泌 373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373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作用 376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379
第四节 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 382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 382
二、维生素D的活化、作用与生成调节 384
三、降钙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 385
第五节 胰岛内分泌 386
一、胰岛素 387
二、胰高血糖素 391
第六节 肾上腺内分泌 391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392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395
三、肾上腺髓质素 396
第七节 组织激素及功能器官内分泌 397
一、组织激素 397
二、功能系统器官内分泌 400
第十二章 生殖402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及其调节 402
一、睾丸的功能 402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405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及其调节 406
一、卵巢的功能及其调节 406
二、月经周期及调控 410
三、卵巢功能的衰退 411
第三节 妊娠 412
一、受精和着床 413
二、妊娠的维持 415
三、分娩 416
第四节 性生理与避孕 417
一、性成熟 417
二、性兴奋与性行为 418
三、避孕 419
2、《Berne & Levy 生理学原理》(Berne & Levy Principles of Physiology)(第4版)
关键词:内容较深、比较旧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美)利维、(美)斯坦顿、(美)凯普恩、(译)梅岩艾、(译)王建军
出版时间:2008-07-01(美国原版在2006年出版)
页数:658页
京东价:53.1元
简介
本书原版是Levy主编的国外优秀教材"Principles of Physiology",由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知名生理学专家将此书翻译成中文版。本书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介绍了生理学的主要概念,力求内容清楚、确切,紧跟学科发展,并且尽力减少对一些孤立事实的堆积。另外,本书还增加了一些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新知识。
特色
- 详尽地介绍了除神经和循环生理学之外的其他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学。很好地反映了机体结构(包括人体解剖、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层次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功能整合。
- 为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重点,每一章都由一系列学习目的引出。一些重要的数据以总结成表格的方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每章后都附有小结,用以指出该章的重点。
- 对重要的概念,书中采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插图尽可能简单地进行描述。对一些相继发生的生理反应,采用一些多重组合的框图来阐明反应的每一个步骤,可能影响某一特定功能的多个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则用一些单个的框图表示。
- 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如通过描述一些重要的临床症状,来强调某些与之相关的重要生理学概念。每章后面列出一些基于例证性临床病例学习的多选复习题,这些问题将有助于读者自我评价他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并将生理学的概念和机制与临床现象紧密联系起来。
本书是人体生理学的导论性读物,可供生物学科、医学本科生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或研究人员参考。
简要目录
第一篇 细胞生理学1
▋讨论了一些贯穿许多器官系统的重要生理学原理,包括膜转运蛋白的作用,离子转运ATP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信号转导机制等。
第1章 细胞膜与溶质和水的跨膜转运3
第2章 离子平衡与静息膜电位16
第3章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24
第4章 突触传递33
第5章 膜受体、第二信使和信号转导通路46
第二篇 神经系统59
▋为介绍当代细胞神经生理学提供一个神经解剖学的框架。我们将重点集中到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因为这两个系统与临床有密切的联系。对不同感觉系统共性的分析有助于加强对它们各自的不同组成部分的理解。
第6章 细胞的组构61
第7章 一般感觉系统71
第8章 特殊感觉85
第9章 运动系统99
第10章 自主神经系统及其控制118
第11章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125
第三篇 肌肉131
