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在街上散步溜达。
前面走着三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子,不知道他们是哪所学校的学生。我听到他们谈起了学校图书馆,一个说:图书馆看起来很高大上,有很多书,可是快三年了,该毕业了,还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看过学校图书馆的书。又一个说,自己有一次被老师抽到图书馆打扫卫生,原来是学校为了迎接检查。他们又说,在班级的小书柜里反倒还看了几本书。
这使我受到触动,回想多年来的教学经历,再加上近一年来的留心观察,我发现图书馆在乡村学校甚至县城学校的处境很尴尬,其管理和使用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不知道从事乡村教育的同仁有没有同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一、发现:乡村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1.硬件建设在不断提升:
随着近10年来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以及“普九”“均衡教育验收”等活动的推进和验收,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在不断升级。图书馆的硬件建设也相当不错:专门的图书室,面积达标,添置了一排排崭新的铁皮书柜,一架架图书有上级发下来的,也有学校师生捐赠的,还有学校购买的,都进行了登记造册。
不少学校还设有“师生阅览室”、建设了类似城市书房之类的“书屋”等,目的是建设书香校园,为师生阅读提供便利。
2.乡村学校图书馆真实利用率很低:
为什么用“真实利用率”这个词?难道还有对应的”虚假利用率“吗?
是的,确实有。
如果上级来检查验收,会看到检查要求中的“图书借阅记录”,一项一项,罗列出每周班级的借阅书目、本数、借阅及还书时间,清清楚楚。
然而,这一类的造假,在检查验收中早已司空见惯。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乡村学校图书室利用率极低。经常的情况是:一个学期每个班级只有一次借阅,开学把书发出去,期末收回来。甚至一些学校一学期、一年也没有一次真实的借阅。
图书室的作用,似乎只是作为检查验收时的摆设。
二、探寻:问题的根源及对应的措施:
花了很大教育投入建设的图书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了探寻背后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笔者进行了一些观察、走访和思考,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图书馆开放,会加大学校的工作成本。
学校都设有图书管理员,一般由学校将近退休、课较少的老教师兼任。
一位老教师说,年纪大了,学校照顾,教了两个班的一门副科,每周四节课,外加图书管理员。这个图书管理员的安排可以算是福利,开学时,有部分教师借阅教学参考资料,再给每班发一部分图书;期末快放假时,把借出去的书收回来。除此之外,整个学期比较清闲。
如果学校开放图书室,不说多,每周开放两天或三天,在下午第四节活动时间开放,那么整个学期管理和整理图书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这项工作还要求比较细致,如果图书损毁或遗失,还应该会追究,这个责任会令人觉得累。那么,这项工作,即将退休的老年教师就不再愿意去干了。
这是加大了人力管理的成本。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推进,教师编制逐渐紧缩,刚刚开始的县管校聘中对教师的编制核定还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学校的人力有限。
在学生频繁的借阅中,图书肯定会有一些折旧、损毁或遗失,即便对学生规定了一些赔偿措施,这方面的损耗还是会客观存在。那么,这一部分就要学校再出钱购置补充。
这是加大了学校财务支出的成本。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始终认为,只要想做,用心去做某件事,总会有办法的。
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发动学生来做应该是一个思路。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来说,每班可以设志愿者,轮流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老师带着指导一段时间,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改进,学生可以做下来。
至于财务支出,虽然近年对学校的财务审核非常严格,但教育经费中每年图书的损耗是正常支出。图书馆新书旧书掺杂才是正常现象,图书馆全是新书才不正常。
图书馆的管理,还可以采用更灵活的形式。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校班级中差不多都设有图书角,一些学校的校园、走廊等也设有图书角、阅读架等。学生下课或课外的碎片时间可以随时去翻几页书,比较方便。
但很多学生也说,整个学期书架上就是那几本书,没啥看。
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应该和班级小书架、校园阅读角结合起来。既然班级和校园图书角阅读更便捷,那么图书室为什么不能多组织各班学生多更新几次图书呢?
2.图书质量不高。
一些学校的图书馆,看似摆放了大量书籍,但如果深入了解,会发现这些图书的质量并不高。
一位老师透露:这些书大多是前些年“普九”和“均衡验收”时临时入库的,因为本身就是为了应付检查,为了降低成本,来源很可能是库存多年卖不出去的老书,存在的问题有:重复率太高;图书老旧杂乱新书太少;很多书不适合学生阅读。也就是说,整体价值不高,没有多少看头。
这也应该算是历史遗留问题。
今后要想改善,就要逐年淘汰一批,再用心筛选、添置一批适合本校学生阅读的新书,逐渐完善学校文化中的阅读体系。
3.图书馆问题,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观念的直接反映。
这一点看来是最根本的原因。
中小学搞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本质还是围着应试绕圈子。
乡村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这方面,观念还是显得落后;乡村学校很大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也相当落后。
在大家的理念中,学习,就是赤裸裸的分数。
分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还好,初中要直面中考,中考要分流一半的学生去上职高,这个筛选是残酷的,甚至比高考的竞争还要激烈,没法回避。
农村学生家长,要分数;管理者,要成绩、升学率、名次。
读书,能不能提高分数?
在乡村观念里:读书也许能提高分数,但见效慢,投入多,不如刷题简单粗暴很快见效。
在乡村学校,大部分教师教几年级是固定的,学生也会每年重新分班。一年一茬,一些老师会说,反正我明年就不教这些学生了,即便教,也不一定分到我的班里,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效的事情就不用做了,尽量多占点时间刷题,考试成绩还有可能好一点,期末考评分数好一点,评先晋级多一点指望。
在笔者所在地区,随着县管校聘的开展,教师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成绩显得空前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午读书时间被老师侵占用来做题讲课,每周安排的阅读课原本由班主任看班阅读,但多被班主任侵占。
从早学到晚,学生还有时间读书吗?
没有时间读书,图书室、阅览室、书屋,都成了摆设。
也不能完全怪老师,人性都受利益驱使。
从这点来说,教育评价真的需要改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更长远的眼光,关注学生更长远的发展,要能等待、包容,真的不适合搞那些工厂化的过于量化的评比。
如果能更新教育理念,同时,破除教育管理评价方面的“唯成绩”倾向,创设更加公平的良性竞争氛围,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正向激励和引导师生读书,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来源广泛良莠不齐,纸质阅读的阵地正在失守;而学校,恰恰是纸质阅读、经典阅读的主阵地。如果这一块阵地也失守,不能想象,我们还能给学生带来多少有效的阅读,能培养学生养成多少阅读习惯。
学校不仅要有好教师,更要有能发挥作用的图书馆。期待有一天,图书馆能在乡村教育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滋养乡村孩子的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