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开挂人生,离不开“变通商”。现在是一个创造新概念的时代,我们已经有了智商、情商、抗挫商、认知商……变通商,又是个什么东西?
今天看了公众号“阿何有话说“的一篇文章,脑子里就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一些工作相关的事情,忍不住的认同”变通商”这个词。文章里讲了好几个例子来从各个角度诠释这个词,案例的那些人现在几乎都已功成名就,离我们太远,咱就讲我们蛮横身边的人和事。
变通商高的人,能跳出“格式化认知”
变通商高的人,懂得“折现突破”
变通商高的人,懂得“绿灯思维”
01
格式化认知,就是对事物报有一个固有的看法,在你的意识中,这件事就该这样做,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还有多少人记得我们最开始用的年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开始执行新的QSC考核,几乎每个店的年糕切制标准都反复被扣分。大家都说这个不合理,太苛刻了,那个年糕本身就不规则,没法切标准。不仅切制不标准,手工年糕品质也不稳定,容易发酸。
当我们在推卸主观责任,埋怨是原材料本身问题时,当时还是淄博店长的叶哲(现任谷德店长)就在想,既然现在的年糕品质有问题,那能不能找到品质稳定,形状规则的替代品。
通过网上查询,挑选样品店内试用,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年糕,购买量大还谈了优惠的价格,最后推广至整个品牌中始用。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这种年糕,不仅品质口感有保证,而且和以前的相比还便宜了将近一元钱的成本。别小看这一元钱,以邹城店为例,一年年糕这一原材料可节约近万元的成本,我们有8家店面,加起来一年又是多少钱?
不仅是叶哲的年糕,还有王兴标水吧二氧化碳气体的灌装、李群储水节能和其他店长的各种
“发明创造”,伙伴们的这些行为都是“变通商”的一种体现,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出品的标准,而且还在最大限度上节约了成本。
02
物理学家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表面上看直线是最高效的,然而在现实场景中,需要“折现突破”。就像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的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的真理都是弯曲的。
不知道其他店内现在还会对新进的服务员培训会员卡的促销吗?我们原先是如何促销会员卡,上来就问“是咱家会员吗?我们家的会员卡有两种……“这就是看似最高效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促销方式,导致出现了最开始新来的员工居然为了退卡抢着点餐,不办卡的顾客扔下换下一桌的现象。
那么我们换一种思维想一下,我们作为顾客去其他餐厅,在什么样的前提下会办卡。首先是东西好吃,环境不错,然后服务也到位,我觉得下次还会再来,以后家人朋友聚会来这里也不错,哎呀常来的话他家有没有优惠啊?要不办张卡吧。
那么我们按这个思路重新来一遍,顾客进店后,我们殷勤款待,在顾客需要时及时出现,尽可能的提供周到的服务。比如说为散发的女士提供发圈,为小朋友提供饭兜、玩具、宝宝椅,为过生日的顾客提供免费的寿面,及时的更换骨碟、续水等等。
然后在用餐即将结束时,询问一下”打扰一下,今天用餐如何,对我的服务还满意吗,您还会再来吗?那你不如办个积分卡比较划算,下次来的时候可以有什么样的优惠,非常划算“。针对不愿办卡的顾客”没关系啊,您用支付宝扫码点餐就可以成为我们的认证会员,也可以享受部分的会员权益的“。
你看我们说的同样的话,做的同样的事,只是我们调整了一下顺序,目标就更容易达成。我们虽然没有刻意去推会员卡了,还是会有顾客主动办卡,都是在餐后或者再次光临用餐时。
就像现在我处理客诉的时候,虽然顾客已经表示这样就可以了,我还是会额外再赠送一张电子券,他愿意给我电话号码,收下这张券就说明他还会再次光顾,那么这个顾客就没有因为这次客诉而流失。这就是一种”折现突破”的方式。
03
绿灯思维:无论什么事儿,只要和科学不违背,就跳过“能不能“这个问题,直接进入”如何做”的模式。
寒假高峰后,各家店面都面临人员紧缺的状态,人力不足势必导致营运事项比如说周清、打烊以及其他日常操作标准得不到保障。管理组愁的眉毛都要拧一块儿了,天天给我喊“没人啊,这活儿怎么办啊?”人不是喊来的,我也不是神仙,撒豆成兵就能变出人来。那工作也要有人做,还要保证质量。
首先,根据预估的营业额,我估算了一下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并亲身试验了一下估算了所需的时间,这样大概就能了解,每个岗位最低需要配几个人,能有几个人可以调动,每个岗位哪个时间段有空闲可以安排做哪些工作。
然后,我把一些麻烦的,平时员工不愿意干的活、缺人的岗位都进行了罗列。估算了一下价格,把每个月大概需要的费用做了申请。
再然后,我和所有相关人员做了沟通,虽然开始他们会有抗拒,当我把一开始测算的工作量和所需时间摆出来的时候,员工就都没话说了。然后我把缺岗补贴说出来,再提要求的时候,员工都还是比较乐于接受的。
最后,把相关内容都添加进PK项,然后把PK最后的奖金定的集中一点。就这样,在前厅人员紧缺只剩四个人的时候,我把前厅后厨的工作用承包、和PK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安排。保证了营运的顺畅。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并没有,月底的时候,我再次和相关岗位的人员进行了沟通,对他们呢本月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总结,比如你的班次出了几次错误、那些地方扣分了,那些地方做得很好值得表扬,然后将之前承诺的奖励补贴兑现,最后再次约定接下来的目标。(团队管理上管这一过程叫“心理契约”的搭建与落地)
那么实际结果如何呢?原先两个人的岗位刷碗、杀蟹在精简到一个人以后少了推诿扯皮,反而比两个人做的时候更干净。前厅打烊的结果也比以前满编的时候要有明显的改善。
在这样的营运可以顺畅进行的时候,再招募,不用像以前着急的时候,是个人只要他愿意干就留,不慌了就可以精挑细选宁缺毋滥。招募到合适的人员才会事半功倍,让餐厅良性循环下去。
04
最后有作者问组织行为学教授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懂得那么多道理,仍然一事无成?”
他回答我:“人文与科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后者只要证明了x+y=z,那么这个等式就恒久成立,再也无法推翻。
但是在人文领域,即使证明了x+y=z,它也是受限制的,只有在A的环境中才能成立,如果变成B的环境,那么这个等式可能就不成立了。
所以,很多人失败,并非不懂得x+y=z,而是不会识别A和B。”
现在想来,如何识别A和B,就是一种变通能力,这样你才知道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选择什么样的公式。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仅依靠理论知识,很多问题依然无解,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变通能力就是一种嗅觉,但凡经历过,闻过的东西,你才知道那是什么味儿。
当你能坚定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解决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吸引力法则会让你获得一种势能,心理上的优势会促进神经元高效连接,促进大脑运转从而更容易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你以为我在给你灌心灵鸡汤吗?这是心理学家詹妮·法瑞尔说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