▋阐述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收缩的基本机制。本篇详细介绍骨骼肌和平滑肌的特征,而对心肌特性的介绍贯穿于第三篇和第四篇之中。
第12章 骨骼肌133
第13章 心肌144
第14章 平滑肌151
第四篇 心血管系统159
▋介绍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其次,我们将分析这个闭合的循环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作用。
第15章 循环、血液、生理止血的概述161
第16章 心脏的电活动170
第17章 心脏的自然兴奋性183
第18章 心脏的泵血功能198
第19章 心脏搏动的调节209
第20章 血流动力学221
第21章 动脉系统230
第22章 微循环和淋巴管238
第23章 外周循环及其调控246
第24章 心输出量的调控:心脏和血管的耦联254
第25章 特殊循环264
第26章 中枢和外周因素在循环调控中的相互影响274
第五篇 呼吸系统283
▋强调呼吸力学、血液与肺泡之间和血液与外周组织之间气体交换力学的物理学原理。此外,还介绍调节呼吸的神经和化学过程、肺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以及肺的某些非呼吸功能。
第27章 呼吸系统概述285
第28章 肺和胸壁的力学特性294
第29章 通气、血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04
第30章 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314
第31章 呼吸控制323
第32章 肺的非呼吸功能331
第六篇 消化系统339
▋首先介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活动,然后介绍神经、内分泌和旁分泌机制是如何将这些功能整合起来的。此外,还阐述离子转运体在胃肠道电解质的吸收和分泌中的作用。
第33章 胃肠道的运动341
第34章 胃肠道的分泌357
第35章 消化和吸收374
第七篇 肾系统391
▋阐述肾调节水和某些重要溶质(如:钠离子、钾离子、磷酸盐离子和钙离子)的机制。此外,还介绍体液的渗透压和容量调节,以及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36章 肾功能的基本原理393
第37章 溶质和水在肾单位中的转运:肾小管的功能408
第38章 体液渗透压和细胞外液量的调节419
第39章 钾、钙和磷酸盐的稳态437
第40章 肾在酸碱平衡中所起的作用451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463
▋强调不同内分泌腺功能的共性。还介绍了激素作用机制、能量贮存和转换的调节,以及生殖过程的重要新观点。
第41章 内分泌生理学的基本原理465
第42章 机体整体的新陈代谢474
第43章 胰岛的激素487
第44章 钙和磷酸盐代谢的内分泌调节498
第45章 下丘脑和垂体510
第46章 甲状腺523
第47章 肾上腺皮质534
第48章 肾上腺髓质546
第49章 生殖功能的概述553
第50章 男性生殖564
第51章 女性生殖574
目录
第一篇 细胞生理学1
第1章 细胞膜与溶质和水的跨膜转运3
膜将细胞分隔成许多具有特定生化功能的小室3
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5
细胞膜是通透性屏障6
通过扩散、渗透和蛋白质介导的跨膜分子转运7
细胞膜对脂溶性物质比对水溶性物质更具有通透性8
存在跨膜溶质浓度差时的渗透水流8
转运体负责重要物质的跨膜运输11
第2章 离子平衡与静息膜电位16
处于平衡状态的离子是没有净力作用于其上的16
当一种离子不能通透过膜时,可能发生Gibbs—Donnan平衡18
每个细胞都有静息膜电位19
第3章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24
不同组织细胞的动作电位形状有所不同24
可由插入细胞膜内的微电极来测定细胞的膜电位24
动作电位发生时伴随有跨细胞膜的离子流动25
在某些情况下,很难诱发动作电位28
动作电位的传导涉及离子流29
第4章 突触传递33
在电突触中,缝隙连接允许离子在细胞间流动33
在化学突触中,突触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
突触后细胞的电反应34
神经肌肉接头是一个化学突触35
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与神经肌肉接头具有许多共性37
许多化合物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39
神经递质受体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或信号转导蛋白42
第5章 膜受体、第二信使和信号转导通路46
信号转导通路把调节物质与受体的结合和它的
细胞内效应联系起来46
G蛋白耦联的膜受体构成一个大家族49
第二信使依赖性蛋白激酶被细胞第二信使
水平所调节51
酪氨酸激酶在细胞增殖的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52
蛋白磷酸酶终止蛋白激酶的作用54
心房钠尿肤受体具有鸟昔酸环化酶活性55
一氧化氮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旁分泌介质56
信号转导的组分是被描定在细胞内的56
第二篇 神经系统59
第6章 细胞的组构61
神经系统是神经细胞的复杂集合61
神经系统由周围和中枢两个部分组成62
神经元的局部环境是被控制的63
显微解剖显示神经元具有复杂结构64
神经系统担当一些重要的功能65
信息是以神经冲动传导的66
突触传递使神经元之间的通讯得以实现66
轴突运输在神经元内部转运物质67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受伤后的反应67
第7章 一般感觉系统71
感觉生理学的几个原理71
躯体内脏感觉系统对作用于躯体和内脏的刺激产生反应75
第8章 特殊感觉85
视觉系统对光刺激进行检测和解释85
听觉系统的作用在于分析声音90
前庭系统是内耳膜迷路的一部分94
化学感觉系统包括味觉和嗅觉95
第9章 运动系统99
脊髓中的运动单位是高度有序地组构的99
下行运动通路具有复杂的组构108
脑干控制姿势和运动109
大脑皮质控制随意运动112
小脑协助调节姿势和运动114
基底神经节也调节姿势和运动115
第10章 自主神经系统及其控制118
自主神经系统呈高度系统化118
自主性功能是共济协调的121
下丘脑具有多种功能122
边缘系统包括端脑的一些部分和下丘脑123
第11章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125
脑电图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125
诱发电位是脑神经通路激活后产生的电活动改变126
意识状态随脑不同区域的活动而变化126
学习和记忆依赖于经验127
大脑的优势现象表明大脑的两个半球分工不同128
第三篇 肌肉131
第12章 骨骼肌133
不同类型的肌肉完成不同类型的做功任务133
高度有序的收缩单元构成了骨骼肌的横纹133
骨骼肌的收缩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134
骨骼肌动作电位导致自SR向胞质中的Ca'十释放,促进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并导致收缩135
粗丝上的肌球蛋白横桥拉动肌动蛋白细丝向肌节中心位置移动,导致收缩136
骨骼肌可以根据收缩速度被分为快肌和慢肌137
骨骼肌收缩力的提高依赖于运动单位募集的增加和强直刺激的施加138
肌梭和高尔基腿器官通过反射弧调节收缩力139
来自肌梭的传入信号对骨骼肌的紧张性有作用139
肌肉将ATP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同时ATP池必须得到待续的补充140
当运动的能扯需求超过了肌肉的有氧氧化能力,会产生"氧债"140
肌疲劳不是由ATP耗竭引起的140
骨骼肌截面直径通过肌肥大方式得到增加140
骨骼肌收缩的长度一张力关系和肌丝滑动学说是一致的140
肌肉缩短的速度随负荷的增加而下降141
第13章 心肌144
心肌是横纹肌,但是与骨骼肌不同,心肌是非随意肌144
心肌细胞形成电合胞体144
心脏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自发搏动144
在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需要细胞外Ca2十来诱导肌质网的Ca2十释放,并启动收缩145
粗丝上的肌球蛋白横桥拉动肌动蛋白细丝向肌节中心滑动,产生心肌收缩145
心肌并不能通过更多肌细胞的募集或强直刺激来增加收缩力147
心脏的Frank—Starling定律解释了心肌收缩的内在调节147
通过激素刺激肾上腺素受体引起的心肌收缩的外来控制148
心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千包括脂肪氧化的有氧代谢,以满足能鼠需求148
心肌肥大149
第14章 平滑肌151
平滑肌有多种类型:有些呈自发的同步化活动,而另一些则呈现出独立的活动151
平滑肌没有肌节,但是含有收缩元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152
多个因素可以通过增加胞内[Cai+]来启动平滑肌的收缩152
Ca2十通过肌球蛋白磷酸化促进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互作用153
平滑肌紧张性可以通过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或激活肌球蛋白去磷酸化过程而得到降低153
膜电位的轻微变化能显著改变平滑肌紧张性154
闭锁状态允许平滑肌在少量能耗的情况下长时间地保持紧张状态154
在一定的条件下,平滑肌细胞的数批和大小可以增长155
平滑肌细胞也具有合成和分泌功能155
第四篇 心血管系统159
第15章 循环、血液、生理止血的概述161
心脏和血管形成循环系统161
心脏由两个泵组成161
血管将心脏和其他器官相连162
血液如何在心血管回路中流动163
血液和生理止血163
第16章 心脏的电活动170
心肌的跨膜电位持续较久170
两种主要类型的心肌动作电位171
静息电位由离子扩散形成171
快反应依赖Na+173
慢反应动作电位存在于所有心肌细胞中178
快反应是心脏冲动快速传导的基础179
Ca2+电流决定了慢反应的传导179
N矿和Caz+电流特性决定心肌的兴奋性179
第17章 心脏的自然兴奋性183
窦房结是心脏的自然起搏点184
心房肌将兴奋从窦房结传导到房室结186
房室结连接心房和心室的传导系统187
心室的快速传导188
折返是多种心律紊乱的原因190
触发活动可弓1发心律失常190
心电图是重要的临床工具191
冲动形成或传导的异常可引发心律不齐193
第18章 心脏的泵血功能198
心脏的结构设计使其功能最优化198
心脏由两个心房、两个心室及四个瓣膜组成203
心房和心室有序的舒张和收缩构成了心动周期204
压力-容积关系图阐明了一个心动周期中有序的动力学变化205
第19章 心脏搏动的调节209
自主神经调控心率209
自主神经系统参与心脏的神经性调节210
自主性反射调节心脏的功能211
心肌性能的调节214
第20章 血流动力学221
影响血液流动的物理因素221
血流速度取决千血管横截面积221
血压和流量的关系取决于血液和血管的特点222
血流阻力取决于血流最和压力差224
血流可分为层流或湍流225
血液是非牛顿液226
第21章 动脉系统230
动脉是一个水压滤器230
动脉是具有顺应性的脉管231
动脉血压由几个因素决定231
间接测压法是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236
第22章 微循环和淋巴管238
循环从功能上包括微动脉和毛细血管238
跨毛细血管壁的物质交换包括几种方式240
淋巴回流的液体和溶质可以使体液从毛细血管
再回到循环血液243
第23章 外周循环及其调控246
微动脉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调控外周血流246
外周血流受内在因素调控246
外周血流的外在调控由交感神经系统主导248
外周血流的调节通过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之间的平衡而实现251
第24章 心输出量的调控:心脏和血管的耦联254
调节心输出量的心脏和血管因素254
心输出量影响中心静脉压254
心脏和血管的相互作用257
心率变化对心输出量有多种影响259
一些辅助因素也调节心输出量260
第25章 特殊循环264
皮肤循环供应皮肤的血流264
彼此交错的骨骼肌循环265
一些因素和条件决定冠脉循环266
局部和神经因素调节脑循环268
内脏循环包括胃循环和肝循环270
胎儿循环系统从胎盘和胎儿肺旁路向组织输送O2和营养物质270
第26章 中枢和外周因素在循环调控中的相互影响274
运动对循环系统有很多益处274
出血是具有危险性的快速失血277
第五篇 呼吸系统283
第27章 呼吸系统概述285
肺的主要功能在于气体交换285
呼吸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调节288
肺功能与肺结构密切相关289
第28章 肺和胸壁的力学特性294
肺容量决定了肺的许多特性294
涡流产生的声音可以为听诊器所听到296
肺功能的重要临床检测包括呼吸描记图和气流—肺容量曲线298
呼吸功主要发生在吸气相300
第29章 通气、血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04
通气由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所决定304
肺灌流是无氧血流经肺部并重新获取氧的过程305
肺循环动脉的结构很好地支持它们的功能306
通气和血流对正常气体交换而言是必需的308
第30章 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314
呼吸系统中气体运动主要通过扩散得到实现314
血红蛋白是氧的主要运输分子316
体内CO2适当的运输为呼吸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气体交换319
第31章 呼吸控制323
CO2是通气调节的最主要因素323
肺机械感受器影响通气及其模式326
第32章 肺的非呼吸功能331
黏液纤毛运输系统通过纤毛周围液体、黏液层以及纤毛的共同作用将细小颗粒从肺部移除331
黏膜免疫系统为肺部提供了主要的免疫防御机制333
第六篇 消化系统339
第33章 胃肠道的运动341
胃肠道管壁的各层结构341
激素、旁分泌物和神经元分泌物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342
胃肠平滑肌细胞特有的机械和电生理特性344
肠神经系统具有半自主"肠脑”的功能345
咀嚼通常是一种反射行为347
吞咽由复杂的反射完成347
食管将食物从咽部推送到胃347
胃的收缩能混合和推送胃内容物348
呕吐是胃(有时是十二指肠)内容物从胃肠道经口腔喷出的反射350
小肠的运动促使肠内容物混合和向前推进351
结肠运动促进盐和水的吸收及正常排便353
第34章 胃肠道的分泌357
唾液能润滑食物和开始消化淀粉357
胃的分泌物开始对蛋白质的消化并具有其他重要功能359
胰腺分泌物含消化所有主要食物的酶365
肝和胆囊的功能367
肠黏膜分泌电解质、水和黏液371
第35章 消化和吸收374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374
脂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377
胃肠道吸收和分泌水和电解质379
CaH在所有肠段被主动吸收385
一小部分摄入的铁被吸收386
镁、磷酸盐和铜在小肠被吸收387
转运体介导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387
第七篇 肾系统391
第36章 肾功能的基本原理393
肾有几种主要功能393
肾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394
一旦尿液离开肾盂,它便流经输尿管进入膀胱,贮存于膀胱中398
排尿是膀胱排空的过程398
肾小球滤过率等于所有功能性肾单位滤过率的总和399
血液流经肾具有几种重要功能401
激素和交感神经调节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扯403
第37章 溶质和水在肾单位中的转运:肾小管的功能408
NaCl和水的重吸收代表了肾单位的主要功能408
几种激素调节NaCl的重吸收414
ADH调节水的重吸收415
第38章 体液渗透压和细胞外液量的调节419
体液的分布部位419
体液渗透压的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420
细胞外液量和肾排泄NaCl的调节427
第39章 钾、钙和磷酸盐的稳态437
k十是体内最丰富的阳离子之一,它对许多细胞功能很重要437
几种激素能促进K十在其血浆浓度升高时摄入细胞438
一些激素、药物和因子扰乱细胞对K十的正常摄入439
肾在保待K十平衡中起主要作用440
Ca2十和Pi是具有许多复杂和重要功能的多价离子443
第40章 肾在酸碱平衡中所起的作用451
酸碱平衡的概述451
肾对酸的排泄452
酸碱紊乱疾病的诊断和机制通常涉及动脉血气的检测和分析456
酸碱紊乱的分析在千辨别其根本的原因以便运用适当的治疗458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463
第41章 内分泌生理学的基本原理465
内分泌系统是维持稳态的关键组成部分465
激素以多种方式进行合成、贮存和分泌467
负反馈是调节激素分泌的主要机制468
激素更新率是指激素释放和更替的速率469
激素反应需要靶细胞的识别、第二信使的产生和各种细胞内效应器机制469
第42章 机体整体的新陈代谢474
能量代谢包括能源的获取、贮存和消耗474
能量的产生依赖于化学和气体原料物质475
能量可以贮存和转运477
糖类代谢是机体处理糖的方式478
蛋白质(尤其含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的蛋白质)的
摄人对健康至关重要478
脂肪代谢以几种方式进行479
代谢适应包括禁食和锻炼481
能扯贮存可被调节482
第43章 胰岛的激素487
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分布千散在胰腺中的胰岛487
胰岛淀粉样肤减轻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494
血浆葡萄糖水平的降低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494
底物的输人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对利用率495
第44章 钙和磷酸盐代谢的内分泌调节498
钙离子对所有生物系统均具有重要意义498
磷酸根离子是葡萄糖代谢中许多中间产物的成分499
骨更新的调节499
维生素D通过其活性代谢物成为钙和磷酸盐代谢的主要调节者501
甲状旁腺的功能是调节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504
血浆钙水平的升高刺激降钙素的分泌507
系统的整合维持正常钙和磷酸盐的浓度507
第45章 下丘脑和垂体510
下丘脑和垂体腺的解剖和胚胎发育使它们具有紧密的功能联系510
下丘脑调节垂体的分泌以协调机体的基本需要511
神经垂体调节水代谢和乳汁分泌514
腺垂体分泌大量功能多样的激素516
第46章 甲状腺523
功能解剖学523
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调节甲状腺的活性526
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影响它的作用527
核受体和基因表达的改变介导甲状腺激素的细胞内作用528
第47章 肾上腺皮质534
不同解剖区带的各类肾上腺激素调节和调制许多基本的生理过程534
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是肾上腺皮质皮质醇分泌的基本调节因素537
皮质醇(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使许多生理过程维持千正常水平538
肾上腺性固醇维持骨骼系统和防止骨质疏松症542
机体主要通过调节醒固酮的分泌来应答N矿和细胞外液址的变化542
第48章 肾上腺髓质546
肾上腺髓质一部分起交感神经节的作用,而另一部分起内分泌腺的作用546
儿茶酚胺激素经一系列步骤在肾上腺细胞的胞质和贮藏颗粒中交替合成546
儿茶酚胺激素通过几种质膜受体和第二信使起作用548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系统共同整合应激反应550
第49章 生殖功能的概述553
生殖腺中存在具不同生殖和激素功能的细胞类型553
生殖腺通过与肾上腺皮质相同的生化步骤合成雄激素和雌激素553
笛体类性激素分泌的调控554
笛体类性激素的分泌方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明显不同556
基因、性腺和生殖器(表型)因素通常决定两性的差异557
性别决定生殖细胞的发育561
第50章 男性生殖564
睾丸的解剖结构提供了在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调节下生殖细胞成熟的特殊环境564
精子发生生物学564
精子的输送566
在青春期,男性逐渐显示成人雄性激素水平并具有全部生殖功能566
精子发生的激素调节567
支持细胞的功能及其调节568
睾酮是一种雄激素,其中一部分仅为血液循环中的激素原569
雄激素在睾丸外作用于生殖器官,产生第二性征,促进躯体生长和成熟以及影响代谢570
第51章 女性生殖574
卵子发生生物学574
激素调节是卵子发生的一部分578
卵巢激素分泌的周期变化影响参与受精的所有生殖道组织581
雌激素和孕酮调节基因的表达582
雌二醇和孕酮结合到蛋白质上进行血液循环583
女性的青春期随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而开始583
雌激素缺乏是更年期的特征584
妊娠时的内分泌特点是多样的和变化的584
孕妇的新陈代谢适应母体和胎儿变化的需要588
正如妊娠状态的维持依赖独特的激素环境,它的终止可能也依赖特异的激素变化588
母体在分挽后的48h内开始为新生儿提供营养物质590
自我测试/病例讨论答案59
3、《人体生理学》(第4版)
关键词:内容更细、大部头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姚泰、赵志奇、朱大年
出版时间:2015-10-01
页数:1988页
京东价:314.2元
简介
《人体生理学》自1952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 有59年的时间,此书作为基础医学的经典巨箸已经修订过3次,此次是第四版。分上下册出版,结构和内容基本保留了三版的框架, 篇名和章节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新了分子生物学方面 的新进展,特别是各种通道、受体、细胞膜运载蛋白 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细胞之间及细胞内 信号转导过程,环境中的信息如何通过激动细胞膜上 的受体引起基因转录的变化等。同时还兼顾基础与临 床相结合,使更多的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上册目录
第一篇 细胞生理
第一章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的分子基础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第三节 内膜系统
第四节 线粒体
第五节 核糖体
第六节 细胞骨架
第七节 细胞核
第八节 细胞外基质
第二章 细胞的活动
第一节 细胞的物质运输
第二节 细胞内蛋白质的转运
第三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四节 细胞的能量转换
第五节 细胞的运动
第六节 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
第三章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死亡
第一节 细胞增殖
第二节 细胞分化
第三节 干细胞
第四节 细胞衰老
第五节 细胞死亡
第四章 神经细胞
第一节 神经细胞的结构
第二节 神经细胞的周围环境
第三节 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
第四节 神经细胞的类型
第五章 肌肉
第一节 骨骼肌的结构
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 肌肉收缩的控制
第四节 肌肉收缩的机械力学
第五节 肌肉的能量学
第六节 肌纤维的类型
第七节 骨骼肌的营养性反应
第八节 平滑肌
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
第六章 反射、反射弧和局部神经回路
第一节 反射及反射弧
第二节 中枢抑制
第三节 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第七章 突触传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以神经肌肉接头为代表的突触传递
第三节 中枢化学突触的传递
第四节 化学突触传递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第五节 电突触传递
第六节 从突触到脑
第八章 中枢递质及其受体
第一节 乙酰胆碱
第二节 单胺类递质
第三节 氨基酸递质
第四节 气体递质样信号分子
第九章 神经肽及其受体
第一节 神经肽概述
第二节 神经肽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第三节 神经肽的作用方式及特点
第四节 神经肽受体
第五节 速激肽家族
第六节 下丘脑神经肽
第七节 垂体神经肽
第八节 阿片肽
第九节 脑一肠肽
第十节 内皮素家族
第十一节 心房钠尿肽家族
第十二节 其他神经肽
第十章 细胞因子和神经胶质细胞
第十一章 躯体感觉系统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对自主性功能的控制
第十四章 情绪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第十五章 脑电图和睡眠、觉醒
第十六章 脑的高级功能
第十七章 神经发育
第三篇 特殊感觉生理
第十八章 感觉生理总论
第十九章 视觉的基本特性
第二十章 视觉的神经机制
第二十一章 听觉生理
第二十二章 前庭生理
第二十三章 嗅觉和味觉
第四篇 内分泌与生殖生理
第二十四章 内分泌概论
第二十五章 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
第二十六章 甲状腺的内分泌
第二十七章 调节 钙、磷代谢的激素
第二十八章 肾上腺的内分泌
第二十九章 胰岛的内分泌
第三十章 其他器官及组织的内分泌
第三十一章 生殖与性腺的内分泌
下册目录
第五篇 血液生理
第三十二章 血液的理化性质与免疫学特性
第三十三章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及生成的调节
第三十四章 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调控
第三十五章 止血、凝血与抗凝血
第六篇 循环
第三十六章 血流动力学
第三十七章 心肌的结构特点和电生理学
第三十八章 心电图
第三十九章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四十章 超声心动图
第四十一章 血管生理
第四十二章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第四十三章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第四十四章 器官循环
第七篇 呼吸
第四十五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肺通气
第四十六章 肺换气和气体运输
第四十七章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四十八章 特殊环境和异常情况下的呼吸活动
第八篇 消化
第四十九章 消化和吸收概述
第五十章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第五十一章 胃肠道的运动功能
第五十二章 胃肠道的吸收功能
第九篇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五十三章 能量代谢
第五十四章 体温与体温调节
第五十五章 体温异常
第十篇 体液与肾脏生理
第五十六章 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五十七章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五十八章 肾小管生理
第五十九章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六十章 体液生理
第六十一章 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及其应用
第六十二章 输尿管和膀胱的排尿生理
4、《人体生理学》(第1版)
关键词:实践应用与临床案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孙庆伟、刘云霞、杨英、徐昌水
出版时间:2017-01-01
页数:264页
京东价:31.5元
简介
《人体生理学》由10所高等医学院校联合编写而成。《人体生理学》吸收了国内外近年出版的多种生理学教材之长处,精选内容,既介绍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适当介绍生理学的一些新进展及与临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理学知识。内容既从专科生的实用出发,也考虑到他们“考研”、“专升本”及参加工作后再提高的需要。分十二章介绍了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特殊感觉器官、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等内容。每章后附有一个“生理与临床”小专论和一个“临床病例分析”,以及复习思考题 。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与医学的关系1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2
第三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3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7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7
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活动13
第三节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功能21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23
生理与临床:肌肉疲劳32
临床病例分析:重症肌无力33
第三章血液35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35
第二节血细胞38
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43
第四节血量、输血与血型48
生理与临床:形形色色的贫血51
临床病例分析: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52
第四章血液循环53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53
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59
第三节血管生理70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81
第五节器官循环89
生理与临床:形形色色的晕厥92
临床病例分析:室上性心动过速93
第五章呼吸95
第一节肺通气95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103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05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08
生理与临床:睡眠呼吸暂停和打鼾113
临床病例分析:通气过度引起的低钙搐搦114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115
第一节概述115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118
第三节胃内消化120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126
第五节大肠的功能132
第六节吸收134
生理与临床:饥饿与肥胖138
临床病例分析:吸收不良139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140
第一节能量代谢140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144
生理与临床:体温过高与体温过低149
临床病例分析:低体温150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151
第一节概述151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54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156
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161
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164
第六节尿的排放166
生理与临床:尿崩症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68
临床病例分析:脱水168
第九章特殊感觉器官170
第一节概述170
第二节视觉器官171
第三节听觉器官178
第四节前庭器官183
第五节嗅觉和味觉185
生理与临床:前庭功能障碍186
临床病例分析:耳痛和听力下降187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88
第一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88
第二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191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200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05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213
第六节脑电活动及睡眠与觉醒218
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221
生理与临床:中风——一个致命的多米诺效应225
临床病例分析:M受体拮抗剂治疗晕动病产生的不良反应226
第十一章内分泌227
第一节概述227
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229
第三节甲状腺233
第四节肾上腺238
第五节胰岛241
第六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244
第七节其他器官内分泌246
生理与临床:骨质疏松症247
临床病例分析:高催(泌)乳素血症248
第十二章生殖249
第一节男性生殖249
第二节女性生殖251
生理与临床:环境雌激素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257
临床病例分析:女芭蕾舞演员闭经是怎回事258
5、《人体生理学》(第4版)
关键词:内容浅显、很薄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朱文玉、李琳、王黎明
出版时间:2014-08-01
页数:264页
京东价:28元
简介
《人体生理学》(第4版)(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卫生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写宗旨仍然是把握“三基”“三严”“五性”,进一步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在每章的开头增加了“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要点;每一章的末尾增加了“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思考、理解和运用重点内容;每章中还适当地增加了“知识链接”,介绍有关的新进展或临床相关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适应性
四、生殖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四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二、人体功能的自动控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三、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四、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一、生物电现象的记录方法
二、静息电位
三、动作电位
第三节 兴奋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一、兴奋的引起
二、兴奋性变化的规律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第四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微细结构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四、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液的功能
第二节 血细胞
一、血细胞的生成
二、红细胞生理
三、白细胞生理
四、血小板生理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生理性止血
二、血液凝固
三、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量、输血和血型
一、血量
二、输血与血型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心脏的泵血活动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三、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
四、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
五、心肌生理特性
六、心电图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生成与淋巴循环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四节 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脑循环
三、肺循环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概述
一、呼吸的概念及过程
二、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第二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原理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第三节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肺换气
三、组织换气
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02的运输
二、C0的运输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中枢神经性调节
二、机械性反射调节
三、化学性反射调节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二、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四、胃肠激素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
二、咀嚼和吞咽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分泌
二、胃的运动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二、胆汁的分泌
三、小肠液的分泌
四、小肠的运动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二、大肠的运动
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四、排便反射
第六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四、基础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三、体温调节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第一节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